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织胚胎学》软骨和骨
《组织胚胎学》软骨与骨这一章内容,复习起来很方便,喜欢就点个赞吧,软骨和骨思维导图笔记总结,知识点包括软骨的结构、软骨的发生与生长、骨组织的结构、长骨的结构、骨的发生与生长等。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诊断学》胸部检查整理。推荐大家略微修改后再做使用,使用时可收起内容进行自我检测效果更佳。感谢大家的支持!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诊断学》肌肉骨骼系统检查整理。推荐大家略微修改后再做使用,使用时可收起内容进行自我检测效果更佳。感谢大家的支持!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验诊断学》肾功能常用检查整理。推荐大家略微修改后再做使用,使用时可收起内容进行自我检测效果更佳。感谢大家的支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软骨和骨
软骨
软骨的结构
软骨骨膜
外膜
胶原纤维多
起保护作用
内膜
含有骨原细胞(骨祖细胞)
细胞和血管也较多
软骨组织
基质
以透明质酸为骨架,含有较多硫酸软骨素
呈现嗜碱性
软骨陷窝:软骨细胞聚集的地方
软骨陷窝周围由于其分泌大量的基质和纤维,呈现强嗜碱性,称为软骨囊
纤维
根据纤维不同可以对软骨进行分类
透明软骨
纤维成分:胶原原纤维,由II型胶原蛋白组成
主要分布于关节面,食管软骨,肋软骨等处
折光率类似基质,光镜下不易与基质区分
嗜酸性
弹性软骨
纤维成分:弹性纤维
主要分布于耳郭、鼻、会厌等处
纤维软骨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I型胶原蛋白
主要分布于耻骨联合、椎间盘
嗜酸性,软骨细胞较少
细胞
位于软骨陷窝中
来自同一个母细胞,称为同源细胞群
胞质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发达
合成纤维和基质
软骨的发生与生长
外加性生长
位于骨膜内层的骨祖细胞分裂增殖
向软骨表面添加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分泌机基质和纤维,使得软骨增粗增厚
内积性生长
位于软骨中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
软骨细胞分泌基质和纤维,使得软骨沿长轴生长
骨
骨组织的结构
骨基质
有机质
90%:I型胶原蛋白组成的胶原纤维,又称为骨胶纤维
无定型有机物
糖胺多糖
糖蛋白
骨桥蛋白
骨钙蛋白
骨黏连蛋白
无机质
羟基磷灰石,呈细针状,沿胶原纤维长轴排列
骨组织细胞
骨原细胞
分布于骨膜中,骨组织表面
细胞核椭圆形,胞质少,呈弱嗜碱性
是骨组织的肝细胞,骨折受损修复过程中可以分化成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
位于骨组织表面
胞质嗜碱性,有较多的GC和RER
可以分泌基质和纤维形成类骨质
以顶质分泌的方式分泌基质小泡,膜上有碱性磷酸酶和ATP酶,其中含有钙结合蛋白和细小的骨盐结晶,是类骨质钙化的重要结构
骨细胞
成骨细胞被其自身分泌的类骨质包埋后就形成骨细胞
位于骨陷窝内
伸出突起形成缝隙连接,突起位于骨小管内,保证骨内细胞间的营养物质和信息传递
周围骨质钙化程度低
当机体需要时,可以溶解其周围的骨质,使钙释放
破骨细胞
为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大型细胞
位于骨表面的陷窝内
胞质嗜酸性
骨质侧有纹状缘,电镜下为微绒毛,称为褶皱缘
边缘是亮区,其中含有多量微丝,无细胞器,电子密度低
吞饮泡内含有大量溶酶体和吞饮泡,吞饮泡内含有骨盐晶体及解体的有机成分
长骨的结构
骨密质
环骨板
外环骨板
内环骨板
横向连接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的管道称为穿通,又称为福尔克曼管,内含有神经、血管与组织液,穿通管与中心管相连
骨单位
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环形桶状结构,又称为哈弗斯系统
中央是中央管,其中有血管神经组织液
外围包裹有10~20层环形骨板,称为哈弗斯骨板
