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逻辑推理
行测里判断推理模块中除去图形推理后剩下的部分,分支内容包括:直言命题、模态命题、三段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等。
编辑于2021-02-09 17:07:48逻辑推理
直言命题
主体多于三个,使用文氏图
定范围
所有(全称)
有的(特称),至少有一个,范围最大
某个(单称)
定性质
是(肯定)
非(否定)
组合
所有是
不可换位
所有非
可以换位
有的是
可以换位
有的非
不可换位
某个是
某个非
关系
推出
小推大,大推不出任何。某个是、所有是=>有的是;某个非、所有非=>有的非
矛盾
所有是/有的非
所有非/有的是
上反对
所有是/所有非,不可同真,可能同假,必有一假
下反对
有的是/有的非,不可同假,可能同真,必有一真
模态命题
模态词
必然(一定)<=>可能
量词
所有<=>有的
性质词
是<=>不是、非<=>并非
口诀
把不(并非)去掉,后面的模态词、量词和性质词取反 或者整体取反,在最前面加“并非”
关于“都”
出现“都”时,要注意是否与前面重复 所有男生不都必然留胡子==有的男生可能不留胡子
三段论
A=>B,B=>C,所以,A=>C
转化成考题,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C,所以,所有的A都是C。
秒杀法(补充前提)
“所有”秒杀法
“约分”秒杀法,ABC三个项,每个都会出现两次,找结论和证据中只出现一次的项,需要补充的就是含有这两个项的
从结论找B法,结论中出现的是A和C,没出现的就是B项,B项和所有相连,B项就是中项
三段论五条规则
周延即对该项进行全称判断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且不得偷换概念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中一定有且只有一个是否定的,否定在三段论中要出现一定是出现两次。
两个特称的前提推不出结论。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则结论必然特称
题型延申
能看出推理方式的直接按推理方式判断
例:“五岳归来不看山”,以下选项与上述推理方式最相近的是: A. 疑是银河落九天 B. 桂林山水甲天下 C. 稻花香里说丰年 D. 二月春风似剪刀 按照逻辑关系,五岳与山是部分和整体,对比,五岳优于其他山,故选B
无法看出推理关系,找结构最相似的,结论最荒谬的。相似秒杀法。
例:我国的佛教寺庙分布于全国各地,普济寺是我国的佛教寺庙,所以普济寺分布于我国各地。下列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 A. 父母酗酒的孩子爱冒险,小华爱冒险,所以小华的父母酗酒 B. 文明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有些大学生遵纪守法,所以有些大学生是文明公民 C. 寒门学子上大学机会减少,大学生小飞不是寒门学子,所以小飞上大学的机会不减少 D. 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何况他还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呢 AB两项结构与题干不符,C项虽然相符,但是中间性质词是否定的,D项将范文翻译为直诉后,与题干结构相符。
联言命题
形式
“且”,p且q,pq同真,仅有逗号分隔的一般认为是且命题
语言形式补充: 不仅p,而且q 虽然p,但是q 强调q,但是也承认p存在 既p,又q 一边p,一边q p,q 表并列关系时,认为是联言命题
-(p且q)= -p或-q = 如果p为真,则q为假
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
形式
p或q,两者至少有其一
其他语言形式: 或p,或q 可能p,可能q 或许p,或许q 不是p,就是q
-(p或q)= -p且-q(p、q同假)
不相容选言
形式
要么p,要么q;二者只能选其一,二者不能兼得
如果-p,则q;如果p,则-q
-(要么p,要么q)= p、q同真或同假
假言命题
充分是并联,必要是串联 谁是充分谁在前,如果A那么B,A->B 谁是必要谁在后,只有A才B,B->A
充分条件
形式
A=>B:如果...那么... // 只要...就... // 若...必... // 所有的...都是... // 一...就... // 越...越... // 当p,就q
基础性质
有A,就推出有B
无B,就一定无A,逆否命题
无A,未必无B
有B,未必有A
否命题
-(A->B)= A且-B
只有A真B假时,如果A那么B是假的
A->B = -A或B,只要A假,整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只要B真,整个命题为真
必要条件
形式
B=>A:只有...才... // 不A,不B // 没有A,就没有B // 除非A,否则不能B // A对于B来说是必须的 // A是B的基础(前提)
基础性质
有A未必有B
无A则必无B,逆否命题
有B必有A
无B未必无A
否命题
-(只有A,才B)= -A且B
逆否命题
A=>B 等价于它的逆否命题 -B=>-A
特殊
除非A,否则B:-A=>B
做题技巧

