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讲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每一处都是紧靠(考研&专插本&书本原话)大纲编写,几乎涵盖常考的内容,书本可以放一边了,此外还有1-14章思维导图,专插本、专升本、考研、期末考试都适用。
编辑于2021-02-08 10:01:2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性质(国情)
新民主主义社会
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特殊之处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特点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占领导地位 是国家主要的经济命脉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非社非资)(十字路口)
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经济成分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五种中最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是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三大基本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对应国营经济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对应个体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两面性
剥削性
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与工人阶级的两重性
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
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土地改革的完成,我国的主要矛盾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国情变了 矛盾也会跟着变
地位
社会主义因素占领导地位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因此,它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事件
时间
1949 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两个转变并举的思想"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949-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遗留的任务——土地改革 、没收官僚资本
总路线
提出的时间和地点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总路线和总任务
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内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主体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两翼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关系和联系【多选】
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最显著的特点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理论依据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
过渡时间存在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
就是说这么高级的东西要慢慢适应
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
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
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公有财产,以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点
走互助合作道路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两个方面
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是社会社会主义性质
(2)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道路
生产合作的道路
步骤
第一步是办 手工业供销小组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是社会社会主义性质
(3)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创新性办法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和平赎买的必要性
必要性
①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③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因为除了共产党还有其他党派大部分是与民族资产阶级有联系
④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⑤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可能性
①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③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国家资本主义
概念
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形式
初级形式
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具有半社会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是社会社会主义性质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①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一化三改
②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的意义或具体表现)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使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过渡性质的经济
讲了内容
实践的胜利
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
进一步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
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马分肥
国家所得税
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
资方红利
初级形式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企业的利润分配
所谓赎买
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宪法规定
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已经被消灭
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知识界已经组成为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需要改造
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