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知识要点概括)。本思维导图概括了纲要的第一章到第十九章的内容,内容详细全面,带你更好地了解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欢迎采纳,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收藏!
编辑于2021-03-13 19:08:27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1] ,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梳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等,方便学习记忆!
行政管理思维导图,包括基本概念、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监督、行政决策、行政沟通等方面,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1] ,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梳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等,方便学习记忆!
行政管理思维导图,包括基本概念、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监督、行政决策、行政沟通等方面,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知识性要点概括)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一章 发展环境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第二章 指导方针
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新发展理念
4.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5.坚持系统观念
战略导向
1.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2.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
4.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
5.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第三章 主要目标
2035年远景目标
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3.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道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四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
加强科技攻关
科技前沿领域
1.新一代人工智能
2.量子信息
3.集成电路
4.脑科学和类脑研究
5.基因与生物技术
6.临床医学与健康
7.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
加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第五章 提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主要是税收方面
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章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规律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激励人才发挥作用
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发挥企业家作用,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第七章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
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第三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第八章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
提升产业链应用链现代化水平
制造业补链强链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
减税,降低企业成本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1.高端新材料(稀土、合金、生物基)
2.重大技术装备(动车组、C919)
3.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
4.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5.北斗产业化应用
6.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
7.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
8.农业机械装备
第九章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第十章 促进服务业繁荣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
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
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
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
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第十一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前瞻布局6G技术储备
全面推进IPV6商用部署,建设E级、10E级超级计算中心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工程
1.战略骨干通道
2.高速铁路、普速铁路
3.城市群和都市轨道交通
4.高速公路、港航设施、现代化机场
5.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1.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水电、风电)
2.沿海核电(华龙一号)
3.电力外送通道(特高压)
4.电力系统调节
5.油气储运能力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重大引调水(南水北调)
2.供水灌溉
3.防洪减灾
第四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十二章 畅通国内大循环
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
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
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
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
完善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政策体系
减税降费
第十三章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
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全面优化外商投资服务、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
第十四章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
全面促进消费
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方向发展
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
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拓展投资空间
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
第十五章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关键算法。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第十六章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重点领域
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
以数字化推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
分级分类推进新型只会沉思建设,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购物消费、居家生活、
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第十七章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建立公共数据资源体系
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
完善电子政务网络
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
互联网+政务服务
第十八章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开放、健康、安全
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
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
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数字化应用场景
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十九章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
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加大税费优惠和信贷支持
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引导有条件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弘扬企业家精神
第二十章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全面完善产权制度
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
推广信用承诺制度
第二十一章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完善现代税收制度
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优化增值税制度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第二十二章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
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第七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二十三章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十四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
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厕所革命
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现代农业农村建设工程
高标准农田、现代种业,农业机械化
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
乡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第二十五章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
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
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
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第二十六章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
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特色种养业
农产品产销对接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第二十七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第二十八章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
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
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第二十九章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集约紧凑型发展模式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
完善长租房政策
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
都市圈建设、城市更新、城市防洪排涝
县城补短板、现代社区培育、城乡融合发展
第九篇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十章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开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提升重要功能性区域的保障能力
第三十一章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
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两廊两点”架构体系
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G60科创走廊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十二章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率先实现产业升级
率先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
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革命老区振兴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十三章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
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第十九篇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六十三章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第六十四章 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
加强规划衔接协调
第六十五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落实规划实施责任
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强化政策协同保障
加快发展规划立法
第十八篇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第六十一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
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第六十二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持续出台实施惠台利民政策措施
加强两岸人文交流
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
第十七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第五十八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
第五十九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第六十章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强化政治监督
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以党内监督为主导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
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第十六篇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第五十六章 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
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
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
第五十七章 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第十五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第五十二章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不断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第五十三章 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
实施粮食安全战略
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
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
实施金融安全战略
第五十四章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
健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
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
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第五十五章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完善和落实信访制度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
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第十四篇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四十六章 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质量水平有效衔接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
第四十七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第四十八章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
完善再分配机制
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
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遏制以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收入
第四十九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
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
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第五十章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发展
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
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
加强家庭建设
提升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能力
第五十一章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健全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
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
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第四十三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高质量本科教育
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健全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
深化教育改革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教育提质扩容工程
普惠性幼儿园
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
产教融合平台
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
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
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
建设体育强国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保障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
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推广分餐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生活习惯
第四十五章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
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第十二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第四十章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
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金融领域开放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
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货物贸易“零关税”
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
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十一章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
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
通关一体化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
新亚欧大陆桥
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
建设“空中丝绸之路”
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
发展丝路电商
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金等作用
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
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
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第四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
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经济治理合作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第十一篇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第三十七章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和保护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
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
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
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
第三十八章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源头防治、综合施策
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
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
建设地级及以上城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健全重点风险源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
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实行排污许可制
强化河长制、湖长制
第三十九章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
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
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实施有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第三十四章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工程
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公民道德建设
弘扬诚信文化
网络文明建设
第三十五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
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第三十六章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版传播
文艺精品创作、全媒体传播和数字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典籍整理出版
《永乐大典》
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旅游目的地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