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物志》读书笔记
《人物志》是三国·魏时期刘劭编写的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三卷十二篇,南北朝时西凉刘昞曾为之作注;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
编辑于2021-01-10 16:10:05网飞一家业务版图遍布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巨头作为创始人兼 CEO里德哈斯廷斯引领网飞实现了成功转型和强势增长并坦言这得益于一套违反直觉的管理原则在网飞你不需要取悦你的老板只要给出坦诚的反馈你不需要层层审批就可以决定出差标准你不需要用加班证明自己只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能得到丰厚报酬。
许多广告从业者、运营人员在黑暗中苦苦思考,四处摸索。但通常,但凡他们认为正确的做法其实都是错误的,而他们认为错误的念头却又全都正确。这听起来有违常理,但心理学告诉我们,事实就是如此。本书借助生动、典型的案例,通过10个简单有效的原则,为你解释这一切,告诉你呆萌营销背后的销售魔法。这些魔法的本质在于,抓住了消费者的小心思,从而助你敲开成功营销的大门。
这是一个品牌异化的思维导图,面对大量外观功能相似的产品以及互相抄作业式的服务你的品牌如何才能与众不同呢?答案是差异化马蒂诺伊迈尔认为传统的差异化已经不够了,而是需要彻底的差异化这样才能为客户创造持久的价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网飞一家业务版图遍布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巨头作为创始人兼 CEO里德哈斯廷斯引领网飞实现了成功转型和强势增长并坦言这得益于一套违反直觉的管理原则在网飞你不需要取悦你的老板只要给出坦诚的反馈你不需要层层审批就可以决定出差标准你不需要用加班证明自己只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能得到丰厚报酬。
许多广告从业者、运营人员在黑暗中苦苦思考,四处摸索。但通常,但凡他们认为正确的做法其实都是错误的,而他们认为错误的念头却又全都正确。这听起来有违常理,但心理学告诉我们,事实就是如此。本书借助生动、典型的案例,通过10个简单有效的原则,为你解释这一切,告诉你呆萌营销背后的销售魔法。这些魔法的本质在于,抓住了消费者的小心思,从而助你敲开成功营销的大门。
这是一个品牌异化的思维导图,面对大量外观功能相似的产品以及互相抄作业式的服务你的品牌如何才能与众不同呢?答案是差异化马蒂诺伊迈尔认为传统的差异化已经不够了,而是需要彻底的差异化这样才能为客户创造持久的价值。
人物志
序
作者写书的目的: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载览其义焉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聪明:智慧卓绝+明人辩事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期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不同的人才得到合理的运用,事业必兴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千秋伟业实现后,君王和臣子则一起被称颂(互相成就)
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已知局止之行。
孔子:观察一个人安于什么状态、思考他当前做事的目的是什么,就能知道他的德行品格如何
九征第一
人物性情、志气不同、征神见貌,形验有九
人物性情,征神见貌。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先看他是否具备平淡、宁静的本质,继续再看他是否聪明
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源,而困于速捷
只知道埋头做事的人,要么只懂得做好眼前的事,不知道把握事物本质;要么知道把握本质,但不知道如何实践
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将仁理信义智很好的充实了自我,心肺肝脾肾五脏的精气就会很好的表现在外在的容颜上,光芒内敛而精华闪耀在眼里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九个外部表象就能表现一个人的不同性格品质:神色:平和或奸诈 精气:聪慧或迟钝 筋肌:勇敢或怯懦 骨架:坚强或软弱 血色:浮瑟或安静 仪表:端庄或畏缩。九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好的,才能称为“中庸”
体别第二
