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动员团队,不是动员下属,你所能借助、动员到的一切人员力量,都是你的团队。而想要更好地动员团队,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在密切联系群众时,要多问别人:“你觉得呢?”
“领导力中,最重要的是4个字,就是What do you think?”翻译成中文也是这4个字——“你觉得呢?”
2.放低你的自满,谦逊是王者品质
领导力的十项能力修炼,十项修炼里有五项都是在提问题。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企业文化之父”艾德佳·沙因,晚年时出了一本书,叫做《谦虚地提问》,就阐明了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艾德佳·沙因认为,提问的本质有三个
第一,谦虚。
不认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是标准答案,不认为自己掌握所有知识,不去要求别人承认你是对的,这就是谦虚。只有谦虚的人,才懂得提问
第二,永恒的好奇心。
一个人,自认为自己不知道全部的事情,所以才能对他人所说的东西充满好奇,这是一种求知的态度、开放的境界和成长性的思维。
第三,建立关系。
你向他人提问,就是在传达一个信号——他人是可以教给你东西的,是可以与你互动、与你建立关系的。
例如在组织中,下属有时候并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全部信息都告诉上级,只有当上级真诚地表示了自己想倾听员工的想法时,员工才更愿意告诉上级更多信息。随着员工与上级之间更加了解,慢慢地,也就变得更加信任。
二、新的难题面前,你过去的思维很有可能错了
难题一定是你从没遇到过的新问题。各种各样的难题也一定会反复出现。在你解决难题之前,必须先做好一个认知准备:
解决难题的前提=失败+反思。
1.憎恨失败是愚蠢的,不如欣喜失败
成功往往是一种陷阱,会让人沉迷于做自己最拿手的事情。
在管理学中,马斯洛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只会用锤子,那么你就会把所有问题都当成钉子。意思是,当你做一件事很顺手时,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去挑战做别的事情。所以不愿意做别的事,只做顺手的事,这必定会造成你的局限。
就像一个人很擅长生产马车的车轮,于是就只生产车轮,那么他就忽略了一件事:终有一天大家连马车都不需要了,也根本不会需要车轮了。
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VUCA时代。如果一个人只相信自己过往的成功经验,那么他不可能非常成功,这种人也许能小有成就,但将来一定还会面临失败。
要意识到,所有的成功都是暂时的,我们要做的是不断从失败中学习。
刘澜说:“卓越的人不是不会失败,而是他们善于重新认知失败。”
任正非一直强调,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失败。他在多次讲话里都提到:“对那些既不犯错误,又不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闻过则喜”是孔子对待失败和自身缺点时的价值观。当代哲学家丹尼尔·丹内特也说:“犯错不只是学习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是人们学习或者真正做出创新的唯一机会。”
任正非是在连工作都找不到的时候,才创办华为的;马云在回杭州创办阿里巴巴之前,也经历了无数苦难;乔布斯甚至曾被苹果开除过。他们都经历过巨大的失败,最后才成为了卓越者。
失败和犯错是一种常态,个人的力量也非常渺小,所以我们才要修炼自己,从失败中学习。
市场是在变化的,技术是在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在变化的,善于从失败中学习的个人和组织,才能不断转型与进化。
宝洁公司前CEO雷富礼说:“我把我的失败看作一件礼物。除非你这样看待它们,否则你将不能从失败中学习,你将不能变得更好——你的公司将不能变得更好。”
2.没行动的反思是徒劳的,不如日拱一卒
德鲁克说,每当你做关键决定或是采取关键行动时,都先写下你预期得到的结果,在9或12个月后,把实际结果和你的预期作比较,这就是反馈分析。
这样做的优点是,事先规划好预期目标,当你将来反思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抽离出来,从整个来龙去脉中进行自我审视。
当然,还有一种更高效的反思方法,就是反思别人的经验。从别人的失败中反思,就是看别人吃一堑,然后通过自己的反思,最后你长一智。
但无论如何,不管是哪种反思,本质都是为了我们将来能更好地实践,所以,反思一定要指导实践。
三、从平庸到卓越,就是从“贪”到“专”
“长期平庸”的标准是,至少连续15年业绩等于或者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准;
“变得卓越”的标准是,至少连续15年保持在市场平均水准的3倍以上,而非昙花一现
只有专业化的企业才能从平庸变为卓越。
对于它们的成功,柯林斯总结了六个秘诀,其中一个秘诀是——“三环理论”
因为想要变得专业化,就只能只做一个主营业务,而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选对自己的主营业务,是因为它们都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做什么业务,才有可能做成世界上最好的?
第二,我们对做什么最有激情?
第三,什么最能驱动我们的经济引擎?也就是:做什么最赚钱?
“三环理论”对个人发展来说同样适用。个人想从平庸走向卓越,也要选对自己人生的“主营业务”。我们也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的擅长是什么?
第二,我的热爱是什么?
第三,我的机会是什么?
在通过“三环理论”认识自己时,需要注意3点——
第一,不要把技能当擅长。擅长是以深层次的思考方式为基础的一整套能力,而非表面的技能。德鲁克也曾从事新闻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但只有管理学才是他深层次的擅长。
第二,不要把兴趣当热爱。热爱不是浅尝辄止的兴趣,而是当你做一件事时,既能够感到愉悦,还愿意做这件事做上一辈子。
第三,不要追小机会,而要追大机会。追小机会,是指追逐短期利益,这非常不可靠,也很容易变化,比如靠亲戚得到一份工作、靠关系获得个人声誉;而追大机会,则是选择了长期利益,是放眼于未来的大趋势。
企业战略要问未来5-10年的趋势,人生愿景则至少要问未来15-20年的趋势。
我们在规划人生愿景时,不要问能从这个机会中获得什么利益,而是要问社会最需要什么价值,要问自己能为社会提供什么价值。认识自己,才能自主把握人生,从平庸迈向卓越。
领导力是一段求真、求善、求美、求难的旅程。
求真,是勇敢面对难题,不逃避;
求善,是不用领导力解决自己的难题,而是解决集体的难题,让社会和世界更美好,让自己成功可能是英雄,而带着一群人成功才绝对是领袖;
求美,是指从平庸到卓越,绝不抄袭与复制,而是创造性地解决难题;
求难,是因为求真、求善、求美这三个特征,就决定了领导力一定很难。
但是,简单的人生,难以让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