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童口腔医学
口腔医师资格考试,儿牙思维导图,分享了龋病、牙髓病与根尖周病、咬合发育问题、牙发育异常、牙外伤的知识。
编辑于2023-06-09 02:58: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口腔医学
龋病
乳牙龋
龋病的患病情况及危害性
患龋情况
7-8岁时达到高峰
特点
发病早,患龋率高,龋蚀进展快,龋齿多发,范围广、自觉症状不明显,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活跃
局部影响:影响恒牙胚
全身影响:颌面部发育、营养、发音、美观
乳牙患龋因素及特点(执业)
解剖形态的特点
组织结构特点
釉质、牙本质薄,矿化程度低,抗酸力弱
饮食特点
软质食物,甜食多、黏着性强、易发酵产酸
口腔自洁和清洁作用差
难自觉地维护口腔卫生,家长不够重视,幼儿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量少
临床表现
乳牙患龋:患龋成对称性
下乳磨牙>上乳磨牙>上乳前牙>下乳前牙
乳牙龋好发牙面
乳切牙➡️近中面和唇面
乳尖牙➡️唇面和远中面
乳IV➡️咬合面和远中面
乳V➡️咬合面和近中面
好发年龄
1~2岁➡️前牙唇面和邻面
3-4岁➡️磨牙牙合面的窝沟
4~5岁➡️磨牙邻面
好发牙位
以上乳切牙、下乳磨牙多见
其次上乳磨牙、上乳尖牙、下乳尖牙和下切牙较少
常用分类
按龋齿损害部位分
窝沟龋
平滑面龋
根据龋患进展程度分类
急性(湿性)
多见
慢性(干性)
临床常用的的分类:浅龋、中龋、深龋
静止龋(执业)
别名:停止性龋
牙冠广泛崩解时、牙髓仍正常,龋蚀停止进展,其表面硬化,光洁、呈暗褐色
特殊分型
奶瓶龋
别名:喂养龋
病因:不良喂养习惯
表现:早期广泛性龋齿,好发于上颌切牙唇面,下颌切牙却无龋齿
环状龋(执业)
奶瓶龋在临床上的表现
乳前牙唇面、邻面,快速发展围绕牙颈部
部位:牙冠中1/3至颈1/3处
猖獗龋
别名:猛性龋
突然发生、范围广、进展快速、侵及不易患龋的下颌乳前牙(唇面、切端)
临床表现
全口多个牙短期内同患龋,牙冠很快被破坏成为残冠和残根
人群
儿童初萌牙列,口腔卫生较差且喜食甜食
低龄儿童龋 (ECC) (执业)
<6岁,任何一个乳牙出现龋齿,无论成洞,或因龋齿丧失,或充填
重度低龄儿童龋 (S-ECC) (执业)
3岁或以下 光滑面龋
龋失补牙面:3岁≥4,4岁≥5,5岁≥6
治疗
治疗原则
先治乳磨牙,再治乳前牙
尽量保留到替换期.尽早治疗:第二乳磨牙、乳尖牙
药物治疗
适用:龋损面广泛不易备洞浅龋、剥脱环状龋
常见:乳前牙邻面和唇面(距离替换期近的)
常用药物
氟化钠:2% 氟化钠、75%氟化钠甘油糊剂
用于不合作的患儿
8%氟化亚锡(执业)
1.23%酸性氟磷酸钠溶液
10%氨硝酸银 38%氟化氨银
使牙变黑➡️禁用于恒牙
腐蚀性➡️切忌涂到唇颊黏膜和牙龈
氟保护漆(执业)
清洁牙面:不宜使用含碳酸钙的摩擦剂 涂氟剂后30分钟内不漱口、不进食
修复治疗
充填治疗
深龋近髓时应妥善间接盖髓
修复外形时➡️不必强求恢复接触点,尽可能恢复原形但不拘泥牙尖嵌合的修复
多个牙的牙冠崩坏时应注意恢复咬合高度
乳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最佳方法➡️金属预成冠
