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七章:行政改革与发展
行政改革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和行政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行政改革是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行政改革是行政主体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变革过程。
本章仅对学科有关问题做简要介绍,具体内容在随后各章进行专题论述。本书所说的“行政管理学”,主要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运作过程中,对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的管理活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电费水费思维导图
D服务费结算
博弈的理解与运用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第三章 外国行政组织理论
培训计划思维导图
行政改革与发展
行政改革概述
行政改革的基本含义
行政改革是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行政改革是行政主体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变革过程。
改革的基本类型
一“调适型”改革
二“转轨型”改革
三“发展型”改革
改革的基本方式
一“突变式”改革
二“渐进式”改革
行政改革的必要性
1.行政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2.行政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3.行政改革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
(1)优化政府职能
国有企业私营化,将部分国有企业或资产卖给私人经营
公共服务市场化,具体途径有合同出租,以私补公,授权社区
政府与业务合同化
(2)重组政府机构
改革传统科层组织制度,建立精干、合理、高效的政府机构
(3)改革公务员制度
精简人员,加强公务员定员管理
放松规制,实行柔性化管理
(4)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社会政策
(5)促进第三部门发展,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
(6)重视公共危机管理,建立有预见性的政府
构建首长负责制的应急中枢指挥系统
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及计划安排
重视新闻媒体的积极介入
开展公共危机教育,培育理性的国民危机意识。
(7)精简程序,改进管理方式
(8)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
坚持有计划、渐进式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发展。
坚持依法改革,重视配套立法
注重政府管理内涵的改革,追求政府管理的效益
重组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重视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
强化监督,形成立体的型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进程
1982年的改革
(1)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逐步转向城市。在城市进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已打破条块分割为目的,扩大中心城市经济管理权限的改革。行政体制也进行改革,改变农村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行政权与生产经营权分离。
(2)政府机构精简,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
1988年的改革
(1)把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转移出去
(2)把决策咨询,调节监督和信息等职能加强起来。
(3)把直接管钱、管物的职能放下去
(4)强化综合部门、经济调节、部门监督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适当弱化专业管理部门
1993年的改革
(1)改革重点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政企分开。
(2)同时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重点,全面推进机关、事业、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并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998年的改革
(1)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2)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管理体制。
(3)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4)经过这次的改革,国务院重组部门减至29个,行政编制人员精简了47.5%
2003年的改革
(1)改革的要求:“决策,执行,监督”三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2)改革的目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改革的目标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4)改革的重点,建立国资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银监会,建立监管体制。组建商务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国家直属机构,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与安全生产监管。
2008年的改革
(1)首次明确提出“大部门制”,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2)改革的目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
(3)改革的结果: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重组部门设置27个。
2013年的改革
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二,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四,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五,组建国家海洋局。
六,组建国家能源局
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及展望
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
一,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二,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四,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及我国传统行政精华
五,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中国行政改革的展望
(1)继续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3)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
(4)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