禀气阴阳,性有刚柔,拘抗文质,体跃个别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
中庸是最高的品德,绝大多数人不可能达到
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表面上看来性格鲜明的12种人才,实际上都没有很好地遵守做事的“道”:
刚毅:优:善于纠错,端正公平。缺:过往矫正,不够委婉
柔和:优:大度、包容。缺:矫情、不利落
勇武:优:胆识 缺:心眼小
精明:优:谦恭 缺:多疑多虑
刚直:优:光明磊落 缺:固执执拗
逻辑性强:优:思路清晰 缺:言行不一
广济天下:优:胸襟视野广 缺:交际杂乱 不够深
清高:优:质朴 缺:拘谨保守
行事大气:优:思想积极,肯于钻研 缺:不着边际
沉静机敏:优:探究深理 缺:行动迟缓
率真:优:忠厚诚恳 缺:思想浅显
足智多谋:优:工于权术 缺:犹豫不决
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剑,递相诡反也
指责他人缺点来掩盖粉饰自己的缺点,只会让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
是故
强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
可以处理法律事务,但是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细微的关系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可以处理只需要墨守成规的工作,难以革新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与居约。
可以攻克危难,难以长期艰苦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
可以明哲保身,难有建树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
可以坚持原则,难以与时俱进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与立约。
可以从事公关工作,难以有大作为
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与厉俗。
可以安抚人心,难以激励人心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
可以坚守节操,难以务实变通
修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以进趋,难与持后。
可以做进取的工作,难以与人相处
沉静之人,道思回复,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与捷速。
可以做参谋工作,难以迅速行动
朴露之人,中疑实确,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与消息。
可以信任,做事中肯,难以顺应潮流
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虚;是故,可与赞善,难与矫违。
可以做称赞工作,难以矫正小心思
夫学所以成材也,恕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以失;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信者逆信,诈者逆诈;故学不道,恕不周物;此偏材之益失也。
流业第三
三材为源,习者为流,流渐失源,其业各异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三材:清节家(德)、法家(法)、术家(术)
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
同时具备三中才能,且都达到了极致,才可以成为国家重器
主德者,聪明平淡,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
做君王(领导)的,必须“聪明”,才能知人善任,成就事业
材理第四
材即殊途,理亦异趣,故讲群才,至理乃定
夫理多品则难通,人材异则情诡;情诡难通,则理失而事违也。
道理有众多之品位则使人难以通晓,人之才智见识多有不同则感情必多偏差错怪(不强求)
四家之明既异,而有九偏之情;以性犯明,各有得失:
性情刚烈而心思粗疏之人,不能理会微妙知理;因此其议论大体情况则弘大博识而见识高远,遇到纤微之理则左支右绌而粗疏难合。
性情刚强而奋不顾身之人,不能迂回通转;若论效法直道则能自我约束而公平端正, 若要其变通则执于所知之理而无法通达。
心意坚定而执理不让之人,乐于攻驳已成之事实; 若就事理之原则而言,能超凡出众而穷尽其理,若涉及大道,则狭隘直露而不及其余。
言辞雄辩而夸夸其谈之人,辞藻繁多而用意尖锐; 若推究人事则多精妙之见识而穷尽事理,一旦推究大义则挂一漏万而不周。
人云亦云而随事沉浮之人,不能有深入之思想; 整理粗疏之数理则豁然通达而以博知为傲, 若要确立事务之精要则如烈火而不能稳定。