乳前牙IV类洞、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最佳方法➡️透明树脂冠
充填材料
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
含氟而有一定防龋作用
适用
乳前牙I、III、V类洞形
乳磨牙颊、舌面I、V类洞形
银汞合金充填
适用:I、III、V类洞,无台阶的II类洞
复面洞用T形成形片
临床充填材料中使用时间最久的材料之一
汞污染、不美观➡️临床应用逐步减少
复合树脂充填
乳磨牙近期不替换首选
临床已广泛应用、乳前牙和乳磨牙都可使用
近髓处可用氢氧化钙护髓
常用的材料:光固化复合树脂
嵌体修复(执业)
优点:很好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恢复接触
缺点:磨除牙体组织过多
金属成品冠修复(执业)
适用
牙体大面积缺损,牙颈部无法制备龈壁者,一个牙同时多个牙面龋坏,尤其是乳磨牙牙髓治疗后
缺点
需要操作者用冠钳处理使牙颈部密合
乳牙牙冠高度不足,外形花蕾状时容易脱落
年轻恒牙龋
年轻恒牙
已经萌出、形态和结构上尚未成熟
特点:髓腔大.髓角高.管壁薄.根尖孔未发育完全
年轻恒牙
牙根形成2/3左右开始萌出
牙根达到应有的长度➡️萌出后2-3年
牙根发育完成➡️萌出后3~5年左右
在混合牙列时期:特别重视第一恒磨牙
萌出最早 ,龋齿发生早,患龋率最高
年轻恒牙:隐匿性龋齿较常见
治疗
萌出过程中的恒牙
部分被牙龈覆盖➡️备洞扩展达龈下,必要时扩洞前推压或切除牙龈
洞缘与龈缘在同一水平➡️去除龋蚀修复,待全萌出后预防扩大作永久修复
混合牙列时期的年轻恒牙
恢复解剖外形为主,不强调恢复牙齿间接触点
银汞合金充填➡️后牙I、II类复合洞
复合树脂➡️首选
前牙I、III、IV、V类洞
后牙I、V类洞
嵌体➡️龋蚀面广、II类复合洞时可选用
冠修复➡️不锈钢预成冠
龋齿局限➡️预防性树脂充填 (PRR)
在窝沟点隙龋仅局限于釉质或牙本质表层,复合树脂充填窝洞+其余相邻深窝沟用封闭剂封闭
年轻恒牙深龋的治疗
估计去净腐质可能露髓
首选
间接接牙髓治疗(二次去腐法)
保留部分软化牙本质
盖髓剂:氢氧化钙
目的: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时间:10~12周(3-6个月)
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乳牙
诊断方法
龋齿 最常见的原因
疼痛
肿胀
根尖周炎的一个主要特征
瘘管
瘘管排脓多在唇侧或颊侧也可通过龈沟排脓
也可能出现在根分歧部位
诊断根尖周病可靠指标:牙龈出现肿胀或瘘管
叩痛和松动
牙髓活力测验
X线检查
牙髓病
病因
深龋、外伤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不明显➡️慢性炎症为主
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深龋洞、龋蚀未去净露髓➡️牙髓已经感染
没有疼痛并不能说明牙髓没有感染
波及根髓➡️可有叩痛
治疗技术
间接牙髓治疗 (二次去腐法)
深龋近髓治疗时为避免露髓
保留洞底近髓部分龋坏牙本质➡️氢氧化钙
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适应证
