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费时一个月,终于啃完第一卷!第一卷论述了1925年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战。
编辑于2021-02-04 19:50:5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1—1927.7,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军阀,也称“国民革命”、“大革命”,1927年蒋、汪反共,破裂)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极端的反革命派
中产阶级—对革命矛盾态度
小资产阶级 (战时都可参加革命)
有余钱剩米—想发财,怕革命
经济上可以自给—中立,不反对革命
生活下降的—痛苦
半无产阶级(革命性: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商贩半自耕农〉自耕农)
无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农村无产阶级:同贫农
游民无产者:引导得法,可变革命力量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复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对农民运动的误解必须纠正
组织起来
组织时期(1926.1-1926.6秘密活动;7月—9公开活动)
革命时期(1926.10—1927.1迅速壮大)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糟得很”和“好得很”(地主利益者认为糟,革命派认为好)
所谓“过分”的问题(所谓“过分”,是土豪劣绅逼出来的,是革命时期的必须)
所谓“痞子运动”—国民党的污蔑称呼
革命先锋(各阶层农民态度不同,要争取。也要整顿农会纪律)
十四件大事
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
政治上打击地主(清算、罚款、捐款、小质问、大示威、戴高帽子游乡🎩、关进县监狱、驱逐、枪毙)
经济上打击地主(不准谷米出境、不准高抬谷价、不准囤积居奇;不准加租加押、宣传减租减押;不准退佃;减息)
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打倒都团
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梭镖队
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影响:凡事取决于县长和革命民众团体的联合会议;承审员没有案子;警备队等不敢下乡敲诈)
推翻族权、神权、男权
普及政治宣传:简单标语、图画和讲演
农民诸禁:牌、赌、鸦片等
清匪
废苛捐
文化运动:大办夜学
合作社运动
修道路,修塘坝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8—1937,共产党领导人民反蒋,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大革命”失败,农村包围城市。后国共停战,二次合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5)
国内的政治状况:只要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状况在,军阀就不会妥协;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完成民族革命,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
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一是地方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白色政权有了小块的红色领域;经过民主革命影响)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在割据地的壮大在于我党特委和政委的正确政策;八月失败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是统治阶级的稳定期。
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不限于边界数县
经济问题:困难,值得每个党员注意
军事根据地问题:巩固;方法:修筑完备的工事、储备充足的粮食、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
井冈山的斗争 (1928.11.25)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湘赣边界的割据:得益于买办的分裂和战争
八月失败:一些同志不明了正是统治阶级的稳定时期
割据地区的现势:有进有退
军事问题:红军来源杂,条件艰苦,要实行党代表制度,军队内民主,杜绝机会主义,善待俘虏,做好宣传,善用地形。
土地问题:农民占地少;地主延宕分田;白色恐怖下有人反水。目前暂行:以乡为单位分土地,向自耕农让步,准备减土地税。
政权问题:要实行民主集中主义制度,以后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
党的组织问题:与机会主义斗争;打破地方主义;加强土客籍团结;严格限制党员成分,防止投机分子反水建立党的领导机关。
革命性质问题:现在是民权主义革命时期。争取小资产阶级。
割据地区问题: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12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第一部分)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
背景:红四军里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观点;来源;纠正方法
关于极端民主化
来源: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性
纠正方法:理论上铲除根苗;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
关于非组织观点
甲:少数不服从多数;纠正方法:开会尽量都发言;强调纪律。
乙:非组织的批评:不能个人攻击;不要在党外批评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妨碍斗争。应“各尽所能按劳取酬”
关于主观主义:结果是机会主义或盲目主义;纠正:思想和生活政治化,科学化。
关于个人主义
表现:报复、小团体、雇佣、享乐、消极怠工、离队
纠正方法:加强教育,从思想上纠正
关于流寇思想:不愿吃苦;纠正方法:批评、肃清、改变。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来源是流氓无产者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纠正方法:思想上肃清,制度上纠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答林彪对红军前途估计的信)
问题:不相信革命高潮可能迅速到来;不赞成江西计划。
国内形势:革命力量弱,反动统治阶级也弱;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看本质:各种矛盾不可调和,革命高潮不可避免。
江西优势:经济主要是封建经济,商业资产阶级势力小;江西没有本省军队;离帝国主义影响远。
反对本本主义
调查的重要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技术:先开调查会;调查会必是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人员多少看指挥能力;定调查纲目;亲身出马;深入;自己做记录。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8.12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报告)