用心肤浅而见解不深之人,没有能力提出深入之问题; 若听他人论辩解说则误以为尖锐深刻而易于愉快欢悦, 若审视警卫玄妙知理则随时转向而无根基。
性情宽容而谦逊待人之人,无法快速见其成效; 论述仁义之道则恢弘详尽而雅正, 若遇到一时之事务则常常因迟缓而难以企及。
性情温顺而志力柔弱之人,其力度不能完美而强大; 体味道理则能顺适而和畅, 在疑难之时拿主意则优柔寡断而迟疑不决。
崇尚奇巧而尚异求奇之人,能飘逸开阔而追求标新立异; 遇权宜以及诡谲之事则能风流倜傥而瑰丽壮观, 探究清幽之大道则偏离常理而空疏难通。
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所由矣。由此论之,谈而定理者眇矣。必也: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
如果只是陈说而不加辩难,各自陈述其见解,则无法得知何是何非。 由此看来,通过谈论而确定道理之希望渺茫。 必须做到以下8点:
善于听人之见解而能有条不紊
善于思考道理而能知端绪先后
善于明察事理而能预见到玄机
善于运辞措意而能明人我之意
善于迅捷行事而能控制其失误
善于坚守自我而能任他人来攻
善于攻克对方而能夺人之所守
善于夺人之所守而能为我所有
通材之人,既兼此八材,行之以道,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之言,则察色而顺性。虽明包众理,不以尚人;聪叡资给,不以先人。善言出己,理足则止;鄙误在人,过而不迫。写人之所怀,扶人之所能。不以事类犯人之所婟,不以言例及己之所长。说直说变,无所畏恶。采虫声之善音,赞愚人之偶得。夺与有宜,去就不留。方其盛气,折谢不吝;方其胜难,胜而不矜;心平志谕,无士无莫,期于得道而已矣,是可与论经世而理物也。
与众人论说,则观察人之表情而顺应人之性情。 即使其明智足以包容众人之理,不因此而自以为高人一等; 即使耳聪心明足以运用自如,不因为而凌驾于众人之上。 人以为善之言由己而发出,说理完备即不再多言; 鄙陋与失误出于他人,知其过错而不穷追猛打。 替他人表达内心所想之理,扶持他人之才能。 不因同类之事而冒犯他人之隐情, 不因例用前人之言而冒称己之长处。 无论直率之说还是变通之说,皆无畏惧与厌恶之心。 虫声虽难听,能采其所发之善音; 愚人虽见少,能赞其偶然之所得。 夺换他人之失与以正道教人,能掌握合适之分寸;舍弃其当舍而接受其当受,不滞留个人之成见。当其气势正盛之时,能折服于理而不惜屈服; 当其辩难获胜之时,虽获胜而不会骄矜。 心气平和而志向明畅,不与人为敌亦不羡慕他人, 只期望得到大道而已。此种通达之材,便可以与之论说经营天下之道、治理万物之事。
材能第五
才能大小,期准不同,量力而授,所任乃济
人君之能异于此: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
人君以善于用人为其应有之能力; 臣子以能言谈为应有之能力, 人君以能兼听为应有之能力; 臣子以能躬行为应有之能力, 人君以能公正赏罚为应有之能力。 (人君)所需之能力(与偏擅某方面之才能之人)不同, 所以能统领各种偏材之众人。核心:量才而用
利害第六
减法陈术、以利国家、及其弊也、害归于己
盖人业之流,各有利害(所有人才都有双面性)
用人要根据组织所处的不同阶段去权衡利弊,以求所有作为
接识第七
推己接物,惧识通体,兼能之士,乃达群才
夫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故以己观人,则以为可知也;观人之察人,则以为不识也。夫何哉?是故,能识同体之善,而或失异量之美。
人本来甚难了解, 而士人无论多少,皆自以为可以了解他人。故凭一己之心而观察他人,则以为可以了解; 看看他人观察人的情况,则以为并非真正认识其人。 因此,或许能够认识到建立于同意本体上之善, 却可能偏失于数量程度不同之美。
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故兼材之人,与国体同。
一流人材,则能识得一流之美善之处; 二流人材,则能识得二流之美妙之处。 若能全部拥有各流人材之长,则亦能兼有各种人材之美善之处。因此,兼有各种人材之长处者,可以与国家栋梁之材等同
英雄第八
自非平淡、能各有名、英为文昌、雄为武称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聪慧明智超出众人,谓之英;胆识力量超过众人,谓之雄。此是自其中大体分类而命名。 如果比较其分数多少,则必须相辅相成, 各按二分计算,取得另外之一分,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一个人需要既是英才,又是雄才,方能役使英才与雄才。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八观第九
群才异品、志各异归、观其通否、所格者八
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看心性善恶、看感情的变化、看品质与名声的偏离,看做事的动机,看爱敬,看欲望诉求,看缺陷,看聪慧
夫人厚貌深情,将欲求之,必观其辞旨,察其应赞。夫观其辞旨,犹听音之善丑;察其应赞,犹视智之能否也。故观辞察应,足以互相别识