深龋近髓.牙冠折断无明显牙髓炎症.轻度牙髓充血
时间:3-6个月
直接盖髓术
备洞或外伤导致
龋源性露髓很少应用
适应症
意外穿髓,露髓孔直径 < 1mm
外伤冠折露髓,时间<24小时、牙髓无感染
时间:4-6周
乳牙牙髓切断术
局部麻醉下去冠髓、保留根部生活牙髓
适用:深龋露髓、外伤露髓的,不能进行直接盖髓 部分冠髓牙髓炎
所用药物:甲醛甲酚、戊二醛、氢氧化钙、硫酸亚铁、MTA等。
牙根吸收1/2时 不易做活髓切断术
氢氧化钙牙髓切断术
厚度约1mm
FC(戊二醛)断髓术
2%-4%戊二醛或1:5FC的棉球置于牙髓断面 使之与牙髓组织接触1分钟
注意事项
应改做根管治疗的情况
断髓后出血暗红
不易止血
髓室内有坏死、化脓现象
定期复查:首次术后3个月,以后6个月复查。
根尖周病
病因
牙髓的感染、牙齿外伤、药物或充填材料使用不当
特点
早期症状不明显,急性炎症时才就诊
慢性炎症为主
急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
松动并有叩痛
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溢脓,反复肿胀
脓液容易从龈沟排出,加剧乳牙松动。
X线片检查见根尖部、根分歧部牙槽骨破坏
诊断慢性根尖周炎
或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的重要指标
病变严重波及恒牙胚时➡️拔除、保持间隙
治疗
应急处理
建立髓腔引流:开髓拔髓引流
切开排脓:黏膜下脓肿者
给予抗菌药物的全身治疗
根管治疗术
区别
可吸收的充填材料(不用牙胶尖)
适应证:牙髓炎涉及根髓、牙髓坏死、根尖周炎
根管消毒
根管内➡️氢氧化钙
髓室内➡️甲醛甲酚、樟脑酚或木榴油不饱和棉球
注意事项
乳牙失活不宜选用亚砷酸
适用:金属砷、多聚甲醛失活剂
乳牙牙根有吸收时禁用金属砷
预备时勿将根管器械超出根尖孔
应该采用可吸收的根管充填材料(不用牙胶尖)
常用材料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最早用于乳牙根管充填材料,吸收迟缓于乳牙根吸收(妨碍恒牙萌出)
碘仿糊剂
氧化锌碘仿糊剂
氢氧化钙糊剂
避免对牙龈瘘管进行深搔刮术
干髓术 (失活牙髓切断术)
失活牙髓后去除冠髓,干尸根髓
可用于乳磨牙牙髓炎治疗,慎用
年轻恒牙
临床特点
多由龋病引起
以慢性炎症为主
可形成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牙髓息肉)
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根尖周病
根尖周致密性骨炎多见
组织疏松,血运丰富,易于扩散
治疗及时,炎症也易控制和恢复
治疗
最有益于年轻恒牙的首选治疗,保存生活牙髓
治疗原则
尽力保存生活牙髓
不能保全部➡️应保根部
不能保根部➡️应保牙乳头
不能保存活髓➡️尽量保牙齿
年轻恒牙的 牙髓治疗首选
活髓保存治疗
盖髓术和 切髓术
间接盖髓术
深龋的可复性牙髓炎、近髓透红
外伤冠折未露髓(牙本质暴露)
直接盖髓术
意外穿髓,直径<1mm、外伤时间短(1-2h)
时间:4-6周
牙髓切断术
龋源性、外伤性或机械性露髓,不能直接盖髓术
局限于冠髓的牙髓炎,未侵犯根髓
共同常用药物首选
氢氧化钙
甲醛甲酚、戊二醛禁止应用于年轻恒牙
根尖诱导成形术
适应证
波及根髓.牙髓全部坏死或并发根尖周病的年轻恒牙
