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十四章:学习理论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十四章: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十七章: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习迁移(含例题)。分支内容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学习迁移与教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第十一章:中学教学工作(含例题)。分支内容包括:教学工作的基本环境、教学的原则、常用教学方法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第一节 学习概述
学习的含义
广义学习
狭义学习
学习概述
加涅的学习分类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冯忠良的学习分类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
经典实验
学习的联结说
学习规律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华生的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理论观点
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
程序教学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古典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一)有意义学习(学校学习的主要形式)
1、有意义学习的含义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二)意义的同化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真题回顾•2017年下半年】 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猪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纳入前者的类别中,这种知识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并列学习 答案:A
新学习概念
(概括性低)
原有的概念
(概括性高)
2、上位学习(总括关系)
3、组合学习
(三)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1、逐渐分化原则
水果→苹果、梨、桃…
2、整合协调原则
苹果、梨、桃…→水果;
桌子和椅子
3、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四)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学生只需加以内化,以便应用。
发现学习:
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再去内化这些内容。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特点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自我实现的人格观内在学习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是对教育影响最直接最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
(一)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为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方式也用认知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
(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分?
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
认知范畴
罗杰斯
知情统一
1.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个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三)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强调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①真诚一致
②无条件积极关注
③共情(同理心)
第五节 社会学习理论
一、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互相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
二、观察学习
(一)概念
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观察)
2.保持过程(表象和言语)
3.复制过程(也称为动作再现)
4.动机过程(个体意愿)
(三)对强化的重新解释
1.直接强化
2.替代性强化—榜样
(奖励性后果)
3.自我强化
(符合自我标准)
第六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真题回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 A.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B.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 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D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一)知识观:1.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 2.知识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实在。 (二)学生观:1.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 2.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具有个别差异性。 (三)学习观: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知识的建构过程是新旧知识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
知识观
1.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2.知识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实在
学生观
1.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
2.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具有个体差异性
学习观
1、学习过程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知识的建构过程是新旧知识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
知识的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1、探究学习
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支架式教学
这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3、抛锚式教学
又称实例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性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上的教学成为情境教学。知识、学习是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应该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互动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教学活动取向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辨析: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 ①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②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5、随机通达教学
对同一内容的教学,有必要在不同的时间段,重新安排不同的情境,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以帮助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获得新的理解。
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情境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