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第二章)读书思维导图
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第二章)读书思维导图,内容有游戏材料投放、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时间安排、室内游戏环境与材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 第二章 材料、环境与时间
第一节 游戏材料投放
一、材料的特征与种类
(一)自然生态
材质生态(主要以木、竹材质为主的游戏材料)
源自生活(生活用具等物品作为游戏材料应用于幼儿游戏中)
(二)探索空间无限
可移动(材料调整为适合幼儿搬运的重量,同时增加搬运的辅助工具
可组合(材料种类丰富,为幼儿提供多种选择和无限组合的可能性)
(三)材料种类
滚筒(隐秘、利于儿童钻、爬、连接等体验提供可能性
梯子(单梯、双梯、四面梯)
垫子(不同软硬材质、厚薄、大小、长短不同)
其他(生活中废弃物品)
小车(脚踏车、平板车、箱推车、卸货手推车
长板(特有尺寸,可与其他材料组合)
木箱(多种规格,可与多种材料组合)
积木(保留建筑材料的真实尺寸,各种形状、不同规格,蕴含倍数关系
二、材料的投放
(一)材料的投放方式
数量充足
分类陈列
可及可得
(二)材料的使用
材料使用的开放性
材料玩法不受限制
材料使用空间不受限制
不受区域限制
不受室内外限制
材料收纳、整理的自主性
拿得到
放得回
看得见
第二节 游戏环境的创设
一、自然野趣的游戏场
(一)原生态的自然元素
沙(因地制宜创建不同特点的沙池、沙不局限于沙池使用
水(各区域安装水龙头,引入水源,使之与水产生互动
泥(不局限于室内室外使用)
植物(种类繁多,利于幼儿观察、游戏)
(二)多种地形特征的挑战性
坡地
沟壑
平地
草地
硬化地面
塑胶地
道路
墙面
固定设施
(三)环境的开放使用
场地之间无边界(各游戏区域没有明显界限)
场地功能不限定(以材料特征或场地特征进行命名)
二、室外游戏的配套设施
(一)材料收纳设施(放置于各个游戏区域周围、可固定或移动,按照儿童的身高、臂长设计相应的高度与深度,方便幼儿使用)
(二)清洁盥洗设施(便于游戏材料、幼儿自身的清洁)
(三)保健防护设备(保障幼儿室外游戏时的各种需求的物品
第三节 游戏时间安排
一、游戏时长
(一)游戏时间充足
提倡在一日生活中,至少保证有一次的游戏时长超过一小时(同时要考虑游戏前、游戏后等时间的安排,不能缩短幼儿游戏时长)
(二)游戏时间灵活
一小时的游戏时间并非固定不变
不同季节与天气条件下,游戏开始和结束时间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二、轮换频率
为保证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和探究的连续性、深刻性,不能短时间内频繁更换游戏场地
第四节 室内游戏环境与材料
一、班级游戏环境与材料
(一)陈列架与矮柜的摆放
尽量不遮挡墙面,把更多墙面留给幼儿用作展示记录、作品等
尽量保证室内空间的通透和儿童活动的无障碍,最大程度地增加儿童集体活动的空间
陈列架之间互不遮挡,张贴清晰醒目的标识,便于幼儿取放游戏材料和陈列游戏作品
(二)动植物角的设置
拥有良好的光照条件
种植各种植物、饲养小动物
投放养护工具、观察和测量工具、记录工具
不限定幼儿具体时间去观察、记录或养护动植物
(三)材料投放方式的变更
不设定玩法和功能
以材料特征分为工具类、材料类、图书类、积木类等
材料数量充足,种类丰富、使用方式完全自主
(四)墙面的创设
活动室和走廊墙面尽可能留白,用于展示儿童的各种记录和作品
墙面内容来自儿童非常熟悉的游戏与生活,提高儿童与墙面的互动频率
二、公共区域环境与材料
(一)公共区域创意活动区(室)(投放原则:材料数量充足、分类陈列、玩法不限)
可根据材料和工具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设置
要投放主材料
投放多种辅助材料
也可以综合设置
可以投放多种材料
(二)公共区域积木区
大空间可投放规格较大的大型积木
小空间则投放中型积木
(三)公共区域图书区
公共区域图书区中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是班级内图书资源的拓展与补充
可设立在独立的室内、设置在门厅、楼梯转角等半开放的开阔区域
为亲子阅读创造机会
提供适合家长的阅读材料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