临床上首选药物
氢氧化钙制剂( Vitapex)
治疗阶段
第一阶段:消除感染、诱导牙根发育
第二阶段:根尖孔闭合后+根管治疗
间隔时间➡️6个月~2年
治疗步骤
常规备洞开髓,拔髓
根管预备
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
急性症状时➡️先做应急处理.开放根管.消炎后治疗
根管消毒
氢氧化钙糊剂
2周➡️1个月
药物诱导
无症状、无渗出后➡️首选氢氧化钙
暂时充填窝洞,随访观察
每3一6个月复查一次 定期换药
常规根管充填
根端闭合后
注意事项
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消除根尖周围炎症
根据X线片测量准确工作长度、避免推出根尖
长度的确定不用根管长度测量仪, 一般以x线根尖末端上方2mm作为止点
定期复查,定期换药
尽量保留根尖部的生活牙髓
保护牙乳头
恢复上皮根鞘功能
根尖诱导成形术依赖的组织
根尖部残留的生活牙髓
牙乳头
根尖周组织中的上皮根鞘
成功标准(执业)
根尖周病变消失,牙根延长,根尖形成或根端闭合
牙根发育类型分为4类
管腔缩窄,根尖封闭
管腔无变化,根尖封闭
未见发育,根尖处有薄的钙化屏障
根端1/3处形成钙化屏障
咬合发育问题
乳牙早失(执业)
原因
因严重龋病、牙髓病及根尖周病被拔除
恒牙异位萌出,乳牙根过早吸收脱落
恒6异位萌出,导致乳V早失,
外伤脱落
先天性牙齿缺失
前牙早失
外伤牙
磨牙早失
严重龋病根尖周病
早失后的间隙变化
导致继承恒牙萌出错位或阻生
造成咬合紊乱,产生错牙合畸形
治疗
临床常采用➡️间隙保持器
制作时间:拔除后2周
乳磨牙早失应做间隙保持器
第一乳磨牙在:8岁以前早失
第二乳磨牙在:9岁以前早失
保持间隙应考虑的有关因素
儿童的年龄和牙龄
继承恒牙近期内不能萌出➡️间隙保持器
恒牙胚发育情况
牙齿萌出的先后顺序
乳V早失一定要制作间隙保持器以防间隙丧失
乳牙早失的部位
乳1早失➡️恒切牙发育,间隙很少丧失
乳3早失➡️使恒3错位萌出唇侧萌出
恒6正在萌出,乳V早失➡️磨牙间隙缩小和消失
牙量和骨量的关系
骨量明显大于牙量,牙列有散在间隙,可暂时观察
年轻恒牙早失的间隙处理
恒前牙的早失,恒6的早失➡️及早制作间隙保持器
间隙保持器的设计 应具备以下条件:
必须保持缺牙间隙的近远中长度
不妨碍牙齿及牙槽骨高度的增长
不影响牙槽骨长度的增加
多数乳牙缺失时,保持缺牙间隙,恢复咀嚼功能
不损伤牙体组织及口腔软组织
3. 间隙保持器的种类和适应证(执业)
固定式保持器
带环(全冠)丝圈保持器
尽量不要跨越多个牙位
适应证
单侧第一乳磨牙早失
乳V早失,恒6完全萌出
双侧单个乳磨牙
基牙牙冠完整➡️带环丝圈保持器
基牙牙冠破坏大➡️全冠式丝圈保持器
舌弓保持器(用于下颌) Nance腭弓式间隙保持器(用于上颌)
适应证
两侧都存在乳V 或恒6,乳尖牙缺失
全口多个牙缺失,近期恒牙即将萌出
不能配合佩戴功能性活动保持器
远中导板保持器
适应证
乳V早失、乳IV存在,恒6尚未萌出或萌出不足
充填式保持器
适应证
单个乳磨牙早失,两侧的牙齿近缺隙面,一侧有邻面龋,波及牙髓需做根管治疗者
可摘式功能性保持
适应证
缺牙多于两个乳磨牙
两侧缺失多于一个乳磨牙,或伴有前牙缺失
恒前牙外伤或先天缺失
相当于局部义齿
可以改变前牙缺失造成的上唇凹陷
牙发育异常
乳牙滞留
继承恒牙己经萌出,乳牙未能按时脱落
恒牙未萌出,保留在恒牙列中的乳牙
