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考研政治超全知识点,下图主要整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相关内容,亲测全面有效,记得备一份哦。
编辑于2021-01-31 16:11:30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选择)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脑力、体力)
社会属性
易错点: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使用价值
满足人们需要,有用性
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一切劳动产品共有属性
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性: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对于人而言
生产者只能得到价值,不能得到使用价值;消费者相反。
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对于商品本身而言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有用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劳动
抽象劳动
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即人的体力、脑力的消耗
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两者关系
统一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对立性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也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018选择)
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商品的质即实体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只要劳动就赋予了价值。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计量的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价值量与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
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价值形式与货币
价值形式的发展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成
货币
货币的本质
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银体现
纸币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商品,而是一种货币符号。
金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商品交换的媒介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尺度(价签,标价)
发挥该职能的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
只能是实物货币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贮藏手段
退出流通
购置金或银,存入银行不算
支付手段(基于信用)
买卖有时间差
延期支付、清偿债务、纳税、交租金、发工资、赊销
世界货币
国际贸易
有利于商品交换的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隐藏着经济危机的影子,可能加深商品经济矛盾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也可以说价格是以价值量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从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因而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私有制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通过商品交换出去来盈利)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
私人劳动
社会分工
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社会劳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途径/商品经济产生途径
从小商品经济分化来
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来
资本的原始积累
含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两个途径
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
人的劳动能力,=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劳动成为商品两基本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
没有人身依附关系
没有生产资料(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价值
有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简单来说,就是工资。
三层含义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消费过程中能创造新价值
(v+m)
这个新价值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
货币转化为资本
(1)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2)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增值价值的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两重性
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过程(现象、劳动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本质、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值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主要方面
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的实质
雇佣工人的劳动
必要劳动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
剩余劳动
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m)
资本的本质
含义: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社会历史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
不变资本(c)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价值量
可变资本(v)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工资)
不是转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创造)出来
可变资本创造了剩余价值,但它不包括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不等于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全部资本=c+v
区分的意义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
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绝对延长
相对剩余价值
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降低商品价值,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得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客观后果: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价值下降,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从而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积累
含义: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特点)
资本家将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得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后果
本质(空白考点)
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源泉
剩余价值
后果
加剧社会两极化
资本主义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资本的有机构成(难点)
资本的技术构成
物质形式
有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
生产资料/劳动力
物比物
资本的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钱比钱
资本的有机构成
属于资本的价值构成
必要条件:只有那些有技术构成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资本价值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
改进技术
c变大;v变小
c/v增加
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他的需求
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失业)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资本循环
三阶段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产业资本对应三种职能
货币资本职能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目的/功能
为生产剩余价值(m)做准备
生产m
实现m
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空白考点)
哪些因素影响资本循环
资本的周转: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往复的循环
影响因素
关键因素两个
资本周转的时间
生产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
要加快资本周转的速度,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卖的出去)和实物补偿(买的回来原材料)问题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重难点)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本质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形式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的劳动报酬
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计算单选、多项)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者
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
解释剥削关系
m'=m/v
剩余价值率
资本家
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并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全部垫付(预付)资本=m+v
利润率
p'=m/c+v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个别企业与平均利润无多大关系
不同部门/行业利润率不同
竞争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资本就不再流入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社会生产化间的矛盾
也就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质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由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
影响:使社会再生产也呈现周期性特点
社会再生产四阶段
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一定都包括这四个阶段,但危机阶段是必经阶段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政治上层建建筑)和意识形态(意识上层建筑)
今年预测会考(2010多项)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
选举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法律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相对过剩指的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不同部门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瓜分剩余价值。
利润趋于平均化
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
不是所有的价值构成都是有技术构成变化引起的
价值构成
技术构成
一般商品
生活资料
苹果
使用价值消失(吃掉)
价值也消失
生产资料
衣服—布
使用价值消失
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
新价值
增值部分
剩余价值
人的劳动实现了商品的增值,工厂、机器转移了商品价值、并没有产生增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
工资
劳动力成为了商品
农民变成了雇佣工人
把农民从土地驱逐出去
生产者:农民 生产资料:土地
并不是所有的私人劳动都可以通过商品交换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产生了矛盾
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
货币的产生(影响)
商品世界的两极
具体商品
代表不同使用价值
货币
代表价值
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基本矛盾,反而加深矛盾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货币
(外在)商品
价值
(内在)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所生产商品的量。
若改成个体生产率,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单位商品使用价值提高。
(2018选择12)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使用价值量提高;
部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在政经中,部门即一个行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