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之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病人的思维导图治疗要点护理诊断等,肝性脑病(HE)又称肝性昏迷,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肝性脑病
病因
各型肝硬化,尤其是肝炎后肝硬化
诱因
门体分流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
高蛋白饮食
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导致体内呈碱性环境)
催眠镇静药、麻醉药
便秘(肠道产生氨)
低血糖、尿毒症
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明确,在肝衰竭和存在门体静脉分流时,毒性产物未被肝解毒和清楚便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大脑功能紊乱
氨中毒
胃肠道是氨生成的主要部位,NH3有毒,能透过血脑屏障
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是由于氨的生成过多或代谢清除减少所致
中枢神经系统:高含量的血氨能透过大脑屏障
神经递质的变化
临床表现
0期(潜伏期)仅在进行心理或智力测试时表现出轻微异常,无性格、行为异常,无病理征
1期(前驱期)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等轻度精神异常,可有扑翼样震颤
2期(昏迷前期)嗜睡,行为异常 定向力、理解力减退,阳性体征,脑电图有特异性异常
3期(昏睡期) 可唤醒,尚可应答,有神志不清和幻觉。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
4期(昏迷期)不能唤醒,浅昏迷,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深昏迷时各种腱反射消失,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实验室检查
血氨
正常值6-35μmol/L,急性肝性脑病的血氨可为正常
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 节律变慢,每秒4-7次δ波或三相波
诱发电位 诊断轻微肝性脑病
心理智能测验
影像学检查 CT MRI
治疗要点
及早识别及去除肝性脑病发作诱因
减少肠内氨源性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①灌肠和导泄(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口服或鼻饲25%硫酸镁30-60ml,急性门体分流性脑病昏迷者用乳果糖加水500ml作为首选
②抑制肠道细菌生长 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
促进体内氨代谢
调节神经递质
人工肝
肝移植
护理问题
意识障碍
①病情观察 注意早期征象,有无冷漠欣快,理解力近期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以及扑翼样震颤
②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清除胃肠道积血,不用肥皂水
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
避免应用催眠镇静药 麻醉药:禁用吗啡、水合氯醛、哌替啶及速效巴比妥类,必要时遵医嘱减量使用地西泮、东莨菪碱,减少给药次数
防治及控制感染
保持排便通畅,防便秘
③生活护理:专人护理,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
④心理护理
用药护理:新霉素对听力肾脏有损害 使用不超过一个月;乳果糖产气多易引起腹胀; 尿少少用钾,腹水明显和水肿时慎用钠剂; 谷氨酸盐为碱性,碱血症者不易使用; 大量输注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
昏迷患者的护理:防舌后坠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给予高热量饮食,每日入液量不超过2500ml, 肝硬化腹水病人一般以每天1000ml左右为标准控制入液量。
蛋白质摄入
重点不在于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而在于保持正氮平衡。
急性期首日禁蛋白饮食给予葡萄糖保持供应能量。
慢性肝性脑病病人无禁食蛋白质必要。
口服或静脉使用支链氨基酸制剂。
植物和奶制品蛋白优于动物蛋白。含支链氨基酸较多,还可提供纤维素,有利于维护结肠的正常菌群及酸化肠道。
不宜使用维生素b6 其可使多巴在外周神经处转为多巴胺,影响多巴进入脑组织,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