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溪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
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制订了一个学习日本的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建联合政府”
邹容的《革命军》中阐述了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主要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和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和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述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革命派和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队举行广州起义,其中七十二烈士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联合举行武昌起义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标志着封建帝制结束
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912年8月,宋教仁在征得孙中山、黄兴的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