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笔记思维导围分享!这份思维导图是公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导图,这份导图图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论唯物论、唯物辩论法,认识论的内客。能让你们更快速便捷的学习!
编辑于2021-03-10 19:47:42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体现在意识到起源】本质和作用上,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前提:从实际出发
基本途径:实践
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获取生活资源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唯物辩证法
基本观点
联系与发展
联系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发展
内涵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基本环节
内容与形式
本质与现象
原因与结果
必然与偶然
现实与可能
矛盾
辩证否定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在事物中的作用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相互吸收有利因素
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排斥
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方式
在事物中的作用
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二者关系
双方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体现出来
方法论
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特殊性
每个矛盾及其方面在不同阶段上各有特点
二者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把握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重点论
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肯定-否定-再否定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道路的曲折又要看到前途的光明
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是贯穿另外两大规律的中心线索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两点论”和“重点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质
批判的、革命的
方法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观
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
实践客体
实践中介
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
主体客体化:人通过实践是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
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题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两者在实践活动中不可分割,互为前提、互为媒介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观
本质: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特点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
创造性
认识的反应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
认识的能动反映具有创造性
方法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和反应性的统一
真理观
内涵: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性
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包含依赖于人或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本质属性)
绝对性
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
认了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真理与谬误
两者相互对立: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价值
基本特性
主体性
客观性
多维性
社会历史性
价值评价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社会生活的本质
社会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生态;人口因素;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宗教、文化、艺术、哲学、道德等
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突出表现
文化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凝聚力量
智力支持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社会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影响生产方式
影响生活方式
促进了思维变革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社会发展的趋势
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曲折的
社会历史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
人的价值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选择和价值判断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