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思维导图,根据新高考标准整理,包括选择题易错知识点以及大题答题模板,可用于个人记忆以及教学使用。
编辑于2021-02-04 12:08:45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我们的中华文化
1.进程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雏形
秦朝:划时代的意义
隋唐:全盛时代
2.中华文化的体现
源远流长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
独特性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民族性
地位: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意义: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包容性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
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必要性
世界: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民族: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国家: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本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怎么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作用,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必须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
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创新民族精神的传播形式和手段
4.关于爱国主义
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基因
作用
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
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特点
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当代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xx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如红船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民族精神的特点: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6.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文化生活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走进文化生活
1.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色彩斑斓,多种选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喜
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表现
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忧
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低俗趣味
3.如何对待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政府/国家
态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文化建设必然要求: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弘扬主旋律,发展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地位: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作用:导向和示范作用
企业
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个人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落后文化:改造或剔除
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形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内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特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2.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要性
由于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影响等原因,当前各种思想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只有弘扬主旋律,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3.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人民大众多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4.为什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必要性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重要性
对社会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
对个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度文化自信
5.怎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期待
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为什么坚定文化自信
地位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重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怎样要坚定文化自信
来源
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充满坚定信念
表现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要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关系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用和地位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现实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4.怎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5.党为什么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重要性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必要性
是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需要
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
6.党怎么样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华文化的“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落细、落小、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高扬主旋律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2.怎么样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持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3.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怎么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倡导志愿精神
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