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型和输血原则
生理学中血型和输血原则的思维导图,讲述了血型与红细胞凝聚、红细胞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等,赶快收藏下图了解吧!
药理学的抗精神失常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介绍了如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精神分裂症。
药理学的抗心律失常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分享了电生理学基础、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常用药的知识,快来看看吧!
药理学的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癫痫是脑局部病灶的神经元兴奋性过高而产生阵发性的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
指RBC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血型抗原
由种系基因控制的多态性抗原
红细胞凝集
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
本质
抗原抗体反应
凝集原
凝集素
γ-球蛋白
2-10个抗原结合位点
抗原决定簇
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特异性主要取决因素
种类
糖
出生后逐渐成熟
多肤
出生时已成熟
WBC和血小板也存在一些与RBC相同的血型抗原,还具有自己特有的血型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人类6号染色体
WBC最强的同种抗原
复杂的抗原系统
功能
引起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最重要的抗原
法医学上鉴定个体或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
血小板
一些特异的血小板抗原系统
PI、Zw、Ko等
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红细胞血型
ABO血型系统
分型
四种
A型
两种亚型
A1
A,A1抗原
抗B抗体
A2
A抗原
抗B抗体和抗A1抗体
B型
B抗原
抗A抗体
O型
无抗原
抗A抗体和抗B抗体
AB型
A1B
A,A1,B抗原
无抗体
A2B
A,B抗原
抗A1抗体
A2型和A2B型分别只占A型和AB型人群的1%以下
A2型和A2B型比A型和A1B型抗原性弱得多
抗原
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糖脂上所含的糖链
含少数糖基的寡糖链
N-乙酰半乳糖胺基
A酶
半乳糖基
B酶
H抗原
四糖基前体物质的半乳糖末端连接岩藻糖
岩藻糖基转移酶
孟买型
H基因缺损
有前驱物质
婴儿RBC膜上A、B抗原的位点数仅为成人的1/3
2 -4岁完全发育
5-6周龄胚胎已可检测
广泛存在于淋巴细胞、血小板以及大多数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膜上
组织细胞还能分泌可溶性A、B、H抗原进入唾液、泪液、尿液、胃液、胆汁、血浆和羊水等多种体液
唾液中含量最丰富
分泌型
体液中含有这种血型物质的人
抗体
天然抗体
多属IgM
分子量大
不能通过胎盘
免疫性抗体
机体接受自身不存在的RBC抗原刺激产生
IgG
分子量小
能过胎盘
新生儿
出生时血液中没有自身产生的ABO血型抗体
存在来自母体的IgG型抗A或抗B抗体
出生后2-8个月开始产生抗体
8-10岁高峰
遗传
9号染色体
三个等位基因
法医学上依据血型来判断亲子关系时,只能作否定判断
鉴定
意义
正确鉴定血型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
方式
正向定型
抗体检测RBC抗原
反向定型
RBC检测血清中抗体
同时进行是为了相互印证
新生儿只进行正向定型
血型抗体来自母体
Rh血型系统
发现和分布
恒河猴的红细胞重复多次注射入家兔体内,使家兔体内产生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
Rh阳性血型
有与恒河猴红细胞同样的抗原
RBC含RhD
Rh阴性血型
RBC无RhD
分布
白种人
约85%阳性
约15%阴性
汉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
99%阳性
塔塔尔族
约15.8%阴性
苗族
约12.3%阴性
布依族和乌孜别克族
约8.7%阴性
抗原与分型
RBC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
50多种Rh抗原
特异性决定于AA序列
特点
只在RBC
出生已成熟
最重要
D、E、C、C、e五种
1号染色体短臂两个连锁基因
编码RhD
d是静止基因
RBC表面不表达Rhd
血清中无单一的抗d抗体
抗原性最强
编码C/c和E/e抗原(RhCE)
特点,意义
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
缺乏D抗原的Rh阴性者,也可能因为其他Rh抗原的存在而出现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Rh阴性孕妇孕第一胎Rh阳性的胎儿时,很少出现
妊娠末期或分娩时才有足量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
母体血液中抗体浓度增加缓慢
治疗
生育头胎后,及时输注特异性抗D免疫球蛋白,中和进入母体的D抗原,以避免Rh阴性母亲致敏
血量和输血原则
血量
全身血液的总量
组成
循环血量
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
大部分
储存血量
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内,流动很慢
小部分
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
失血
不超过10%
血管内血液充盈度尚无显著改变
释放储存血液
达20%
代偿不足以维持正常血压
超过30%
危及生命
输血原则
坚持同型输血
交叉配血试验
过程
交叉配血主侧
供者RBC与受者的血清配合
检测受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者RBC的抗体
交叉配血次侧
受者的RBC与供者的血清配合
检测供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受者RBC的抗体
检验血型鉴定正误
检测是否供血和受者体内存在其他不相容的抗原和抗体
结果
配血相合
配血不合
配血基本相合
发生
主侧不凝集
次侧凝集
情况
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
AB型接受其他血型
输血条件
血清中抗体效价不能太高(<1:200)
输入少量(<200ml)
速度要慢
密切观察受血者情况
输血方式
成分输血
把血中的各种成分分别制备成高纯度或高浓度的制品,再输注给患者
增强治疗的针对性,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节约血源
异体输血
存在艾滋病、乙型肝炎、症疾等血液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自体输血
采用患者自身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下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
形式
术前若干日内定期反复采血贮存
术前采血,在使用血浆代用品维持患者正常血容量的条件下手术,需要时输还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无菌收集出血,适当处理回输患者
安全
避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扩大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