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1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证必备知识点,知识点包括:血液生理概要、采血方法、抗凝剂选择、血涂片制备等。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财富,创造财富的“金钱童话”,总结了该书最核心的理财理念,以及人生观点,让钱生钱,实现财务自由吧。
初级检验技师考证必备核心知识点,临床基础检验医学检验技术。红细胞检查是一种血液检查手段,检测原理:红细胞稀释液为Hayem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第一章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血液生理概要
血液的理化性质
血量: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
颜色
动脉血:鲜红色(氧合血红蛋白)
静脉血:暗红色(还原血红蛋白)
严重贫血:红色变浅
CO或氰化物中毒:樱红色
酸碱度:7.35-7.45
血浆渗透压:290~310mOsm/(kg·H20)
血液特性:悬浮稳定性、黏滞性(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凝固性
血液组成
血细胞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55%
水90%-92%
血浆蛋白
清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全血
血液标本类型
全血:临床血液学检查
血浆:全血+抗凝剂+离心
内分泌激素、血栓、止血等检查
血清:全血+离心(静置)
临床化学、免疫学检查
血清缺凝血因子
I(纤维蛋白原)、II(凝血酶原)、V、VIII
采血方法
静脉采血
肘部静脉
为避免血小板激活,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试管
操作方法:准备→检查→选择→消毒→扎压脉带→穿刺→抽血→放血与混匀
操作注意事项
消毒:先用30g/L碘酊—顺时针—75%乙醇
穿刺:针头与皮肤呈30°角刺入皮肤,以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
抽血:只能外抽不能内推
放血与混匀:取下注射器针头沿试管壁缓慢注入,避免溶血和产生气泡
皮肤采血(毛细血管采血法)
手指(成人)、耳垂、拇指或足跟(婴幼儿)
操作方法:准备→按摩→消毒→针刺→拭血→吸血→稀释
注意事项
所选择采血部位无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
一人一针一管,避免交叉感染,最好用一次性器材。
皮肤消毒后,应待75%乙醇挥发后采血,否则流出的血液扩散而不成滴。
因第1滴血混有组织液,应擦去。 如血流不畅切勿用力挤压,以免造成组织液混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进行多项检查时,采血的顺序依次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等
真空采血
真空采血容器
盖子颜色 添加抗凝剂 注意事项 用途 红色 无 凝块形成约30min 化学、血清学、血库 紫色 EDTA 须颠倒混匀6~8次 全血细胞计数(CBC) 淡蓝色 枸橼酸钠 须颠倒混匀;血液与抗凝比例为9:1 凝血检查(PT、APTT、因子测定) 绿色 肝素钠、肝素锂、肝素铵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肝素 化学 灰色 氟化钠、草酸钾 不能用于其他化学检查 葡萄糖、糖耐量、乙醇浓度 黄色 多茴香脑磺酸钠 须颠倒混匀8次 血培养 黑色 枸橼酸钠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4:1 血沉
采血
止血带结扎时间应小于1分钟 如超过2分钟,大静脉血流受阻而使毛细血管内压增高,使分子质量<5000的物质逸入组织液,或缺氧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使检查结果增高或减低。
溶血
因容器不洁、接触水、强力振荡、操作不慎等可引起溶血,使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浆或血清化学成分(如钾、镁、转氨酶、胆红素)等多项指标检验结果发生变化。
抗凝剂选择
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钠盐(EDTA-Na2·H2O)、钾盐(EDTA-K2·2H2O)
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
适用范围:
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
CBC(全血细胞计数)抗凝剂用EDTA-K2·2H2O。
不适于:凝血检查、血小板功能试验。
草酸盐
抗凝原理:草酸钙沉淀。
双草酸盐
适用范围: 血细胞比容、CBC、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检查,
不适于: 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肝素
抗凝原理: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适用范围: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不适于:CBC、细胞形态学检查
枸橼酸盐
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
使用方法:配成109mmol/L的浓度。 1:9------凝血 1:4------红细胞沉降率
适用范围:凝血、红细胞沉降率、输血保养液。
血涂片制备
要求
①厚薄适宜 ②头体尾明显 ③细胞分布均匀 ④血膜边缘整齐 ⑤并留有一定空隙
制备
手工推片法25°~30°夹角
影响因素: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间夹角、推片速度、血细胞比容
厚血膜涂片法:疟原虫、微丝蚴等
血细胞染色
瑞氏染色法
染料组成:酸性染料伊红(E-) 钠盐 阴离子、碱性染料亚甲蓝(M+) 氯盐 阳离子
甲醇的作用:一是溶解亚甲蓝和伊红;二是固定细胞形态
染色原理;
pH值的影响:磷酸盐缓冲液(pH6.4~6.8),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pH条件
注意事项: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不能先倒掉染液,以防染料沉着在血涂片上
方法学评价
瑞氏染色法:最经典、最常用。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可获得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着色能力略差。
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寄生虫(如疟原虫等)着色较好,结构更清晰,但对细胞质成分的着色能力略差
瑞-吉姆萨复合染色:使细胞胞质、颗粒、胞核等均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须在室温或是37℃下贮存一定时间,待亚甲蓝逐渐变为天青B,贮存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质量控制
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厚,反之则愈薄
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血细胞比容减低、血液较稀时,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