病因
多数原因不清
恒牙萌出方向异常,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全
全身因素: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常见
下乳I唇侧滞留,恒1于舌侧萌出,双排牙
其次
乳IV的残冠或残根滞留于颊侧
乳V因继承恒牙先天缺失或埋伏阻生滞留
治疗
继承恒牙萌出➡️滞留乳牙拔除
先天缺失恒牙➡️滞留乳牙不予处理
早萌
牙齿早萌
萌出的时间超前,牙根发育不足根长的1/3
乳牙早萌
诞生牙:婴儿出生时已萌出
新生期牙:出生后30天内萌出
临床表现
部位:多见下颌中切牙
极度松动,钙化不良、影响吸吮、脱落容易误吸
舌系带摩擦下切牙➡️创伤性溃病 (Riga-Fede溃疡)
鉴别
马牙子
来源:牙板上皮剩余增殖形成的角化物
可自行脱落,不必处理
治疗
拔除极度松动的早萌牙,搔刮拔牙窝
形成创伤性溃疡➡️暂停哺乳改用匙喂、涂药
恒牙早萌
与乳磨牙根尖周病变或乳牙过早脱落有关
临床表现
下颌前磨牙多见
松动多伴有釉质发育不全
牙根形成不足1/3,根呈开阔状
治疗
重要治疗环节
控制乳磨牙根尖周围的感染
局部涂氟治疗
必要时做阻萌器
迟萌(执业)
乳牙迟萌
定义
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正常现象
迟萌
1周岁后仍不萌出第一颗乳牙
3周岁内乳牙未全部萌出
需排除无牙畸形
可导致乳牙迟萌
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缺乏、良性脆骨症
恒牙迟萌
最常见:上1萌出迟缓
局部因素
多和乳牙病变,早失,滞留有关
局部牙龈角化增生
多生牙、牙瘤和囊肿的阻碍
乳磨牙,乳尖牙早失等造成间隙缩窄
全身因素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先天性甲状腺分泌减少症
治疗
拍牙片确定有无恒牙
手术切除坚韧的牙龈、拔除多生牙,摘除牙瘤 治疗全身病
多生牙(执业)
定义
多于正常牙类、牙数以外的额外牙
病因
至今未认定
临床表现
混合牙列多见
好发:前牙区、上1之间
治疗
拍摄X线片确定数目和位置
根尖片、全口曲面断层片、CBCT
拔除己经萌出的多生牙
不产生病理变化的埋伏多生牙➡️可不处理
影响恒牙萌出的多生牙➡️手术拔除
融合牙(执业)
定义
两个正常牙胚的釉质或牙本质融合在一起
临床表现
乳牙列
下乳II和乳III融合(占比最多)
下乳I和乳II融合
多单侧,常并发继承恒牙先天缺失现象
恒牙
多见多生牙和正常牙融合
治疗
乳前牙区:定期观察,无影响不作处理
预防龋齿,融合线应及早进行窝沟封闭
牙外伤
发病情况
乳牙外伤➡️1~2岁儿童
年轻恒牙外伤➡️7~9岁儿童
发生率:年轻恒牙>乳牙男孩>女孩
牙位:多上1,其次上2
受伤原因
体育活动有关
恒牙外伤
室外、牙齿折断多见
表现
牙根未完全形成➡️牙齿松动、移位、脱出
牙根完全成后➡️冠折或根折
最易发生外伤的上1:牙根在9-10岁完全形成
乳牙外伤
室内、牙齿移位多见,占80%
表现
嵌入、脱出、唇舌移位及不完全脱出 外伤冠折和根折较少见
外伤牙检查时
提示有挫入或牙齿固连:叩诊呈金属高调音
提示有根折:叩诊呈浊音
临床检查和病史采集
首先明确外伤史
临床检查
牙髓休克:大多数3个月恢复反应
X线片检查
每一个外伤牙都要拍摄X线片
临床诊断(执业)
乳牙外伤
