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简单汇总旧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新石器时期( 以磨制石器为主)、夏朝、商朝、西周知识。
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都城:长安→洛阳;东汉建立: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第三课_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_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如 春秋时期的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母系氏族)
代表人物:元谋人(公元前170万年)北京人(公元前70万年至20万年)
打制石器、采集食物、用火、渔猎
群居迁徙,以女性为主
新石器时期( 以磨制石器为主)
早期:距今约1万年前(母系氏族)
采集→耕种渔猎→养殖[生产力发生改变,生活逐渐稳定,定居下来]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栗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长江下游、水稻、养蚕缫丝
晚期:距今约五千年(父系氏族)
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游,黑陶(蛋壳陶)→万邦时代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玉器、祭坛、神庙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玉器,祭坛,神庙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出现 →阶级分化 → 部落战争 →阶级社会
夏朝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先有权力的实体,后有权力的名分
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
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干支纪日法
二里头遗址
商朝
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46,都城在殷
地方制度:内外服制: 尹
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性
甲骨文
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
分封制
目的:①巩固周王的统治 ②防范商朝遗民
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
宗法制: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 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礼乐制:对统治阶级日常生活的监督(政治权利)
思想:敬天保民
金文
早期国家的特征
政治
①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相结合
③最高统治者的权力没有集中
经济
①青铜时期
②土地国有制
思想文化
①鬼神崇拜
②民本思想
农业: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集体耕种)
手工业:青铜铸造繁荣
商业
工商食官,职业商人出现
货币:
西周出现关税
城市:西周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