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笔记思维导围分享!这份思维导图是公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导图,这份导图图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论唯物论、唯物辩论法,认识论的内客。能让你更快速便捷的学习!
编辑于2021-03-10 19:44:22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论
哲学的含义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方法论:世界观指导下,运用自然、社会、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世界观≠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是)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来源
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哲的直接理论来源
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其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恩格斯
马克思说哲学的党性,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谁先产生)
唯物主义(物质)
唯心主义(意识)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金木水火土
例:古希腊唯物主义学派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从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孤立、静止、片面
例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片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联系、发展、运动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我、心、存在就是被(我)感知
例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庄子:万物与我为一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贝克莱、王阳明、笛卡尔
客观唯心主义
道、天、理、绝对精神、理念、上帝
老子、黑格尔、程颐、朱熹、柏拉图
口诀:主观唯心强调内心,客观唯心有神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
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体现了唯物自然观与唯物史观的统一
统一实现的关键: 实践
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性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马哲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主要的显著特征:实践性
唯物论
物质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特殊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本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作用
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目的性、计划性
创造性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主动的、有选择的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永恒发展
核心
联系
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发展
前进行和上升运动
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代表人民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过程和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
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例:否极泰来、革故鼎新、祸福相依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某些情况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中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普遍性(共性)
特殊性(个性)
四对范畴
现象和本质
现象—事物的外部表现
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
辩证统一: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总是表现着本质
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因和结果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现实性是已经存在的东西
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
运动观
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空观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认识论
核心
实践
实践是人类(只有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和基本观点
实践
特点
客观物质性
直接现实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最基本)
社会实践
科学实践
认识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主体就是认识者,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认识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具有受动性、非主导性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真理
真理 正确反映 / 谬误 歪曲反映
特点
客观性
真理中包含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具体性
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绝对性
相对性
规律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一种途径,还有间接经验也可以获得认识
动力
目的
唯一检验标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
错误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认识发展规律
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
认识的低级阶段,对事物表面的初步认识
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表现形式
感觉
知觉
表象
特点:直接性、具体性
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
认识的高级阶段,对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对事物内在联系的认识
表现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包括
地理环境
种群数量因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存在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生产关系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意识
正确错误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恩格斯)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的基本结构
社会的经济结构
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生产力要素
实体要素
劳动者
最活跃的因素,起主导作用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其中的生产工具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智能要素
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
人民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构成
静态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作用)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形式
动态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起着决定和支配的作用,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特征:客观性、历史性、具体性
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是否适宜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邓小平)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社会的政治结构
要素
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政治组织
国家
本质
阶级统治的工具
职能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社会的文化结构
道德、宗教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
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一定违反道德;违反道德定行为不一定违反法律
宗教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之和
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法律制度
政治上层建筑
国家制度、立法司法制度、 政府机构、党团、军队、监狱等
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哲学、文艺思想等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本质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五个属性
具体性、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 规定性(人与动物区别)
人的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价值
社会价值(第一位)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自我价值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社会价值实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前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体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口诀:朴素唯物金木水火土,形而上者孤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