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倪海厦感冒治症方处方及中成药说明
增加处方说明及中成药说明,感冒不是只有风寒和风热,其他如风燥、风湿、风寒湿、风湿热、风寒夹热等等,都是可能的感冒形式。
编辑于2023-10-25 16:01:23西医看感冒流程、中医看感冒流程,本图通过详尽的思维导图形式,系统地展示了感冒发烧在中医与西医视角下的治疗流程。从疾病类型的区分入手,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及过敏等,到具体的症状分析、诊断方法,再到相应的药物治疗及非药物疗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治疗感冒发烧的综合策略。
倪海厦老师在感冒治疗方面提出了多个经典药方,这些药方都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根据不同的感冒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增加处方说明及中成药说明,感冒不是只有风寒和风热,其他如风燥、风湿、风寒湿、风湿热、风寒夹热等等,都是可能的感冒形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西医看感冒流程、中医看感冒流程,本图通过详尽的思维导图形式,系统地展示了感冒发烧在中医与西医视角下的治疗流程。从疾病类型的区分入手,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及过敏等,到具体的症状分析、诊断方法,再到相应的药物治疗及非药物疗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治疗感冒发烧的综合策略。
倪海厦老师在感冒治疗方面提出了多个经典药方,这些药方都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根据不同的感冒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增加处方说明及中成药说明,感冒不是只有风寒和风热,其他如风燥、风湿、风寒湿、风湿热、风寒夹热等等,都是可能的感冒形式。
倪海厦感冒治症方处方及中成药
发烧
肠胃型感冒
上吐下泻
五苓散(中成药:五苓散)
泻肚子(且恶臭)
葛根苓连汤(中成药:葛根芩连丸(颗粒、胶囊、片、口服液))
有汗
咳嗽
口渴/黄痰/黄鼻涕
麻杏甘石汤(中成药:麻杏止咳片/糖浆,小儿清肺止咳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四愿堂儿童清肺丸、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桂枝汤+厚朴+杏仁
无咳嗽
怕冷/口渴
桂枝汤+葛根(中成药:表虚感冒颗粒)
怕冷/口不渴
桂枝汤(中成药:桂枝颗粒)
口渴欲饮冷/怕热
白虎汤(中成药:白虎汤丸)
无汗
咳嗽
怕冷/口渴/黄痰/黄鼻涕
大青龙汤(中成药:桂黄清热颗粒)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小青龙汤(中成药:小青龙合剂/颗粒)
无咳嗽
怕冷/口渴
葛根汤(中成药:葛根汤颗粒)
怕冷/口不渴
麻黄汤(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麻黄汤加味))
怕冷/口不渴/四肢冰冷/疲累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经期感冒
一律使用小柴胡汤,咳嗽加厚朴、杏仁,喉咙痛加葛根(中成药: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
忽冷/忽热/恶心
小柴胡汤(中成药: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
咳嗽(可兼有发烧)
有汗
口渴/黄痰
白虎汤(中成药:白虎汤丸)
麻杏甘石汤(中成药:麻杏止咳片/糖浆,小儿清肺止咳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四愿堂儿童清肺丸、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怕冷/口不渴/黄痰
桂枝汤+厚朴+杏仁
无汗
怕冷/口渴/黄痰
大青龙汤(中成药:桂黄清热颗粒)
怕冷/口不渴/白痰
小青龙汤(中成药:小青龙合剂/颗粒)
怕冷/口不渴/白痰/四肢冰冷/疲累
麻黄附子细辛汤
喉咙痛(可兼有发烧) 严重之喉痛,如扁桃腺化 脓,可再加桔梗,玄参,石膏