骨单位表面有1层骨盐较多而胶原纤维很少的骨基质,称黏合线,相邻骨单位的骨小管在黏合线处折返,彼此不相互连通
骨单位内的骨小管相互连通,最内层的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
间骨板
位于骨单位和骨单位之间,骨单位和环骨板之间
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原有的骨单位被吸收后的残留部分
骨松质
其中含有大量的骨小梁
分布在骨干内侧面和骨骺
其中的网状组织中的空腔是骨髓腔,含有红骨髓
骨小梁由针状或片状的骨板以及骨细胞构成
骨膜
骨外膜
外层
含有沙比纤维(穿通纤维)与骨干相连
纤维比较致密粗大
内层
含有神经血管以及成骨细胞、骨祖细胞
骨内膜
含有一种特殊的上皮样细胞,称为骨衬细胞
彼此之间有缝隙连接
可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
还可以招募破骨细胞参与破骨过程
骨的发生与生长
膜内成骨
在要成骨的部位,间充质细胞分化分裂成原始结缔组织
然后间充质细胞分化成为骨祖细胞
骨祖细胞分化分裂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基质和纤维形成类骨质,类骨质被钙化形成骨基质,称为骨化中心
成骨过程由骨化中心向四周发展,最初形成初级骨小梁,进而连接成网形成骨松质,外侧改建为骨密质,周围间充质分化为骨膜,内层以破骨吸收为主,逐步改变曲度,外层以成骨为主,使骨生长
顶骨、枕骨、额骨、锁骨以这种方式发生
软骨内成骨
软骨雏形生成
在要成骨的部位,间充质细胞分化成骨祖细胞,骨祖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分泌软骨基质和纤维,形成软骨组织,周围间充质形成软骨骨膜
形成一块与即将形成的骨类似的透明软骨,称为软骨雏形
软骨周骨化
在软骨雏形的中间部分,间充质细胞分化成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
类骨质钙化形成骨基质,自身被包埋为骨细胞
这层骨组织包绕在软骨雏形中段,称为骨领,骨领形成后,外侧的骨膜即为骨外膜
软骨内骨化
初级骨化中心的形成
在骨领处,软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发生凋亡
随后成骨细胞进入软骨陷窝,在软骨陷窝中分泌类骨质,类骨质钙化
软骨组织退化,成骨细胞贴附于残存的软骨基质表面形成骨组织,称为过渡性骨小梁
过渡性骨小梁交织形成骨髓腔,腔内充满初级骨髓。这一区域称为初级骨化中心
骨髓腔形成
初级骨化中心中的过渡性骨小梁被破骨细胞溶解吸收
初级骨髓腔融合形成较大的骨髓腔
间充质细胞分化成网状细胞,形成网状组织
造血干细胞进入,形成红骨髓
次级骨化中心的形成
在长骨两端的软骨中央,形成次级骨化中心
从中央向四周辐射状进行,最终软骨组织由骨松质替代,形成骨骺,表层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关节面上保留有薄层透明软骨
骨骺和骨干之间也保留一片软骨组织,称为骺板或生长板,17~20岁时,骺板停止生长并被骨组织替代,长骨增长停止,保留一条骺板的痕迹线,称为骺线
骨的增长与加粗
骨增长
软骨储备区:软骨细胞较小,胞质弱嗜碱性
软骨增生区:软骨细胞聚集形成同源细胞群,后者纵向排列成软骨细胞柱
软骨钙化区:软骨细胞肥大变圆,软骨基质钙化,呈弱嗜碱性。软骨细胞逐渐退化死亡
成骨区:钙化的软骨基质表面形成骨组织,构成条索状过渡性骨小梁,钙化的软骨基质逐渐和过渡性骨小梁不断被吸收,形成骨髓腔
骨加粗
骨表面的成骨细胞不断向长骨表面添加新的骨基质
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激素
促进骨生长
生长激素,缺失:侏儒症
甲状腺激素,缺失:呆小症
作用于成骨细胞,激活其成骨作用
降钙素
雌激素,绝经期后骨质疏松
作用于破骨细胞,激活其溶骨作用
甲状旁腺素,过多:纤维性骨炎
维生素
维生素A:协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
维生素C:与成骨细胞合成纤维与基质密切相关
维生素D:促进小肠吸收钙和磷,严重缺乏儿童造成佝偻症,成人导致骨软化症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