经济工作重要,应和革命一起抓
我们的经济建设已初见成效
领导及工作方法:动员群众,不能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培养干部;不能和其他工作分离(查田运动;实行劳动法;检举运动;文化教育)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10纠正土改中的偏向及正确解决土地问题。后成为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
地主:靠剥削农民为生,收地租
富农:请长工
中农:靠自己劳动
贫农:租入土地并出卖小部分劳动力
工人:无任何土地和工具,完全出卖劳动力
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1,瑞金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对外贸易和合作社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1.27,也是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一部分)
关于群众生活:群众是革命斗争的基础;深刻注意群众生活问题;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关于工作方法:不官僚不命令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12.27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的报告)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
目前形势: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各阶级态度:反抗
民族资产阶级特点是动摇,但可以转变
以上小结:日本帝国主义打进来,中国各阶级关系变化,扩大了民族革命势力
中国民族革命营垒状况:红军长征胜利;工人、农民、学生等都在斗争
总结:党的任务:汇合一切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民族统一战线
目前任务: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批判关门主义
人民共和国
我们政府构成:一切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
统一战线是流动的、发展的
我们的政府代表民族
国际援助:抗日是义战,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12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
如何研究战争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要研究一般战争、革命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反对机械论;指导规律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用战争反对战争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要学习战争规律;灵活运用战争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
只有中国共产党能使革命和战争走向胜利
在过去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犯过左倾、右倾的错误,要克服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胜利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中国经历了一次革命、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半殖民地的大国
敌人的强大:军队、政权……
红军的弱小
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我们有农民的帮助,指战员和战斗员政治利益一致;国民党反对土地革命,没有农民支持,官兵政治分歧。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可能发展可能战胜敌人,但不可能很快。战略方向:15个反对。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
战略防御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要为攻而防,不要为防而防;防御要应时而动。
反“围剿”的准备:准备时机很重要
战略退却: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战略退却的目的是准备反攻;反攻要有时机。
战略反攻:任务是决战;反攻和进攻相似却不同。
反攻开始问题:对五次“围剿”的分析;三个原则:必须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集中兵力问题:争取主动地位;要以退为进、集中兵力但也不放弃游击战。
运动战: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速决战:战略持久,战役和战斗速决;反对不正当的急躁性
歼灭战:只有歼灭,才有革命根据地
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1936.12.28):蒋回南京后发表,不能满足中国人民大众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5.3,延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国的矛盾
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各党各阶级合作,坚决斗争
我们的领导责任: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5.8背景同上)
和平问题:和平实现不是和平巩固,我们要认清国民党从军事变成政治。
民主问题:日常反日斗争和人民生活斗争要和民主运动配合,民主和自由是目前本质。
革命前途问题: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
干部问题:我们要培养发展最好的干部,干部决定一切
党内民主问题:反动和内战时期,集中制多一些;新时期,用民主来发挥全党的积极性。
大会的团结和全党的团结:团结是一切的基础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1937.7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实践是真理性的标准。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阶段;第二步是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
认识的唯物论:认识开始于经验;认识的辩证法:认识有待于深化。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是拿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进到高一级的程度
矛盾论(1937.8背景同)
两种宇宙观
行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
唯物辩证法:从内部、发展、联系看世界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都有特殊性;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是形式,但不是一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