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学解表药思维导图(1)(麻黄~白芷)
中药学解表药(麻黄~白芷)的思维导图,主要功效是发散表邪,表证是由六淫之邪或疫疠邪气从人体皮毛或口鼻侵入,病位在表。
编辑于2023-10-28 17:01:02解表药
本章叙述
主要功效
发散表邪
主治病症
表证
表证
是由六淫之邪或疫疠邪气从人体皮毛或口鼻侵入
病位在表
引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无汗或有汗、脉浮等症状
风寒表证
以感受风邪为主,兼夹寒邪侵犯人体所致
风热表证
以感受风邪为主,兼夹热邪侵犯人体所致
发散解表药
节概述
其性温味辛
又称辛温解表药
表证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为主要表现
性偏温燥,多数具有发汗作用
阴虚血亏、里热偏盛不宜使用。
发散风寒药
麻黄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表实无汗症
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一药
适宜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常与桂枝配伍,以增强解表散寒发汗之力
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2.胸闷喘咳
为治疗肺气壅遏致咳喘之要药
风寒束肺之咳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如三拗汤
治肺热咳喘:常与石膏配伍,如麻杏石甘汤
治寒饮咳喘:常与细辛,干将等药配伍,如小青龙汤
3.风水浮肿:宣肺利尿,并可解表,适宜于水肿、小便不利兼风寒表证
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发汗解表易生用,止咳平喘易蜜炙用,小儿级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用量:2~10g
发汗与止汗
发汗:用茎
止汗:用根
注意事项
1.本品发汗力强,药性温燥,凡体虚出汗、头痛失眠不宜使用
2.心脏病、高血压、儿童及失眠患者运动员慎用
化学成分
麻黄挥发油:发汗散寒
麻黄碱:宣肺平喘(存在于节间髓部)
伪麻黄碱:利水消肿
常见中成药:防风通圣丸
桂枝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枝嫩叶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桂枝发汗弱于麻黄
应用
1.风寒感冒:有发汗解肌之功,无论有汗、无汗均可使用。
治表虚有汗:常与白芍配伍,如桂枝汤
治表示无汗:常与麻黄配伍,如麻黄汤
2.寒凝血滞:本品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功。治脘腹冷捅,常与白芍、饴糖等药配伍,如小建中汤;治血寒经闭、痛经,常与当归、吴茱萸等药配伍,如温经汤;治关节痹痛,肩臂疼痛,常与附子、生姜等药配伍,如桂枝附子汤。
3.痰饮、水肿、心悸:本品既可温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促膀胱气化,为、治脾阳不运、痰湿内生所致眩晕,痰饮等,常如苓桂术甘汤;治脾阳虚所致水湿不运及肾阳虚气化不行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白术等药配伍,如五苓散。
4.奔豚还能平冲降气,治阴寒内盛,引动下焦之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紫苏叶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应用
1.风寒感冒咳嗽
本品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治风寒犯肺而兼有气喘咳嗽,常与杏仁、桔梗等药配伍,如杏苏散。
治外感风寒兼气滞胸闷,常与香附等药配伍,如香苏散
2.脾胃气滞所致胸闷呕吐或妊娠呕吐:本品醒脾宽中,为行气止呕之良药,并有理气安胎作用
3.鱼蟹中毒:对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可大量单用本品煎服汤,或与生姜、陈皮等药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
用量:5~10g
药膳:紫苏鲫鱼汤
(1)组成:紫苏叶、鲫鱼、豆腐、姜片等
(2)作用:散寒解表,理气宽中
(3)适宜人群:外感风寒,不欲饮食,腹胀欲呕之人食用
香薷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应用
1.暑湿感冒
本品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胃以解暑,多用于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遏之阴暑症,故称“夏月解表之药”。
治夏季感冒伤阴暑之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胀纳差、恶心呕吐,常与厚朴、扁豆等药配伍,如香薷散
2.水肿,小便不利:本品通畅水道,利尿消肿,多用于水肿兼有表证。可单用或健脾利水药配伍
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解表化湿宜水煎凉服,利水消肿宜浓煎服或为丸服。
用量:3~10g
注意事项
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慎用
不宜久煎
因为麻黄碱是制作冰毒的
含义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荆芥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
应用
本品药性缓和,常与祛风解表,被誉为“风药之平剂”。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配伍使用。治风寒感冒常与防风、羌活等药配伍,如荆防败毒散。治风热感冒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如银翘散
麻疹不透及风疹瘙痒
本品祛风止痒,透疹解读
常与薄荷,蝉蜕等药配伍,用于麻疹不透,如透疹汤
或与防风,苦参、赤芍等要配伍,治疗风疹瘙痒,如消风散
