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大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必背重点内容(1),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点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包括: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力、运动和力、压强。
超级详细的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思维导图来啦!下图清晰地梳理了大气压强、浮力、物体沉浮条件、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和连通器等内容的脉络。跟着本图一起学习,轻松提高物理分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教育及其产生和发展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㈠原始形态的教育
㈡古代教育
1.古代中国
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
⑵西周以后: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分学科教学的雏形) (学在官府具体表现为: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⑶春秋战国时期:
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孔子私学规模最大
⑷西汉时期: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灵帝时设立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察举制度: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令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察举孝廉、秀才,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书和才德作为标准来选拔官吏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格,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严重制约了人才的教育和发展
⑸隋唐时期:
实行科举制度
隋炀帝设立国子监,这是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教育行政部门和设置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
唐朝设立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弘文馆、崇文馆)
⑹宋代以后:
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学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⑺明代以后:
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⑻清朝: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废科举,兴学堂”
2.古代印度
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最高等级:婆罗门种姓的僧侣祭司 其次:刹帝利,军事贵族 再次:吠舍种姓,仅能从事农工商业 最低等级:首陀罗种姓,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3.古代埃及
⑴宫廷学校:公园前2500年左右,埃及王官为了培养王子王孙,开始办学,学生学习读写、数学、天文,学习结束后进入国家机关任职
⑵职官学校:政府为了训练官吏创办的,修业期为12年,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项专项工作的官员
⑶文士学校: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这是古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 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世权限,比较受尊重,“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
4.古代欧洲
⑴奴隶社会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⑵封建社会
教会教育: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和“四学”各科贯穿神学
骑士教育:目的: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5.古代教育的特点
阶级性
学校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等级性
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
道统性
教育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
刻板性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单一
象征性
能不能接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㈢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
㈣近代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对象普及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㈤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1.终身化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
2.全民化
3.民主化
4.多元化
5.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
二、教育起源
㈠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朱熹
㈡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否定了人和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㈢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㈣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一、教育概述
㈠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狭义:指学校教育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㈢教育质的规定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继承性
长期性
生产性
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