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新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外部的社会和人际交流因素以及语言内部的相互作用。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王一川版)——文学体裁,先秦时期新兴文学样式的不断出现催生了体裁及其分类意识的萌芽,带动相应的理论探讨。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注:本思维导图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疑问与勘误,请友善评论,作者会及时修改订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面战场的抗战
淞沪会战
开始
1937年8月13日
结束
1937年11月中旬
日军占领上海
意义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平型关大捷
开始时间
1937年9月
结束时间
1937年11月初
太原失守
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徐州会战
时间
1938年1月~5月
重要战役
台儿庄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中旬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8年10月中旬
武汉失守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广州被日军占领
看站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人民抗日的行动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至西南、西北大后方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敌后战场的抗战
措施
建立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开展游击战争
采取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
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沦陷区的抗争
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领导沦陷区工人以怠工、罢工斗争
破坏日军“以战养战”部署
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百团大战
背景
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下半年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高涨
1941年
皖南事变
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政策
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精兵简政
“三三制”原则
实行普遍、自由、民主的选举制度
东方主战场
国际形势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
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初
《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
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内
中共七大
1945年4~6月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莫定了基础
国际
1945年5月
德国投降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过程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贏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风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