有汗
咳嗽/黄痰/黄鼻涕
麻杏甘石汤(中成药:麻杏止咳片/糖浆)
怕冷/不咳嗽
桂枝汤+葛根(中成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
无汗
怕冷/咳嗽/黄痰/黄鼻涕
大青龙汤(中成药:桂黄清热颗粒)
怕冷/不咳嗽
葛根汤(中成药:葛根汤颗粒)
怕冷/口不渴/四肢冰冷/疲累
麻黄附子细辛汤
鼻塞(可兼有发烧) 严重则另加(辛夷+苍术+石菖蒲)
有汗
口渴/黄鼻涕
麻杏甘石汤(中成药:麻杏止咳片/糖浆,小儿清肺止咳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四愿堂儿童清肺丸、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怕冷/口不渴/白鼻涕
桂枝汤(中成药:桂枝颗粒)
无汗
怕冷/口渴/黄鼻涕
大青龙汤(中成药:桂黄清热颗粒)
怕冷/口不渴/白鼻涕
小青龙汤(中成药:小青龙合剂/颗粒)
怕冷/口不渴/四肢冰冷/疲累
麻黄附子细辛汤
头、身痛(可兼有发烧)
有汗
怕冷/口渴
桂枝汤+葛根(中成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
怕冷/口不渴
桂枝汤(中成药:桂枝颗粒)
无汗
怕冷/口渴
葛根汤(中成药:葛根汤颗粒)
怕冷/口不渴
麻黄汤(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麻黄汤加味))
鼻塞/怕冷/口不渴/四肢冰冷/疲累
麻黄附子细辛汤
注1:小青龙汤症但表症(恶寒发热头痛)不明显——射干麻黄汤
阳明证
经热(全身发热)
便秘
无便秘
腑热(内脏发热)
便秘
堵在胃的下方
大黄甘草汤
大黄甘草汤是在胃的下方有屯积东西的时候, 便秘, 肚子痛, 病人呈现的症状是朝食暮吐, 早上吃进的烧饼油条, 到了傍晚吐出来还是烧饼油条, 就代表说这个东西堵在胃里面, 这时候大黄甘草两味药就可以治好。
堵在十二指肠
调胃承气汤 炙甘草, 大黄, 芒硝
堵在十二指肠, 病人会便秘, 恶心, 排气很多, 肚子中间的地方会痛。
堵在小肠
小承气汤 厚朴, 枳实, 大黄
堵在小肠, 我现在讲的病人小便都是黄的, 因为堵在小肠, 大肠里面没有东西, 所以不断的放屁, 只有放屁, 没有大便出来, 就用小承气把小肠清干净。
堵在大肠
大承气汤 厚朴, 枳实, 大黄, 再加上芒硝,
堵在大肠里面, 此时会连屁都不放出一个, 因为大肠里面都是大便,芒硝能够攻坚, 把干燥的大便都打散排出来。
新流感治法 SARS、禽流感、猪流感
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吐浊痰,病人自觉体外怕冷体内发热,体表无汗,身体疼痛,口渴,没胃口。
大青龙汤(中成药:桂黄清热颗粒)
当流感病毒进入肺部 会出现久咳不愈的现象
白色有泡沫状的痰 就是肺有浓疡了
桔梗甘草汤 桔梗30g,甘草也用30g
二味药就够了,六碗水煮成两碗,早晚餐前各一碗。
浓稠的黄痰 是转移成肺炎了
千金方里的苇茎汤
恶心、呕吐、下利等症状 当病在表时失去治疗时机,以致病毒进入肠胃所造成的症状
生姜泻心汤
同时伴随着有忽冷、忽热的症状出现时 表示病毒是进入淋巴系统
小柴胡汤(中成药: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
病人出现极度呼吸困难 送急诊又无法解决时
大青龙汤(中成药:桂黄清热颗粒)
如果从一出现呼吸困难时就开始吃大青龙汤的话,病人应该立刻就恢复过来了,如果还是无法恢复,再送急诊也不迟。
服用方法
每日三次,早中晚餐饭前,空腹,温开水送服
若病情较重,可于睡前加服一次。
服用剂量
1岁以下幼儿,每次剂量0.3~0.5克;
1~3岁,每次剂量0.5~1.5克;
3~6岁,每次剂量1.5~2克;
6~10岁,每次剂量3克;
10~14岁,每次剂量4克;
14岁以上成人每次剂量5克。
此剂量仅供参考,请依体格及医师建议,酌量加减。若服用水药,实际使用量请依合格中医师处方。小孩服用量依照与成人体重之比例。如60公斤成人需喝一碗,30公斤小孩则喝半碗。
服用多久
若对证,多半24小时以内,病情改善,如连续服用2日仍然无效时,应该转方或停服,并到诊所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退烧后有后遗症
咳嗽不愈,表示此人平时即多有痰饮体质
(寒性)白痰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热性)黄痰
千金苇茎汤
(津亏)声哑,或干咳无痰
表示此人平时多晚睡,贪食炸烤食物,或服抗生素,伤到津液
麦门冬汤
病症看起来像似表寒桂枝汤证(有汗,恶寒,口不渴)。又有鼻流黄涕看似有热证的麻杏甘石汤证该如何选方?