人经常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在声色表情之下,如果要想探求他们内心真实的敢情,一定要先观察他言辞的主旨,观察他应和赞同的内容。
七缪第十
人物志理、妙而难明、以情鉴察、缪犹有七
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 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 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 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 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 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 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一是考察名声,有偏于一方的乖错
二是待人接物,会受个人爱恶之情的困扰
三是审度心志,有大小情况不分的错误
四是品评素质,会看不到早智与晚成的区别
五是辩识类型,有类别相同,不易看清的疑惑。
六是评论材能,有受提拔和被压制的复杂情况
七是观察奇材,时常忽略对尤妙与尤虚之人的注意
选拔人才,要根据不同时间、地点、年龄差异、实事求是、客观细微的进行
夫爱善疾恶,人情所常;苟不明贤,或疏善善非。何以论之?夫善非者,虽非犹有所是,以其所是,顺己所长,则不自觉情通意亲,忽忘其恶。善人虽善,犹有所乏。以其所乏,不明己长;以其所长,轻己所短;则不自知志乖气违,忽忘其善。是惑于爱恶者也。
对于人才的鉴别千万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干扰,因为人对于事物的喜恶都是不尽相同的,而只有客观理性的去鉴别人才,才能知人善用
夫清雅之美,着乎形质,察之寡失;失缪之由,恒在二尤。二尤之生,与物异列:故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而人之求奇,不可以精微测其玄机,明异希;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瑰姿为巨伟,或以直露为虚华,或以巧饬为真实。是以早拔多误,不如顺次;夫顺次,常度也。苟不察其实,亦焉往而不失。
对于一些特殊人才不要以常理度之
效难第十一
人材精微、实自难知、知之难审、效荐之难
盖知人之效有二难:有难知之难,有知之无由得效之难
一是,难于了解人的难处;二是,了解却无法举荐的难处
故必待居止,然后识之。故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识人之难在于无法全面考察,所以看人必须看其日常志向意趣所在,然后识别他。居处时,看他安于什么;发达后,看他举荐何人;富裕时,看他施与何人;穷困时,看他所作所为;贫贱时,看他如何对待财物。然后就知道他是贤人与否。
是以良材识真,万不一遇也;须识真在位识,百不一有也;以位势值可荐致之士,十不一合也。或明足识真,有所妨夺,不欲贡荐;或好贡荐,而不能识真。是故,知与不知,相与分乱于总猥之中;实知者患于不得达效,不知者亦自以为未识。
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大致都是两方面原因导致:①选错了施展才能的地方②领导者/管理者没有举荐赏识
作为管理者,在知人识人方面一定要破除主观障碍
释争第十二
贤善不伐、况小事乎、释忿去争、必荷荣福
是以君子举不敢越仪准,志不敢凌轨等;内勤己以自济,外谦让以敬惧。是以怨难不在于身,而荣福通于长久也。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是以在前者然害之,有功者人毁之,毁败者人幸之。是故,并辔争先而不能相夺,两顿俱折而为后者所趋。由是论之,争让之途,其别明矣。
君子的行为不敢超越法度,思想不敢凌犯法规,对内勤于修身自勉,以使自己受益;对外谦虚礼让,以示敬畏戒惧。所以怒恨非难不至于牵惹上身,而荣显福祥通达于长久
是故,君子知屈之可以为伸,故含辱而不辞;知卑让之可以胜敌,故下之而不疑。
知道受屈就可以成功,所以含屈受辱而不加回避;知道谦卑礼让可以胜敌,所以甘居人下而不加怀疑
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
因此,君子之求取胜利,是以推辞礼让作为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以修身自勉作为蔽身远害的场所,静止时闭守泯默不言的高深境界。行动时遵循恭顺谦敬的通达道路,所以战胜对方而不用有形的争斗,制服敌人却不构成仇怨。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曲为直,沉心敛气,辨别先机,不立围墙之下
作者:刘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