导图社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细胞生物学》线粒体与细胞能量交换知识梳理,内容包括:线粒体的基本特征、细胞呼吸和能量装换、线粒体与疾病。
《细胞生物学》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省略过氧化物酶体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线粒体的基本特征
形态、数量
超微结构
外膜
成分
1/2脂类,1/2蛋白质
通透性
允许分子量为1000以下的物质通过,包括小分子肽
内膜
20%脂类,80%蛋白质
结构
膜间腔/外腔
基质腔/内腔
嵴
嵴间腔
嵴内空间
小,分子量大于150的物质不能通过
转位接触点
内膜转位子Tim
外膜转位子Tom
基质
酶类
双链环状DNA(线粒体特有)
核糖体
独立的遗传体系
基粒(ATP合酶复合体)
头部F1
由五种亚基组成
柄部
基片F0
由四种主要亚基组成
化学组成
65%-70%
各结构的标志酶
膜间腔
脂类
25%-30%
其他
遗传体系
线粒体DNA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仅13个,均以ATG为起始密码
线粒体基因的转录
转录
mRNA的合成
起始密码为AUG(或AUA),终止密码为UAA
蛋白质的翻译
UGA
在核基因中是终止密码子,在线粒体基因中编码色氨酸
AGG/AGA
在核基因中编码精氨酸,在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是终止密码子
线粒体DNA的复制
重、轻链分别复制
轻链晚于重链
重顺轻逆
不受细胞周期的影响
线粒体核编码蛋白的转运
向线粒体基质中的转运
条件
基质导入序列
与分子伴侣结合
保持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的非折叠状态
NAC、Hsp70
过程
前体蛋白与受体结合,分子布朗运动提供动力
mthsp70结合前导肽链,防止退回
线粒体内膜蛋白MPP切除基质导入序列,分子伴侣协助折叠
向线粒体其他部位(内膜、外膜、膜间腔)的转运
第二类信号序列
起源
融合与分裂
分裂
方式
出芽
收缩
间壁
介导蛋白
Dnm1/DRP1,Fis1/FIS1,MFF
特点
不绝对均等,mtDNA随机分配
受细胞分裂影响
融合
FZO1/Mfns
Mgm1/OPA1
功能
营养物质在线粒体内氧化并与磷酸化耦连生成ATP
摄取和释放Ca+
参与细胞死亡
产热
细胞呼吸和能量转换
概念
能量货币ATP
能量来源
糖、脂肪、氨基酸等物质的氧化
生成ATP的过程
糖酵解
葡糖糖在细胞质中经糖酵解途径分解成丙酮酸
NADH和H+通过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
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TCA)
线粒体基质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合形成柠檬酸
一系列代谢反应
乙酰基被氧化,草酰乙酸再生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耦连
呼吸链
ATP合酶复合体
NADH,2.5ATP;FADH2,1.5ATP
耦连机制-化学渗透假说
电子传递时H+穿膜形成电化学梯度
结合变构机制
ATP的合成被旋转催化
线粒体与疾病
疾病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
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敏感
随年龄增长,氧化磷酸化能力下降
mtDNA突变与疾病
裸露,易发生突变且很少能修复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