合方运用
桂枝汤+麻杏甘石汤 但总剂量不变
服用感冒药忌食
生冷
粘滑
肉面
五辛(辛辣)
酒
酪
臭恶等物
处方
五苓散
猪苓9克(3钱) 泽泻15克(5钱) 白朮9克(3钱) 茯苓9克(3钱) 桂枝去皮6克(2钱)
使用时机: 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 但一喝就吐, 或有(拉肚子)水泻。
用法及注意事项: • 将上述五味药材打成粉末,一次吃一平汤匙,原方是用很稀的米汤配着服下,不习惯者可以用温水 送服,一天吃三次,吃完后多喝温热水,汗出则愈,还有小便也会增加。
葛根苓莲汤
葛根15克 甘草6克(炙) 黄芩9克 黄连9克
功用 表里两解,清热止利。
方论 方中重用葛根,既能发表解肌,以解在表之邪,又能升清陌,止泻利,使表解里和。因里热已炽,故用黄芩、黄连以清里热,甘草协调诸药。共奏表里两解,清热止利之功。
桂枝汤
桂枝去皮9克(3钱) 白芍9克(3钱) 炙甘草6克(2钱) 生姜切片9克(3钱) 大枣擘12枚
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汤再加入-葛根9克(3钱),用法同桂枝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桂枝汤再加入-厚朴9克(3钱)、北杏仁9克(3钱) ,用法同桂枝汤。
使用时机:有汗,怕冷,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
煮法及注意事项: • 以上五味药,用七碗水煮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服完药后再喝一碗热稀饭,以帮助药力。 • 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 若微出汗后,病状消失,则可以停药,不用再服。若是两小时后汗仍不出,可服第二碗;再不出汗,每1小时到1小时半再服一碗…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 • 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
葛根汤
葛根12克(4钱) 麻黄去节9克(3钱) 生姜切片9克(3钱) 桂枝去皮6克(2钱) 芍药6克(2钱)炙甘草6克(2钱) 大枣12枚
葛根汤是温病的处方,后世医家不识葛根汤能治疗温病,故创造了所谓的温病派。小孩子感冒发烧多是葛根汤证,小孩子在外面玩,跑热了,出了很多汗,这时一招凉,得的感冒就是葛根汤证。小孩子发烧,并告诉妈妈嗓子痛,这就是温病,就是葛根汤证。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使用时机:项强,头痛,发热,怕冷,无汗,喉咙痛。
煮法及注意事项: • 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葛根,等水量减少三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 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 和桂枝汤不同处是使用葛根汤时,不需要喝稀饭助药力。 • 若微出汗后,病状消失,则可以停药,不用再服。若是两小时后汗仍不出,可服第二碗;再不出汗,每1小时到1小时半再服一碗…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 • 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
麻黄汤
麻黄去节9克(3钱) 桂枝去皮6克(2钱) 炙甘草3克(1钱) 杏仁去皮尖13克(70枚)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使用时机:头痛、全身关节痛、发高烧、无汗, 非常怕冷。
煮法及注意事项: • 以上四味药,以水九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 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汗出停后服。 • 和桂枝汤不同处是使用麻黄汤时,不需要喝稀饭助药力。 • 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小柴胡汤
柴胡24克(半斤) 黄芩9克(3钱) 人参9克(3钱) 半夏洗9克(半升) 甘草9克(3钱) 生姜切片9克(3两) 大枣12枚打碎
使用时机:忽冷忽热,恶心,胸胁胀满感,无食欲。
煮法及注意事项: • 上述七味药,以水十二碗,煮成六碗,去滓,再煎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一天三次。
麻黄附子细辛汤
使用时机:发烧/咳嗽/喉咙痛/鼻病,无汗,口不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
