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语文知识集锦
小学语文知识集锦,主要分为拼音、汉字、词语、语句、标点符号5大类,适合小学生及家有小学生的父母。
编辑于2021-02-20 16:06:13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3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2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苏科版8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便于记忆和复习。还介绍了多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由来、内容、应用格式以及推论。这些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使用其他版本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3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2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苏科版8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便于记忆和复习。还介绍了多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由来、内容、应用格式以及推论。这些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使用其他版本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
小学语文知识集锦
拼音
1.基础知识
23个声母
24个韵母
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
分为四声
标调歌
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
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 Beijing”
4.隔音符号
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7种结构
①独体字
中
②左右结构
秋
③左中右结构
做
④上下结构
恩
⑤上中下结构
翼
⑥全包围结构
园
⑦半包围结构
区
⑧品字形结构
晶
3.无声的老师
字典
3种查字方法
①音序查字法
认准字音
定字母、翻索引
查音节、找汉字
②部首查字法
步骤
定部首、翻索引
数余画
查汉字
规则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③数笔画查字法
数准笔画数
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
找汉字
4.形近字
8种表现形式
①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②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③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④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⑤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⑥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⑦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⑧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多音字与同音字
多音字
字形相同,读音不同
如“塞”、“露”、“咽”
同音字
音同形不同
如“燥”和“躁”
多义字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
展开
看、望
陈设
姓
词语
1.词性划分
实词
①名词
木
②动词
跑
③形容词
美丽
④数词
一
⑤量词
位
⑥代词
你、我、他
虚词
①副词
特别、不
②介词
在、关于
③连词
和
④助词
着、的、啊
⑤象声词
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意思相同的词
“爸爸——父亲
“互相——相互”
意思相近的词
①词义的轻重不同
“愉快”→“高兴”→“快活”
②词义的范围不同
“战斗”和“战役”
③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果断”和“武断”
④词的搭配关系不同
“严厉”和“严格”
⑤适用对象不同
“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
“生”→“死”
“富”→“穷”
相对反义词
“前”→“后”
“高”→“低 ”
3.词语归类
分类记忆法
4.词语结构
一AA
“一群群”
AABB
“重重叠叠”
“干干净净”
ABAB
“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
多读、多想、多记
语句
1.单句
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根据应用分为四种
①陈述句
叙述说明
②疑问句
询问、提问
③祈使句
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
④感叹句
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复句
①并列关系
……也……
……又……
一边……一边……
有时……有时……
不是……而是…
②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还……
……甚至……
……也……
③选择关系
……或者……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④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可是……
……然而……
尽管……还是
……却……
其……不如…
⑤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才……
⑥条件关系
只有……才……
只要……就……
除非……才……
无论……都……
任凭……
⑦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
3.理解句意的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
4.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
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
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
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
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
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
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
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找出句子主干
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
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
4种排列方式
①事情发展顺序
②时间先后顺序
③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④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
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
第二,改变人称
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①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②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③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④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⑤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⑥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⑦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⑧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
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保留原意
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
6种常见修辞
①比喻
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②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
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③排比
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④反问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
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⑤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⑥夸张
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
标点符号
1.点号
7种
①句号“。”
②问号“?”
③感叹句“!”
④逗号“,”
⑤顿号“、”
⑥分号“;”
⑦冒号“:”
2.标号
9种
①引号“”
②括号()
③破折号——
④省略号……
⑤书名号《
⑥连接号—
⑦着重号.
⑧间隔号·
⑨专名号——
3.位置
点号放在右下角,占一个字的位置,不放在另一行开头
标号“前不置尾,后不在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不能分两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