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建筑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学习笔记思维导图分享!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建筑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的话,这份思维导图就挺适合你!这份思维导图图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的内容: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木架构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合、建筑与环境、建筑类型和工官制度的详细内容,喜欢的可以收藏了解学习!
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三代美术,其中春秋以前属奴隶社会,战国进入封建社会。
中国传统建筑群中的均衡对称不同于一般形式上的完全的轴对称,其差别在于一方面受阴阳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群不仅关注形式,尤其关注其内涵
汉末至南北朝,中国经历了一个混乱和痛苦的时代。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兴起,儒家思想受到冷落,道家思想兴起,清淡也玄学成为士人们的一时风尚,从而唤起了对个性追求的觉醒,也激发了倾心自然山水的热情,孕育了有独立意义的山水审美意识,使人们对山水的认识从物欲享受提高到“畅神”的纯粹精神领略阶段,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建筑学建筑材料思维导图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经济
混凝土
BIM建模
中国古代建筑史之潘谷西
外国古代建筑史梳理
建筑实务
建筑安装工程费
建筑消防设施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木建筑长期广泛的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
取材方便
适应性强
抗震性强
施工速度快
便于修缮、搬迁
木建筑也存在一些根本缺陷
材料越来越少
木建筑易遭火灾
木材受潮后易于腐朽
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木架构的特色
抬梁式
可以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
穿斗式
用料小,取材方便,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的时候才能使用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为了防寒保温,建筑物墙体较厚,屋面设保温层,加上对雪荷载的考虑,建筑物的椽檩枋的用料硕大,建筑物的外观也显得浑厚凝重
南方地区气候炎热,雨量丰沛,房屋通风、防雨、遮阳等问题更为重要,墙体薄、屋面轻、出檐大、用料细,建筑外观也显得轻巧
斗拱
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宋代称“铺作”,清代称“斗科”,江南称“牌科”
柱头科
承托屋檐重量
平身科
辅助支撑
角科
承托角梁及屋角的作用
室内斗拱
支撑天花板或作为梁头结点的联系构件
斗
栱与昂的支座垫块
昂
斜的悬臂梁
建筑物非常高大而屋檐伸出相应加大时,斗拱挑出距离也必须增加
一座木架建筑的建造必须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的目的
单体建筑的构成
简明
平面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而“间”则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因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介明确
真实
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表现
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结构美
改善木材的通风条件
便于发现受害、受损情况,即使加以修缮
有机
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以相互渗透
平面、结构、造型的不可分割
中国古典建筑是没有独立立面设计的,建筑物的外观必须和它的平面、结构同时考虑
屋顶被称为“第五立面”
建筑群的组合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庭院的围合方式
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住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
庭院的围合方式非常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可以任意设计
当一座大建筑群的功能多样、内容复杂时,通常处理方式是将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组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
另一种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
建筑与环境
善择基址
因地制宜
政治环境
心理补偿
建筑类型
居住建筑
政权建筑及附属设施
礼制建筑
宗教建筑
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园林与风景建筑
市政建筑
标志建筑
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
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
工官集制定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中国古代建筑群实际上存在两种发展模式
工官掌管建造下的官式建筑
设计、预算、施工都有将作、内府或工部统一掌握,不论建筑造于何地,都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所以建筑样式统一,无地域差别
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
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因地制宜,建筑样式地域风格鲜明
二者虽然也有某些联系于影响,但基本上都是沿着各自的轨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