乳牙挫入对恒牙胚的危害最大
一定要明确牙齿移位的方向
乳牙挫入二分之一以内
x线示末伤及恒牙胚➡️可观察
牙髓感染行牙髓摘除术
牙冠偏唇侧,根尖倾向舌侧 (恒牙胚)
X线示乳牙牙根与恒牙胚大量重叠
➡️立即拔除
乳牙挫入时不应拉出复位、避免二次创伤
乳牙全脱出不进行再植术
年轻恒牙外伤
牙体硬组织和 牙髓组织损伤
釉质裂纹
有裂纹没有缺损
处理:不需要处理、涂氟保护漆或复合柎脂粘接剂
釉质折断 (简单冠折)
上1切角或切缘,没有暴露牙本质,无自觉症状
处理
小面积折断➡️不处理
边缘锋利➡️边缘磨光
定期复查观察
釉质一牙本质折断 (简单冠折)
冷热刺激症状,牙本质暴露
无论暴露面积大小都做间接盖髓术保护牙髓
盖髓剂:氢氧化钙类制剂
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体暂时充填
冠折露髓 (复杂冠折)
牙髓外露、冷热刺激痛,触痛明显,不敢用舌舔
处理
外伤时间短(1-2h内)、露髓孔<1mm➡️直接盖髓术
露髓孔2mm内,时间超过24-12h➡️牙髓切断术
牙髓炎症或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
注意恢复牙体外形
复合树脂修复术:断端在龈下1-2mm内
断冠粘接术:最低点在牙槽嵴顶之上
年轻恒牙露髓后首选的治疗方法
冠髓切断术
部分冠髓切断术
根折 (执业)
诊断根折的主要依据:X线片
治疗原则
断端复位,固定患牙,消除牙合创伤.关注牙髓状态
根中1/3折断
断端复位,固定
消除咬合创伤、术后定期复查
弹性固定4周
折断线近冠方,延长不长于4个月
根尖1/3折断
不松动,无咬合创伤
不予处理,定期复查
明显松动伴有咬合创伤
需固定,弹性固定4周,密切观察
近冠1/3折断
RCT-正畸牵引
冠-根折
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同时折断
牙周组织损伤 (执业)
牙齿震荡
无硬组织缺损及牙脱位
无松动
治疗
消除咬合创伤,2周避免咬硬物
亚脱位
牙齿松动,但没有位置改变
治疗
同牙震荡
牙齿挫入 侧向移位, 部分脱出
临床表现:位置改变,x线
部分脱位治疗原则:及时复位、弹性固定2周
侧方移位常伴有牙槽突骨折,弹性固定4周
年轻恒牙挫入:观察自行萌出
严重挫入2/3以上,观察4周未萌出:及时采用正畸牵引
严重挫入,牙根已形成不能自行萌出:手法复位固定
临床常采用的外伤固定方法:钢丝唇弓+树脂夹板固定
5个牙单位:1个外伤牙+两侧各2个正常邻牙
消除咬合创伤:全牙列牙合垫固定(18-2.5mm)
全脱出 (牙脱臼)
最严重的一型
常见:单个年轻恒牙,上1
治疗
牙齿全脱位时➡️立即进行再植术
牙齿储存:忌干藏
最理想的:Hanks平衡盐溶液(HBSS)、Via Span
临床上:生理盐水较好、4°C冷牛奶、唾液来代替
固定患牙
急诊➡️先缝线固定,后作全牙列牙合垫固定
弹性固定7一10天为宜(小于10天)
牙髓治疗
牙根发育完成
再植后2周内进行RCT
根管封药约1个月后常规RCT
根尖孔较大的年轻恒牙:可以观察
牙根发育在NOLLVIII以上:根尖诱导成形术
首选药物:氢氧化钙
再植术预后
牙周组织愈合方式分为
牙周膜愈合
表面吸收愈合
替代性吸收
炎性吸收
15~30分钟即刻再植➡️成功率较高
迅速再植是指5分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