麻黄去节6克(2钱) 炮附子切片10克(3钱) 细辛6克(2钱)
煮法及注意事项: • 以上三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待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 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一天三次。 • 请务必使用不含胆巴的炮附子。胆巴就等于防腐剂,会造成肝肾功能异常。甚至衰竭,害人性命。 • 辨别有无含胆巴之方法:以舌尖舔一下炮附子,若有咸味即是有胆巴。
麻杏甘石汤
麻黄去节12克(4钱) 杏仁去皮尖9克(50枚) 炙甘草6克(2钱) 石膏,打碎用袋装,18克(8钱)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六钱,防风四钱,浮萍四钱来取代麻黄。
使用时机: 有汗, 咳嗽不止,痰出黄粘,胃口尚可。
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四味药,以水七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 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9克(3钱) 桂枝去皮9克(3钱) 白芍9克(3钱) 炙甘草9克(3钱) 干姜9克(3钱) 细辛6克(2钱) 半夏洗9克(半升) 五味子9克(半升)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使用时机: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 口不渴,身体痛,没有胃口
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八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 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大青龙汤
麻黄去节9克(3钱) 杏仁15克(5钱) 石膏,打碎用袋装,18克(6钱) 炙甘草(5钱) 桂枝去皮15克(5钱) 生姜2片红枣12枚打碎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使用时机: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咳出黄痰,身体痛,口渴重,喜饮冷水,没有胃口。这也是SARS、禽流感的主要证型之一。
煮法及注意事项: 1.用六碗水大火快煮成二碗,汤成后立刻关火,待温时空腹喝第一碗。 2.如果一小时内汗出烧退咳止,就不需要喝第二碗。 3.如果三小时内无出汗,就再喝第二碗,汗出时就不用再喝了, 4.当身体出汗时须待静室中,等到出汗自然停止后,再出房间, 5.切不可以出汗时吹到风,如此病毒将无法排尽,还会再发的。 6.成人每次一碗,小孩每次半碗,婴儿每次四分之一碗。 7.记住:一旦汗出,就不用再喝第二碗了,因为已经好了,再喝恐怕伤到津液。 8.一般病人在服药后第二天中午时会很饿,胃口大开,这表示痊愈了。
白虎汤
知母18克(6钱) 石膏打碎用袋装,45克(1斤) 炙甘草6克(2钱) 粳米18克(6合)
使用时机:发烧,怕热,大汗,口渴重,喜饮冷水。
煮法及注意事项: • 以上四味药,以水十碗,煮米熟汤成,去滓。每次温服一碗,一日三次。烧退停后服, 服过量易 伤胃气。
射干麻黄汤
射干9克(3钱) 麻黄去节12克(4钱) 生姜切片12克(4钱) 细辛6克(2钱) 紫菀9克(3钱) 款冬花9克(3钱) 大枣7枚打碎半夏洗9克(半升) 五味子9克(半升)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六钱,防风四钱,浮萍四钱来取代麻黄。
使用时机: 怕冷, 咳嗽,痰多而清稀,口不渴,喉咙痒而不舒服。
煮法及注意事项: • 以上九味药,以水十二碗,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 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茯苓12克(4钱) 炙甘草9克(3钱) 干姜9克(3钱) 细辛6克(2钱) 半夏洗9克(半升) 五味子9克(半升) 杏仁去皮尖9克(50枚)
【功能】袪寒行水,止咳平喘
使用时机:咳嗽,白痰, 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煮法及注意事项: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半碗。一日三次。
千金苇茎汤
苇茎40克 薏苡仁30克 冬瓜子20克 桃仁9克
使用时机: 咳嗽, 黄痰,不易喀出, 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常配合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使用。
