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研究,从经济学的起源发展而来。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经济总体运行和政府干预的学科,对经济周期、供给与需求、国民收入等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重要经济现象,旨在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编辑于2022-09-11 12:16:48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价值理论和分工理论,认识到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并对财富、劳动和生产做了一系列的论述。
孟子的经济思想:孟子的经济思想主要关注社会公平和道德规范,他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土地所有权的限制,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逐渐形成,受到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经济现象的规律和机制。
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学派的崛起,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进步。
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国富论》提出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分工的重要性,并强调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联系。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李嘉图范式”,探讨了价值理论和收入分配问题。
边际革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边际效用理论和边际成本,以及价格理论和供求关系的研究。这次革命推动了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并对后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领导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崛起,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在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凯恩斯的观点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兴起,试图修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缺陷,加入了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关注的是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它研究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包括经济增长、产出水平、就业、通货膨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体系的整体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研究的对象包括经济周期、政府干预、供给与需求、国民收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诸多方面。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特征和波动规律,包括衰退、复苏、繁荣和过热等不同阶段的经济情况。
政府干预:宏观经济学考虑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研究政府在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政策工具,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关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和影响,研究价格、产出和就业等方面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并探讨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和调节机制。
国民收入:宏观经济学关注国民收入的总量和分配,研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经济变量。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关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资本积累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包括货币供应和需求、生产成本和预期等方面的变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