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爱莲说
读书笔记包括作者简介,主旨归纳,文章赏析。下列思维导图包括爱莲说的写作背景、主旨归纳、古今异义、一词多议等。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木兰诗》读书笔记包括作者简介,主旨归纳,文章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思考探究
1. “晋陶渊明独爱菊”,句中的“独”字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衬托“予独爱莲” ,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 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可……焉”总括莲的品质。
3. 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噫”是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反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4.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5.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6.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
7.从文中“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趋炎附势,追求功名富贵的世风很盛。
8.三种花象征哪三种人?各代表怎样的生活态度?
菊花——隐逸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莲花——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牡丹——富贵者(趋炎附势)
9.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莲花?
生态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气——香远益清 风度——亭亭净植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作特色
1.巧用象征,托物言志。
作者赋予了莲花以丰富的象征意味,写花时,借花抒情、托物言志。
2.多用衬托,突显形象。
作者用菊花、牡丹衬托莲。
特殊句式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省略句。“出”后省略介词“于”)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均为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闻)
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距离长)
远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之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栽种。) 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主旨归纳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周敦颐集》卷三。这篇文章是周敦颐做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写的。他曾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中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进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取名为“濂溪书堂”,故世人称其为“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李士真、朱熹并称为 “石鼓七贤”。代表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题目解说
“说”,点明文章的体裁, 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一种文体。“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