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艺术。
系统梳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包括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三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现 代 中 国 的 科 教 文 化
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原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
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91年建成泰山核电站,1994年建成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第五个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影响
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和核威胁,国防安全得到巩固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创造了安定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航天技术
2003年“神舟五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第三个
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意义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计算机技术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生物技术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教育发展
中国成立初期
措施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人民政府先是接管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进行 初步改革;同时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
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
方针
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方针特点
重视全面发展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德育
措施
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成就
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曲折发展
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1977年恢复
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教育的复兴
方针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1995年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措施
义务教育
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中等教育
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高等教育
实施“211工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提出
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的开展
会议
1956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含义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初期成就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曲折年代
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
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样板戏
样板戏实质是推行文艺“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具有不均衡性,社会习俗、文化传统、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文艺形式应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