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FMEA分析流程
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流程,具体是:确定分析项目/工序、明确功能/工序目的、明确失效模式、明确失效后果、确定S、确定起因/机理、确定现行控制方法、确定O、明确现行探测控制措施、确定D、计算RPN、建议措施、采取并实施措施、重新确定S O D和RPN。
PLM系统内部及外部数据流关系图,总结了图纸管理、 项目管理、 产品BOM数据管理、工艺流程数据管理等。
技术标准化管理,平台管理规划思路。产品技术标准化管理,其缺点是流程与方法固化,不容易变更,相对无标准化时欠灵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FMEA潜在失效模式分析流程(DFMEA/PFMEA)
1. 确定分析项目/工序
列出要分析的项目功能、结构、外观或工序等
项目:被分析的总成/分总成/零件名称
功能:被分析产品的作用,即设计意图
过程功能:被分析的工序/过程名称
过程要求:该工序/过程的目的
2. 明确功能/工序目的
确定功能时,应将产品所有的功能列完整
明确工序时,应将所有的工序完整列出
若一个工序有许多工步,每工步会产生不同的失效模式,则各工步作为独立工序处理
3. 明确失效模式
达不到功能、结构、外观和工序目的的表现
功能、结构丧失的表现(同一个功能、结构可以有多项的表现)
突发型:断裂、破碎、短路等
渐变型:磨损、老化、变色等
产生非期望功能:噪声、振动等
达不到工序目的的表现(同一个工序可以有多项表现)
典型的失效模式包括:弯曲、开裂、开路、变形、毛刺、尺寸超差等
4. 明确失效后果
潜在失效模式给顾客带来的影响(包括后续工序)
顾客包括内部顾客、主机厂顾客、最终顾客
必须明确潜在失效模式影响安全或法规符合性的程度
给最终使用者带来的后果包括:噪音、工作不正常、异味、泄漏、顾客不满意、危及使用者等
给下游工序带来的后果包括:无法加工、无法安装、损坏设备、危及操作者等
5. 确定S
潜在失效后果严重程度的级别,用来评估后果的严重性
级别类的分类:1~10级,S越大,后果越严重
所分析对象的特殊特性的分级(关键、主要等)
包括总成/分总成/零件的各层次特殊特性
6. 确定起因/机理
失效起因:由于设计缺陷而造成失效模式的原因
不正确的设计结构
不正确的设计参数
不正确的材料选用
不正确的工艺方法
不正确的工艺参数
不充分的控制方法
失效机理:由于设计未进行动态考虑而造成失效模式的原因
未考虑材料:过早屈服、过早疲劳、不稳定等
未考虑产品本身:过早磨损、氧化、腐蚀等
寻找失效起因/机理的原则
运用失效链
连问为什么
找到根本原因
7. 确定现行控制方法
己经使用或正在使用类似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方法
采用设计中或过程中的控制方法,是为了识别设计缺陷和对制造过程进行控制
设计或过程控制方法的类别
设计评审:①预防类控制方法,可防止失效起因发生或降低发生概率
设计验正(DV):②探测类控制方法,可寻找到失效起因
设计确认:探测类控制方法,可寻找到失效模式
防错的应用:预防类控制方法,可防止失效的发生
监视及检查:预防类控制方法,可查找失效起因(偏离工艺要求的起因),采取预防措施
检验:探测类控制方法,可查找失效模式,采取纠正措施
8. 确定O
频度:失效起因引起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用来评估失效模式出现的概率
级别的分类:1~10级,O越大,失效模式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要分析:
维修经验
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采用量
预期的使用寿命
9. 明确现行探测控制措施
把现行的探测控制手段进行描述
每一个失效模式至少需要进行一次探测控制的描述
10. 确定D
通过控制方法识别失效模式或防止失效模式发生的难易程度。用来评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级别分类:1~10级,D越大,失效起因识别越困难
11. 计算RPN
风险顺序数是严重度S,频度O,探测度D的乘积,是对潜在失效风险的综合评估。RPN=S×O×D,1~1000。
三度(S、O、D)从不同角度将失效模式严重程度量化
RPN的警或线要依据产品特点凭经验确定,一般推荐为:RPN<27时,安全,27≤RPN<64时风险较大,RPN>125时,风险严重。(RPN也要有自己的文件自己定值)
当RPN较高时或S较高时,均应采取措施降低。(S>8时严重度)
严重度的数值降低只能通过设计更改才能够实现。
12. 建议措施
针对高RPN及高S的项目,准备采取的措施
采取措施的目的:降低S/O/D,从而降低RPN
提出建议措施的顺序:降低S→降低O→降低D
建议措施的类别
降低严重度S:改变设计机构,改变工艺方法
降低频度O:改变设计结构、改变设计参数,改变使用材料,改变工艺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预防类控制方法
降低探测度D:若控制方法充分,则增加控制度。若控制方法不充分,则增加/改变控制方法
13. 采取并实施措施
建议措施实施后,最终确定的设计结果。(结构、材料、参数、方法、手段)
所确定的最终结果要在相应的文件中体现(进行验证)
14. 重新确定S、O、D和RPN
措施落实后,重新评估S、O、D及RPN值
RPN值或S值高,则需要重新分析
RPN值或S值不高,则分析结束
产品风险管理,从设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