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苏菲的世界》思维导图及其有价值的句子
作者呕心沥血5小时完成本思维导图,本思维导图重点在于知识的提炼与整理,将重要的知识进一步进行了扩延,欢迎大家指出不正之处,作者一定认真对待,谢谢大家! 本文由作者本人第一次在mindmaster作思维导图,故免费向大家开放!
编辑于2021-01-17 14:58:46苏菲的世界 2021.1.6 2021.1.17
伊甸园
你是谁?
生与死就像钱币的正反两面,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外一面也随着变得大而清晰。
世界从何而来?
从某个时刻事情必然从无到有……
魔术师的礼帽
哲学是什么
天底下每个人都感兴趣的
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遗憾的是,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
失去好奇心
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张戏法要数十亿年才变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后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但也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并对那些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
古希腊——神话
神话的作用是为人们不了解的事物寻求一个解释
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
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到自然的解释
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
我们应该了解每一个哲学家关注的事项
自然派哲学家(早期希腊哲学家)关注的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
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学家
泰利斯
水是万物之源
安纳克西曼德
无限定者(世界由无限定者元素所构成)
安纳西美尼斯
”空气“或”气体“才是万物之源
帕梅尼德斯
我们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
“理性主义”
坚决相信人的理智的态度称为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者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泉源的人·
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
赫拉克里特斯
万物都会改变
感官认知是可靠的
恩培窦可里斯
大自然四个根——土气火水
安娜萨格拉斯
大自然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
德谟克里特斯
世界由原子构成
唯物论者
只相信物质的东西
古希腊——命运
宿命论
相信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
德尔菲神论
命运不仅操纵个人的生活,也左右世界的历史
古典派哲学家
苏格拉底时期主流学派
诡辩学派
批评传统的神话
不屑于哲学思考
“怀疑论”
世上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
普罗塔哥拉斯
”不可知论者“
无法确定世上是否有神的人
三位哲学家
苏格拉底
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
“唯有出自内心的智慧,才能使人拥有的真正的智慧”
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假装无知,强迫人运用本身的常识
被迫服毒而死
重视良心与真理,甚于生命
个人的勇气
不认为自己是智者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理性主义者
明白是非者不会为恶
柏拉图
《对话录》
乌托邦
《自辩》
”柏拉图理性论“
物质世界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的存在,这个世界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对于不断改变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
只有运用理智
亚里士多德
没有天生的概念
一件事物的形式乃是它的特征
说明了潜能与极限
目的因
eg.天空下雨是为了让植物生长
严谨的逻辑学家
大前提
所有的生物都会死
小前提
汉密士是生物
结论
汉密士会死
人与动物的不同点
理性思考
对女人的看法
女人是”未完成的男人“
希腊文化 (亚里士多德时期到中世纪初期)
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哲学因素
教养
环境
良知是什么
良知是人们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具有良知和运用良知是两回事
信仰的混合
国教的泯灭
宗教与哲学界限消失
四个学派
犬儒主义
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
“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苏格拉底逛集市的感叹
真正的幸福不依赖稍纵即逝的东西
名词意思
对人类真诚的轻蔑不信,暗含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与行为
斯多葛主义
世界一元论
没有事情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物发生都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
不应被外在事物所动
名次意思
形容不会感情用事的人
伊壁鸠鲁主义
人生至善之事乃是享乐
名词意思
贬义
专门追求享乐的人
新柏拉图派哲学
普罗汀
这个黑暗世界其实并不存在,他只是缺乏亮光照射而已
子主题
两种文化
印欧民族
所有使用印欧语言的民族与文化
宙斯
多神论
视觉是最重要的器官
历史是循环的
印度教、佛教、希腊哲学
闪族文化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一神论
历史呈直线式发展
耶稣
爱邻如己、宽恕
“受苦的仆人”
保罗传基督教,传遍欧洲
中世纪(黑暗时代)
文化的式微
基督教义即真理
圣奥古斯丁
圣多玛斯
理性思考
文艺复兴
起源于意大利北部
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
“回归本源”
政府与教会的威权
反人文主义
实证法
以观察、经验、实践为基础
科技发明的突破
人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利有弊。善恶好坏就像一股黑线与一股白线相互交织,有时甚至紧密地无法分开
新世界观
伽利略
牛顿
巴洛克时期(十七世纪)
原意
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莎士比亚歌剧
“人生如戏”……
牛顿“机械论的世界观”
理性主义
笛卡尔“现代哲学之父”
“我思故我在”
宇宙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界 (二元论者)互不影响
思想、灵魂
扩延、物质
机械论
斯宾诺莎
用永恒的观点看事情
泛神论者
一切都在上帝之中
斯宾诺莎的道德观
不应被感情冲昏头脑
事情受到内在潜能与外在机会的左右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者
如果不是通过感官的体验,我们心中将一无所有
洛克
休谟
印象与观念
eg.天使是复合的观念
不可知论者
习惯性期待
一件事情发生后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
期待心理
与习惯有关
并不一定有关联
不能妄下定论
不以理智作为行事的标准
我们之所以做出负责任的举动,是因为我们同情别人的处境,而不是因为理性的问题
柏克莱
法国启蒙运动
反对权威
理性时代
康德
人类的心理不纯粹是接受外界感官刺激的“被动的蜡”,也是一个会主动塑造形状的过程
“哥白尼革命”
心灵会顺应事物的形状,事物也会顺应心灵
因果律根植于我们心中
世界观受两种因素影响
感官
理性
在一些大问题上,理性所能运作的范围超出了人类所能理解的程度
信仰
应该假定上帝存在以及人有自由意志
“实践的设准”
为了人类的道德必须假定为真的假设
“为了道德的缘故,我们必要假定上帝存在”
“如果人类的脑袋简单地足以让我们了解的话,我们还是会愚笨得无法理解它”
伦理学
无上命令(无条件的、强迫性的)
尊重每一个人本身,而不要将它当成达到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
义务伦理观
基于责任所做
善意的伦理观
取决于善意,不取决于你的行为后果
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僵局
他的墓碑上刻了一段话:“有两件事情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联合国概念之父
浪漫主义
从德国开始
批评过于理性的做法,侧重感情
"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懒惰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
拜伦和雪莱
恶魔派
“拜伦式的英雄”
无论在生活还是在艺术都特立独行、多愁善感、叛逆成性的人
谢林
“我们必须认同别人的情况才能了解他们”
两种浪漫主义
普世性
民族性
“告诉我你住哪里,我就可以告诉你是谁”
“浪漫主义的反讽”
黑格尔
“真理是主观的”
理性是渐进的
人类的知识不断在扩张,在进步
历史是超越的、有目的的
更多的理性和自由
辩证过程
两种思想的对立与融合(必然)
“可以站得住脚的就是有道理的”
描述事情要描述与事实相反的事物
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态度
”否定的思考“
大哲学体系的时代到此为止
祁克果
个人主义
对浪漫主义者的理想主义的反动
人生三阶段
美感阶段
欲望与情绪的奴隶
道德阶段
在意事情的是非对错
宗教阶段
“我信,因为荒谬”
马克思
共产主义
阶级斗争
人类历史进化的理论
达尔文
有机物进化的理论
物竞天择
弗洛伊德
心理学
人生三“我”
本我
“快乐原则”
自我
调整“快乐原则”以迁就现实原则
超我
道德规范进入内心
良心的一部分
潜意识
艺术家要放得开
理性扼杀想象力
存在哲学
尼采
萨特
人生如星尘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其实是在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
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永远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