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情绪的重建》读书笔记
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情绪与情绪应对策略,对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如何与情绪为伴形成了初步认识,懂得了个人遇到情绪问题时大体上该如何应对。
传统观点认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保护法益是公共安全;行为具有公共危险时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反之,危害公共安全意味着行为具有公共危险,因此,这些犯罪被称为公共危险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保护法益,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的安全以及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据此,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危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以及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的行为。
自然人的概念——民事主体是一个特定的法律范畴,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民事主体是“私法上的权利和义务所归属之主体”。民法上,“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的效力及于所有人,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均属于义务人。物权具有追及效力、优先效力和排他效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情绪的重建》
姚静、裴芯宇、张叶萌整理
通过讲述构建一种与情绪的新关系,让情绪成为我们更好的一部分
重新认识情绪——最熟悉的“陌生人”
舞!舞!舞!——情绪的行为表达
1、表情符号 e.g.QQ表情
2、身体姿态、动作 e.g.跳舞
主观体验是情绪的核心
情绪抽象难以捉摸
绽放的多巴胺——情绪的心理机制
e.g.激素的调节作用、HPA轴的分泌
读懂你的情绪困扰,警惕你的思维误区 情绪失调
经验性回避:我们感知不到自己的情绪
1.直接回避
2.隐性回避
3.完全回避
捉摸不透的主观体验
主观体验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
情绪本该如此,可你不愿接受
1.人们不愿意接受消极情绪
2.对于负面情绪的接纳与容忍度不够
冲动行为:最直观的“情绪失控”
羞耻、愤怒与恐惧容易令我们行为失控
缺乏情绪调节的策略
1.了解情绪调节的过程
2.认知融合
3.灵活使用情绪调节作用
情绪困扰侵蚀了意志力,让人无法坚持目标
负面情绪造成主观痛苦,降低意志力
情绪之外:三个故事
“读心术”猜想
一个危险的游戏
孤独与控制
人们出现情绪困扰的原因
感知不到自己的情绪
惧怕负面情绪的糟糕体验,而拒绝去面对情绪的主观体验,甚至不承认自己有这样的情绪状态
经验性回避会导致情绪崩溃
回避可能导致缺乏情绪感知力
对经验保持开放”是更健康的心态
对情绪的产生和发展缺乏认知
情绪反映了“主观体验”那么情绪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在面临同样的情境下,不同人的情绪是不同的。内在性导致了这种体验是无法准确外化的。
不能接纳当下的情绪
不接纳消极情绪而是去反复确认、思考、琢磨如何去解决问题。当认知的因素过早进入情绪产生的过程中,会反刍事件带给自己的伤害,那些疼痛的感觉慢慢演化成错综复杂的悲伤故事,并且循环反复。
接纳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才会慢慢淡化
在情绪波动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令人行为失控的情绪: 愤怒,羞耻,恐惧
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第略
对于情绪产生的过程不了解,当情绪产生之后无法抵御时,才想起来要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
产生认知融合,把头脑中想象的情境看作是事实,从而让自己陷入极端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糟糕的情绪使人们无法坚持目标
负面情绪感受会给人造成主观痛苦会降低人的意志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
九种调节策略 与情绪为友,寻找与情绪的相处之道
接纳情绪
1.用平铺直叙代替肆意想象
2.用存在状态代替解决问题的冲动,体验情绪克制想逃离的冲动
3.重新启动
对事件进行积极的重新评估
1.情绪ABC理论 :A事件 B信念 C行为
2.三栏表:一事件 二想法 三后果
3.五栏表: 一事件 二想法 三后果 四干预辩论 五效果
转移注意焦点关注事物积极面
1.阻断接触快速从情绪困扰中脱身(设定允许悲伤的时间界限)
2.“不去想”永远不存在要将思想转变为“我想要”
向下比较
1.重新思考生命中重要事务的排序
2.思考自己的处境
3.跑累了可以歇一歇,自己现状已经超过他人
规划未来行动
1.夺回理性思考的阵地
2生活要有仪式感、固定的仪式让人们对事件产生”意义感”从而推动行动
反刍
1.反复思考,加深情绪困扰
2.化被动为主动,以自我察觉和有所控制的方式,用自我反省和分析式的视角看清事件原貌发掘从中可吸取的教训
3.集中精力避免负面反刍,将空闲时间填满防止负面情绪侵袭
糟糕至极的灾难化思维
1.停止全都完了思维,用“那又怎么样”向自己提问
2.全都完了意味什么
内疚与自责
1.讨好型人格
2.自责模式的影响
一 会使人们更容易受到情绪伤害
二 让人对积极的反馈视而不见
三 使得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可能性进行自我设限
责怪他人
1.表达愤怒≠责怪他人
表达愤怒: 对“没有人可以帮助我”的处境提出抗今议,不满和挣扎责怪他人
责怪他人:将选择的权力交给他人,认为自己无法承担某种责任而将此转交给他人
弊端: 避免了直面情者体验让人躺在情绪后用消极行动和责任转移进行被动攻击
2.警惕“被动反击”即内心充满怨恨但不表现表面服从暗地里不作为
情绪调节的五个阶段
情境选择
情境修正
注意力分配
认知改变或认知重评
情绪反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