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
是完全根据七年级地理上册的课本编写,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内容齐全,适合用于期末复习和平时预习。以框架的形式进行书写,更有助于平时学习。
编辑于2021-01-14 17:52:07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这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这是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前两课的内容,适合用于课前预习以及期末复习。是对课本内容的一个梳理总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这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这是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前两课的内容,适合用于课前预习以及期末复习。是对课本内容的一个梳理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
绪言
地理课学习有什么用?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
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怎样学好地理?
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
要回读图表,熟练运用
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
要放开手脚,拓宽视野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是经线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
本初子午线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东经:用”E“表示
西经:用”W”表示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
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使一个球体。 20世纪,人造卫星拍摄地球,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纬线
定义:是指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
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的大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
赤道的纬度为0°,是纬度的起始线。从赤道向北和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
北纬,用“N"表示
南纬,用”S“表示
纬度的分级
0°—30°为低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
经线和经度
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级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
180°经线: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线,通常就把它称为180°经线。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在地球以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用途
确定位置、导航
航海、航空、交通、军事、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定义: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时间:约为24个小时,也就是一天
现象:太阳的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与自传方向一致
时间:一年
季节的变化
原因:地球在公转使,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季节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温度带:
如何划分: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
分类
热带:23.5°N—23.5°S
北温带:23.5°N—66.5°N
南温带:23.5°S—66.5°S
北寒带:66.5°N—90°N
南寒带:66.5°S—90°S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学会阅读地图
地图
定义: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三要素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方向: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图例:对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选择使用的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店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店连接成线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地形部位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
陡崖:等高线重叠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相对较大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71%是海洋
29%是陆地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板块的运动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运动
生长边界(张裂)
大陆内部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
海洋内部张裂:海岭(大西洋中脊)
例子
大西洋 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红海 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冰岛 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消亡边界
碰撞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高原 青藏高原
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洋中岛弧
海沟
俯冲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海岸山脉
美洲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
落基山脉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
陆缘岛弧
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海沟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一个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我们需要结净的空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气温的变化
日气温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年气温
大陆
七月最高
一月最低
海洋
八月最高
二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图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
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降水的变化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
世界的“雨极”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干极”是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