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粘膜病学导论
仅有口腔黏膜病导论部分知识点,其中有许多口组知识点不再多列举
包括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八版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口腔颌面部囊肿,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相关分类及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的知识点总结
口腔黏膜病学的口腔黏膜感染类疾病,包括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坏死性龈口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和诊断特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口腔粘膜病学导论
概述
口腔黏膜与口腔黏膜病
口腔黏膜
指口腔的湿润衬里,均由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其交界处呈波浪形
呈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除皮脂腺外不具备其他皮肤附件
咀嚼黏膜、被覆黏膜、特殊黏膜
口腔粘膜病
主要是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
内容
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疾病:创伤性溃疡
同时发生于皮肤或单独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皮肤-黏膜疾病:扁平苔藓
合并起源于外胚层和中胚层的某些疾病
性传播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
特点
性别: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好发于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年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好发于青壮年,天疱疮常见于老年人
部位:不同部位的口腔黏膜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
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
损害
更迭性与重复性
部位的差异性
病损的共存性
诊断方法:病损横向诊断和鉴别;结合病理检查
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转归:口腔白斑有癌变风险
分类
以临床特征为主干,以便于诊治工作的进行,并兼顾病因及病理学特征
感染性、变态反应性、溃疡类、大疱类、斑纹类、肉芽肿类、唇舌、艾滋病、性传播、全身疾病的口腔表征、口腔黏膜色素异常
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上皮层
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角化层
基底膜
固有层
黏膜下层
功能
屏障功能
理化屏障
免疫屏障
感觉功能
其他
温度调节及分泌
口腔黏膜上皮更新时间
表皮:28-75天
牙龈上皮:28-40天
颊黏膜:5-16天
小肠上皮:2-14天
口腔黏膜的增龄性变化
外观特征
萎缩、变薄、变白、干燥及弹性降低
组织学结构
上皮层:逐渐变薄、细胞密度减小、细胞层次减少,角化层增厚
结缔组织: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细胞成分减少、成纤维细胞体积缩小、数目减少
唾液屏障时口腔黏膜最主要的防御屏障之一
随年龄增长,唾液分泌量减少,机械冲洗作用减弱
老年人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阈值较青年人明显增高,导致味觉灵敏度降低
随年龄增长,本体感受器数量减少,灵敏度降低,导致其黏膜的空间感觉能力和两点辨别能力减退
口腔黏膜疾病的基本临床病损
斑与斑片
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
直径小于2m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为斑
直径大于2,mm的损害为斑片
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无硬结改变,其颜色较深,呈红色、红棕色或棕黑色
红斑为黏膜固有层血管扩张、增生和充血
丘疹和斑块
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性突起,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可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型
扁平苔藓在口腔的表现为典型的丘疹,排列成带状、斑块和环状
斑块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
疱与大疱
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性病损
疱损直径小于1cm为疱;直径大于1cm成为大疱
根据疱的内容物不同分为脓疱、血疱和水疱
疱见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烫伤和疱性黏膜皮肤病
基层上疱、上皮下疱
溃疡
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连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糜烂
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缺损,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结节
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
肿瘤
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大小、形状、颜色不等
萎缩
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如舌乳头的萎缩,可使舌面光滑而发红
皲裂
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假膜
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擦掉或撕脱,溃疡表面常有形成
痂
出现于唇红部,多为黄白色痂皮,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
鳞屑
指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
坏死和坏疽
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物寄生菌作用而发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