以上四味药捣碎,以水六碗,煮取三碗,每次服一碗,分三次服用。
麦门冬汤
麦门冬18克(6钱) 人参6克(2钱) 炙甘草6克(2钱) 粳米9克(3合) 大枣12枚半夏洗9克(3钱)
使用时机: 干咳无痰, 声哑,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煮法及注意事项: • 以上六味药,以水十二碗,煮取六碗,温服一碗,早中晚及睡前各一碗。 • 服用麦门冬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大黄甘草汤
大黄12克 甘草3克。
【主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调胃承气汤
大黄(去皮,清酒洗,12克) 甘草(炙,6克) 芒硝(9克)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用法】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小乘气汤
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用】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 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 胀满,里急后重者。
【方论】方中大黄泻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诸药合用,可以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大乘气汤
大黄(12克) 厚朴(15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鞕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用法】 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古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本方煎煮方法亦应注意,原书是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最后下芒硝。因硝、黄煎煮时间短,可以增强泻下作用。
生姜泻心汤
生姜12克(切) 甘草9克(炙) 人参9克 干姜3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洗) 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
【主治】伤寒汗后,胃阳虚弱,水饮内停,心下痞硬,肠鸣下利;妊娠恶阻,噤口痢。现用于胃下垂、胃扩张、慢性胃炎等属胃阳虚弱,水饮内停者。
桔梗汤
桔梗30克 甘草30克。 同时有外感,配合桂枝汤、葛根汤、麻杏甘石汤使用。
【功效】宣肺止咳,祛痰排脓。
【主治】肺痈。咳而胸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感冒治疗中成药 感冒不是只有风寒和风热,其他如风燥、风湿、风寒湿、风湿热、风寒夹热等等,都是可能的感冒形式。
风邪感冒怎么治呢?
祛风
什么样的中药可以祛风呢?
辛味药 不是温性药,不是寒性药,而是辛味药。
偏温的辛味药可以祛风,偏寒的辛味药同样可以祛风。这就是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
寒邪感冒怎么治呢?
散寒
什么中药可以散寒呢?
温性药 寒者热之嘛
但是,如果从药味的角度来看,其实还是辛味药和咸味药能够散寒,为什么呢?因为辛补肝,咸补心,肝木和心火代表春天和夏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是阳升阳长的季节。所以,辛味和咸味自带热性体质,是升阳的。
反过来,酸补肺,苦补肾,肺金和肾水代表秋天和冬天,是阳气收敛的季节,是阴生阴长的季节,所以,酸味和苦味是自带寒性体质的,是滋阴的。
所以,《黄帝内经》才会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
风寒感冒怎么治呢?
祛风加上散寒。
要想同时祛风和散寒,辛味药是最佳选择。
风寒感冒治疗中成药 风邪与寒邪叠加的感冒
荆防颗粒 典型的风寒感冒中成药
荆防颗粒的组方,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在这个组方中,除了甘草,其余中药的药味都包含有辛味。
当然,很多中药并不是单纯的辛味药,只是包含辛味。例如,羌活、独活和桔梗,也合并有苦味,只不过这个苦味,不是泻心的苦,也不是补肾的苦,而是燥脾的苦。又如,柴胡和枳壳,合并有酸味。
说明书也是这样写的:“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三拗片 典型的风寒感冒中成药