疮疡初起 本品能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治疗疮疡初起而有表证,常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止血 :本品炒炭后具有理血止血功效,可用于多种出血症。常与生地黄、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药配伍,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或棕榈炭、血余炭等药配伍,治疗妇女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煎服5~10g。解表透疹易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药学服务: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防风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物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感冒头痛:善于祛风,微温而不燥,为“风药之润剂
治风寒表证:常与荆芥、羌活等药配伍,如荆防败毒散
治外感风湿:头痛身重,常与羌活、川穹等药配伍,如羌活胜湿汤
治风热表证:常与薄荷、连翘等辛凉解表药配伍
本品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可与羌活藁本等药配伍蠲痹汤
风疹瘙痒
本品祛风止痒,功似荆芥。治风疹瘙痒,湿疹痒痛,常与当归、苦参等药配伍,如消风散
破伤风
本品既辛散外风,又息内风(祛外风,息内风)以止痉。治破伤风所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常与天麻、白附子等药配伍,如玉真散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羌活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应用
风寒感冒,头痛项强:本品辛温苦燥,有较强的解表散寒之功,善治风寒湿邪所致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常与防风,细辛等药配伍,如九味羌活丸
风寒湿痹,肩背酸痛。本品有较好的祛风湿、止痛作用,且作用部位偏上,善治腰以上的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佳,常与防风、当归等药配伍,如蠲痹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
药学服务
注意事项:本品药性温燥,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慎用。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大易致呕吐,脾胃虚弱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相关中成药
止痛:九味羌活丸
偏头痛:川芎茶调散
细辛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蔬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用
风寒感冒
本品有解表散寒,通鼻窍,止痛之功。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常与羌活、川芎、白芷等药配伍,如九味羌活丸
本品止痛,还能通鼻窍,亦宜于感冒之鼻塞流涕,常配伍黄芩、黄芪、白术、防风等药,如辛芩颗粒
其还入肾经以除里寒,治阳虚外感,恶寒无汗,常与麻黄、附子等药配伍,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疼痛
本品止痛作用强,适用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等诸多痛证
尤善治疗少阴头痛,常与独活,川芎等药配伍,如独活细辛汤
治风冷头痛,与川芎、麻黄、附子等药配伍,如细心散
治风冷牙痛,可单用或与白芷、荜茇煎汤含漱
治胃火牙痛,常与生石膏、黄连、升麻等药配伍
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常与独活、桑寄生、防风等药配伍,如独活寄生汤
鼻渊头痛:本品有通鼻窍、止痛作用,未治鼻渊之良药,用于鼻渊之鼻塞、流涕、头痛,常与白芷、苍耳子、辛夷等药配伍,如鼻渊舒口服液
痰饮咳喘
本品能温肺祛寒以宣畅肺气,又可降肺逆而止咳喘。故可治外感风寒、水饮内停之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清稀,常与麻黄。桂枝、干姜等药配伍,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通用
药学服务
不良反应: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头痛、呕吐、烦躁、汗出、口渴、面色潮红、意识不清、呼吸麻痹
注意事项:本品辛香温散,热盛及阴血不足忌用。有小毒,不宜过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白芷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金采挖,须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
风寒感冒,鼻塞流涕:本品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可用于外感风寒所致头痛,鼻塞流涕,常与羌活、防风等药配伍如九味羌活丸。
阳明头痛,鼻渊,牙痛
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为治阳明经头痛之要药。且芳香上达,善通鼻窍。
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眉棱骨痛,可单用,或与川芎等药配伍,如川芎茶调散
治外感风热所致的鼻渊头痛,常与苍耳子、辛夷等药配伍,如苍耳子散
本品还善治牙痛,若属风冷,与细辛配伍;若属风热,与石膏、黄连配伍。
带下
本品能燥湿止带,治寒湿下注所致白带清稀过多,常与白术、三药等药配伍
治湿热下注所致带下黄赤,常与黄柏等药配伍,如白带丸
疮痈肿痛
本品消肿排脓、止痛,治疗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常与金银花、天花粉等药配伍,如仙方活命饮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药膳白芷粥
组成:白芷(打碎)。粳米
作用:散风解表、止痛
适宜人群:外感风寒初起,恶风,头痛的人食用
注意事项:本品辛香温燥,阴虚火旺及血热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