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杜甫的一生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编辑于2023-10-31 11:47:01
家世 背景
生日
正月初一 /(712年2月12日,李白701年生)
生地
河南巩县
母亲
年幼丧母,母亲崔氏,名望世家
父亲
杜闲,曾任兖州司马
祖先
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亲属
与杜牧为远房亲戚
年少 优游
07岁718年 开元六年
始读儒家之书,始作诗文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14岁725年 开元十三年
壮游各地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杜甫《壮游(节选)》
19岁730年 开元十八年
游晋,至郇瑕(今山西临猗)
20-23岁731—734年 开元年间
游吴越
24岁735年 开元二十三年
回故乡参加“乡贡”
25岁736年 开元二十四年
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落榜后,赴兖州省亲,齐赵平原,其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
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诗作
《登兖州城楼》
《画鹰》
《房兵曹胡马》
《望岳》
26—29岁737—740年 开元年间
游齐赵
30岁741年 开元二九年
归东都,陆浑庄;随后一直在东都
随后一直在东都
33岁744年 天宝三年
夏,洛阳逢李白被赐金放还;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后回齐州(今山东济南)
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
后回齐州(今山东济南)
34岁745年 天宝四载
再游齐鲁,与李白相见;同李白寻访兖州城北隐士范野人
同李白寻访兖州城北隐士范野人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35岁746年 天宝五年
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困守 长安
36岁747年 天宝六载
到长安考试,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考生全部落榜。奔走献赋,仕途失意,生活贫困
37岁748年 天宝七年
干谒,上诗韦济,求汲引,终不得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9岁750年 天宝九年
干谒张垍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
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
杜甫献三大礼赋,玄宗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朝献太清宫赋》 《朝享太庙赋》 《有事于南郊赋》
(李林甫操纵)送隶有司,参列选序
《莫相疑行》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国辅、休烈)》
42岁753年 天宝十二年
在长安,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43岁754年 天宝十三
在长安,进封西岳赋
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
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44岁755年 天宝十四
10月,被授予河西尉芝麻官,杜甫不愿意
《官定后戏赠》
后朝廷改任杜甫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迫于生计,杜甫接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1月,杜甫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省家
11月,安史之乱
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756年8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岁暮,丧幼子。
战乱 流离
45岁756年 天宝十五
6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杜甫搬家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
8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短期 任职
45岁756年 唐肃宗至德元年
7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
玄宗奔蜀,杀杨国忠、杨贵妃
5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
6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
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
途中为贼所得,羁押至长安,王维被重加看管
《夜月》
《春望》
《述怀》
9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46岁757年 至德二年
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
春,杜甫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
4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
5月,逃出长安,投奔肃宗,被授予左拾遗(“杜拾遗”)是月,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6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
闰8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三个月。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
9月收复长安
11月杜甫回长安仍任左拾遗,但终因房琯案牵连,于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归家卧病数日
《北征》
《羌村三首》
11月,自鄜州至京师
47岁758年 乾元元年
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任左拾遗
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
4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
6月,房琯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
房琯罪状《旧唐书》
第一,当了宰相之后“率情自任,怙气恃权。”排斥“温让谨令”之士,重用“虚浮简傲”之徒,“升其亲友,悉彰浮诞之迹。”第二,丧我师徒。第三,太子太师“乃多称疾疹,莫申朝谒,违太子奉上之体。”第四,旧党严武等人“潜为交结,轻肆言谈有朋党不公之名。”
唐肃宗排除异己
贬严武为巴州刺史
贬杜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
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48岁759年 弃官 乾元二年
从洛阳返回华州途中,安史之乱叛军打败唐军
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作“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夏日叹》
《夏夜叹》
7月
不满污浊政治,辞官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投靠杜佐,祖侄,本家侄子
《佐还山后寄三首》
《空囊》
杜甫让叛军抓住以后,押回长安,和尚叫赞公,曾经接济过他,给他吃的。现在秦州,陪同杜甫看房子
《立秋后题》
10月去同谷
《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积草岭(同谷县界)》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11月去成都
《发同谷县(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纪行)》
蜀中 漂泊
49岁760年 成都 上元元年
闰四月改元,杜甫在成都
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
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
秋晚至蜀州,晤高适。
冬,复在成都
50岁761年 成都 上元二年
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居草堂
年初,又往新津
二月,归成都
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
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
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作品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1岁762年 成都 宝应元年
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李白去世(701-762)
杜甫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
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
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
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作品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永泰元年(765年),因暴病逝于成都,年四十。追赠尚书左仆射。严武虽是武夫,亦能诗。他与诗人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762年(宝应元年)四月,唐肃宗死,唐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因之前已写过《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故称“重送”。律诗双句押韵,八句诗四个韵脚,故称“四韵”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52岁763年 梓州 唐代宗 广德元年
七月改元,李怀仙杀史朝义
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
夏,返梓州
初秋,复别梓赴阆
九月,祭房琯
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
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作品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杜甫代笔
53岁764年 成都 广德二年
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
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
三月,归成都
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
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
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54岁765年 南下 永泰元年
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
自春徂夏,居草堂
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
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
入秋,至忠州(重庆忠县),居龙兴寺院
九月,至云安县(重庆云阳)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作品
《旅夜书怀》
《禹庙》
55岁766年 夔州 大历元年
十一月改元
春杜甫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
春晚,移居夔州(重庆奉节)。初寓山中客堂。
秋日,移寓西阁
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
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56岁767年 夔州 大历二年
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
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秋,左耳始聋
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
大历冬,仍复多病。
作品
《又呈吴郎》
《茅屋检校收稻二首》
《负薪行》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登高》
《蜀相》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舟中 长逝
57岁768年 大历三年
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
三月,至江陵
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
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因公安治安太差,遂移衡州
《登岳阳楼》
杜甫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58岁769年 大历四年
正月,经岳州至衡州(衡阳),游南岳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
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
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衡阳)
然故人衡州刺史韦之晋任潭州刺史,杜甫又奔潭州,希望在他手下谋一份差事。但韦之晋忽然病卒。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
百病缠身、老友离世
761王维去世、762李白去世、763房琯去世、765高适、严武去世
《回棹》
59岁770年 去世 大历五年
春,在潭州
暮春,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四月,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杜甫而还。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传言)
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泝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
冬,竟以寓卒于潭岳间,旅殡岳阳,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诗圣”杜甫
家庭环境优越,文化艺术的熏陶
忧国忧民 《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长安十年,奔走献赋,仕途失意,生活贫困,感受和沿途见闻著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