麻黄汤的组方,麻黄、桂枝、苦杏仁和甘草。三拗片的组方,麻黄、苦杏仁、甘草和生姜。这两个方子很像,配伍结构都是“二辛一苦一甘”。只不过,麻黄汤里面是桂枝,三拗片里面是生姜,从解表散寒的角度,其实是类似的。这两个方子里面有“二辛一甘”的亚结构,所以可以用于祛风散寒解表,这就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基本盘。
同时,加入了苦杏仁。苦杏仁是以苦味为主导药味,方子里又有甘草,一苦一甘,且均可用于咳嗽,故而苦甘化咸,咸泻肺止咳祛痰。
所以,麻黄汤和三拗片,是用于风寒感冒的,症见怕冷、鼻流清涕伴有咳嗽的代表方。 换句话说,由于苦味药的引入,使得这两个方子的功效定位出现了变化,泻肺治肺的作用更明显了。
感冒疏风颗粒 典型的风寒感冒中成药
由麻黄、苦杏仁、桂枝、白芍、紫苏叶、防风、桔梗、谷芽、甘草、大枣、生姜、独活组成。这里面,集合了麻黄汤和桂枝汤两个方子,然后加减而成。
麻黄汤和桂枝汤,看着很像,其实差别很大。麻黄汤的特点,刚才已经说过了,是其中的苦味药。而桂枝汤呢?全方没有苦味药。所以,桂枝汤依然是以治疗肝木为主的方子。
这两个方子结合在一起,再加上紫苏叶、防风、独活这样的辛味药,再加上桔梗这样的苦味药,再加上大枣、谷芽这样的甘味药。总体来看,就还是构成了一个既能补肝散寒,又能泻肺止咳的肝肺同治方,对吧。
感冒疏风颗粒的说明书写着“辛温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也就是这个意思。
风寒感冒颗粒 典型的风寒感冒中成药
风寒感冒颗粒与感冒疏风颗粒非常接近,组方上,都是麻黄汤组方的加减,只不过,这个方子里有葛根,而没有芍药。适应症上,都是治疗风寒感冒,这一点,从这个中成药的名字就知道。
具体说明书写的是“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通宣理肺丸 寒热并用感冒药
通宣理肺丸由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制半夏、茯苓、炒枳壳、黄芩组成。大家看,这里面的黄芩,就是典型的泻心清热药。再加上不典型的苦味清热药前胡,这就构成了一定的清热作用。
通宣理肺丸还增强了止咳祛痰的作用。为什么呢?因为除了前面说的苦杏仁和桔梗,在这个方子里还有半夏、陈皮和茯苓。半夏和陈皮是辛味药,但不是解表的辛味,而是泻脾祛痰湿的辛味。茯苓是甘味药,也是祛湿利湿的。
所以,这个方子的功效定位,除了肝木肺金之外,还明显地兼顾了脾土。 所以,在前段时间我们讲到了寒热并用感冒中成药里,这个方子甚至是被划入寒热并用治疗方的。
当然,它依然是以祛风散寒为主的。说明书记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九味羌活丸
九味羌活丸,经常是作为风寒感冒的治疗用药。但是,从组方上看,这是一个不典型的风寒感冒治疗用药。 原因就在于,组方中的苍术、黄芩和地黄。 苍术是苦味药,以苦味燥脾为主,祛湿燥湿。黄芩是苦味药,以苦味泻心为主,清热解毒。地黄也是苦味药,以苦味补肾为主,清热养阴。
这三个药,让九味羌活丸在祛风散寒之外,还具有明确的燥湿作用和一定的养阴清热作用。所以,九味羌活丸的说明书标识为“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而重、肢体酸痛”。
正柴胡饮颗粒 寒热并用感冒药
正柴胡饮颗粒由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组成。这里面,既没有熟悉的麻黄和桂枝,也没有荆芥穗、白芷、羌活和独活等典型的辛温解表药。在这个6味药组成的中成药里,生姜、陈皮和防风是温性的,柴胡和赤芍是寒性的,甘草是平性的,是一个典型的寒热并用中成药。
说明书对其的功效定位是:“表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看看,满满的寒热并用和寒热夹杂感觉,对吧。
与中药功效关系最密切的中药药性,不是四气,而是五味。 典型的风寒感冒中成药,应该用于典型的风寒感冒。而不典型的风寒感冒中成药,就应该用于不典型的风寒感冒。 对于风寒感冒表证很容易进展为咳嗽的人群来说,含有苦杏仁的比较典型的风寒感冒中成药,就是很好的。 对于北方暖气地区、平时穿太多、素有热性体质或者爱吃麻辣香锅的人群来说,含有苦味清热药的不典型风寒感冒中成药,也是很好的。
主题
感冒时,如何按图索翼找到适合的经方? 读图表的正确方式:根据主要症状,从上往下开始读。 有汗:只要今天出汗了,就算有汗;无汗:怎么都不出汗。 举例:我感冒了,体温38.7度,还会咳嗽,全身怕冷,发抖,不出汗,吐黄痰。 那么该怎么读图呢? 第一步:主症状是发热。我从发热图表开始看; 第二步:没汗。路径是发热-无汗; 第三步:咳嗽。路径是发热-无汗-咳嗽; 第四步:黄痰。路径是发热-无汗-咳嗽-黄痰; 第五步:选择表实内热的大青龙汤。 其他症状的感冒,按照上面的步骤来一遍,就能确定出你该吃什么经方来治你的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