推出题,先判断出逆否命题
题干短时,直接使用逆否命题
题干长时,看选项确定元素,然后将元素转化成符号,通过逆否命题判断
1.逆向做题法 2.锁定关键词 3.代入
可集中代入
 
需一一代入
 
正负约分题型
一、钥匙法,钥匙就是不存在逻辑推理关系的单独的真假要素

二、题干或为主,正负约分法,无论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都可转化为或命题,将所有或命题中相同的项的正负进行约分,剩下的就是答案。且命题和要么命题不能约分,且命题本身就是两把钥匙,遇到不能约分的,先约前面的,约出钥匙再进行。正负约分法得出的一定是满足题干要求的,但不是满足要求的答案的全集。正负约分后剩下的项之间是且关系。
 
三、题干非或为主,正向代入法,逐个使用题干条件排除选项;也可使用反向代入,即将选项代入条件进行验证。

矛盾题
前面的题型都是题干条件全真,矛盾题的题干条件只有一个为真
 
一、找矛盾,使用同一律找矛盾,就是根据同一主体
二、跳出矛盾运用矛盾,判断出矛盾之外的真假
三、代入矛盾
特殊题
既不是正负约分又不是矛盾,比如题干说各说对一半,使用反向代入法或者列表法
 
假设题秒杀技巧
假设题型

秒杀方法
一、压缩论点论据
二、对比论点论据得出模型公式
三、从答案中确认模型结论
题型
不是太长的,凭语感和直觉做
补全(包含用补全),包含就是论点包含论据内容
假如:论据:a=>B,论点:A=>B 隐含的条件为:A=a+b 显然,要补充:b=>B
 
或者也可以是将论据无限扩大接近论点。 如:论据:长沙姑娘都是美女 论点:湖南姑娘都是美女 补充:长沙姑娘占湖南姑娘的99%
约分(相交用约分),相交就是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容有重复
论据:A=>B 论点:A=>C 约分:把A约掉。得B=>C 其实质就是三段论。每个符号都出现两次

搭桥(相离用搭桥),相离就是论点和论据无关系
论据:A,论点:B。需要补充:A与B的关系

矛盾(相切用矛盾),相切就是论点与论据出现矛盾的转接词
假设: 论据: ....,然而,论点:-A。
缺A模型(构建矛盾,就是补全)

架桥模型(解释矛盾,就是搭桥)
 
加强题型
三把快刀
论点前置(多数情况在结尾)
压缩主题寻找逻辑关系(+/-/o)
符号重合度(先看主题重合度,再看逻辑重合度)
四个考点
正确答案
共生(正向加强,A=>B)> 共灭(反向加强,-A=>-B)
答案可能出现约分(类三段论)
错误陷阱
偷换概念
3个主题,逻辑关系复杂(一一罗列出关系)
削弱五大思维
 加强就是找跟论点同主体的选项,最相近的,可增强逻辑的 
一、因果思维
此种题中若有必要条件出现,不用转换成倒过来推,直接就用前因后果
标志性:一般情况因为A,所以B
本质:A=>B
加强:符号的重合度
削弱
1、最强削弱:A且-B,否命题(矛盾命题)
2、次之:因果倒置,逆命题
3、再次之:-A(否因),隔断因果关系
无关
某个原因也可能导致该结果
与本题中原因是否导致该结果无关,不能削弱
否因
他因(强力否因)
是另一个原因导致该结果
否因同时提出他因
4、最后:-B(否果)
命题陷阱角度
1、引诱间接引申(可能性引申)
2、偷换概念
二、方式+目的思维
标志性
通过A达到了B的目的。为了B这个目的,我们采用了A这种手段。出现目的、手段、达到、政策等词。
本质
A=>B。与因果的区别在于这个A是一个方式、手段。
加强
符号重合度
削弱
1、最强削弱:方式不能达到目的
2、次之削弱:方式不可执行
3、最弱削弱:方式没有意义,有负面效果
命题陷阱
1、顾左右而言它(无关)
2、弱加强选项
三、枚举论证
标志性
枚举论证是指一个一个的列举出来
本质
个体—整体;特性—共性;一般性—普遍性
加强削弱
样本是否具有科学性、代表性
陷阱角度
此种类型比较简单,陷阱角度基本上不设置
四、对比论证
 
标志性
两个主体。A比B好
本质
A>B A<B A=B A不等于B
加强
符号重合度
削弱
1、最强削弱:A是否比B好,论点削弱
2、次之削弱:海绵模型(加了他因使不在同一起跑线,垫了海绵胸才更大)
命题陷阱
1、对比范围,范围不同
2、中庸选项,与原对比结果无关
五、类比论证
主要标志
A:abcd, B:abc => B中也有d
八大陷阱
引诱间接引申(必然性引申√,可能性引申x)
偷换概念(主体/时间/空间/数量等等)
顾左右而言他(无关)
弱加强选项(不太顺利,但仍能导致结果)
对比范围与题干不同
中庸选项
可能性选项(涉及“可能/大概”,一般不选,除非其他都不行)
两面性选项(A好,但A有些问题,主要看“但”之后的表述)
两种特殊题型
解释型
本质
题干出现前后矛盾,需搭桥使矛盾成立,正确选项兼顾两面
解题方法
转折词寻找矛盾点
解释兼顾矛盾,同时符合前提和结果
列表型
形式
主体较多、客体也较多时,列表(或者一拖五题型)
解题方法
一、能推出都推出(直接推出、间接推出)
二、主客体数大于3反向代入,小于3分类讨论
三、反向代入后再分类讨论
类比推理
题型
二二推理
造句
缩小范围再排除
三三推理
转化为两两排除
空空推理
直接代入
逻辑关系
集合类(考察的全是名词)
全同关系(同一、重合)

古今
芙蕖=菡萏(没开)=水芙蓉=荷花 映山红 = 杜鹃花 斗雪红 = 月月红 = 月季 及第花 = 杏花 一枝春 = 梅花 富贵花 = 牡丹 大虫 = 老虎 地龙 = 蚯蚓 促织 = 蟋蟀 夜光 = 萤火虫 金翼使 = 蜜蜂 玉腰奴 = 蝴蝶 主簿虫 = 蝎子
中外
简全
五谷:稻、黍、稷、麦、菽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色:青黄赤白黑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畜:牛犬羊猪鸡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洪泽湖
雅俗
并列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包容关系
种属关系(用”是“可以连接)

组成关系

交叉关系

映射类
竖着分类属
横着辨关系
语言关系
语义类
近义
反义
象征义
语法类
看词用
分清主谓宾
看词性
分清名动形
定义判断
题型
按性质
肯定性质
下列属于某定义的是
否定性质
下列不属于某定义的是
按命题
单项
给定一个定义,考察该定义
多项
给定多个定义,考察其中一个
八大秒杀思维
常用思维
一、逻辑骨架(用逻辑关系压缩冗长题干)
1、因果关系(出现较少)

2、方式+目的(一种特殊的因果,考察力度大)
3、总分(一个定义,多种情况,一个选项对应一种)
4、并列

5、对比
 
二、拆分(定义词语一般都是组合型词组,当逻辑骨架太长时,可直接将定义词语拆开运用)
特殊题型
三、主客体法(主要考察对特殊主客体的重视:国家、政府、企业、学校)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的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企业信息化的是( )。 A、学校建立计算机网络平台使校内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B、将全部企业业务乃至全部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将离散型和流程型生产的质量、设施、控制、数据和通信等结合起来,实现广泛的管理信息集成 D、制定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加工计划, 以保证能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得到需要的物料数量,并引进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 由题干可知,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而A选项中的事件主体是学校,学校不是以赢利为目标的,不是企业。故答案为A。
四、态度排除法(正、负、0)
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种倾向性,通过群体相互影响而使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从而偏离某种合理性的现象。群体极化通常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为冒险甚至激进,称为冒险偏移;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加保守,称为谨慎偏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涉及群体极化?() A. 一部略带瑕疵的电影在某网络论坛被批驳得一无是处 B. 经过表决,答辩委员会一致否决了某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 C. 对某人的不良行为,大家均保持沉默,这使得他气焰更加嚣张 D. 足球比赛中甲队因犯规被判点球,甲队球迷表示极大不满,并纷纷向场内投掷杂物 解析:题干:带有负倾向性。ACD、负。B、表决:0。秒B
五、常识前置法(自己已知的概念,直接看选项秒题)
六、字母替换法(多主体,相互关系,使用A、B、+、-、0表示)

七、论据支撑法(忽略)
八、选项回代法(定义太多,选项一一带入进行排除)

可必然性、常识性引申,不可进行可能性引申
同所有/有的、必然/可能一样,且与或也是矛盾可转化的 如:-(p且q)= -p或-q / -(p或q)= -p且-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