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分支内容包括教育的生产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等。
闪回:电影简史(插图修订第6版)读书笔记记录。共分21个章节,简要撰写了电影的百年历程,将电影与时代背景及历史重大事件结合起来,关切人类生活和未来,内容详实,意蕴丰厚。
读蒂莫西·克里根所著《如何写影评》而做的读书笔记,全书分为七大章节,分别为关于电影的写作、想·看·写、电影术语和文章主题、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写作风格与结构、电影研究、文稿的形式。 此书有助于小白理解电影,知道影评写作的常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思维导图。包括中学生认知发展、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意志发展、人格发展、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
一.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的含义
2. 基本要素
3. 教育的属性
a. 本质属性
b. 社会属性
i. 永恒性
ii. 历史性
iii. 继承性
iv. 长期性
v. 相对独立性
vi. 生产性
4. 教育的功能
a.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b. 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 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5. 教育的起源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6. 教育的发展
a. 原始社会的教育
b. 古代社会的教育
c. 近代社会的教育
d.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的概念
2. 教育学的发展
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i. 中国
1) 《学记》
2) 孔子
ii. 西方
1) 苏格拉底
2) 柏拉图
3) 亚里士多德
4) 昆体良
b.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i. 特点
ii. 代表人物
1) 培根
2) 夸美纽斯
3) 康德
4) 卢梭
5) 洛克
6) 裴斯泰洛齐
7) 赫尔巴特
8) 杜威
9) 斯宾塞
c.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ii.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iii.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 赞科夫
2) 布鲁纳
3) 布卢姆
4) 瓦根舍因
5) 苏霍姆林斯基
6) 巴班斯基
三. 教育与社会发展
1. 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2. 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3.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4. 人口与教育的关系
四. 教育与人的发展
1. 人的发展概述
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e. 个别差异性
3.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a. 内发论
b. 外铄论(塑造说)
4.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a. 遗传
b. 环境
c. 学校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七. 教育研究方法
1. 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2.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历史法
d. 实验法
e. 教育行动研究
f. 教育叙事研究
六. 教育目的
1. 概述
a. 概念及作用
b.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i. 国家的教育目的
ii.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iii. 课程目标
iv. 教师的教学目标
c. 教育目的的功能
i. 导向作用
ii. 激励作用
iii. 评价作用
2.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a. 宗教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个人本位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e. 辩证统一论
3. 我国教育目的
a. 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b.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c.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4. 全面发展教育
a.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
b.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c.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d.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e.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5. 素质教育
a. 概念
b. 基本内涵
i.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ii.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iii.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iv.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v. 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五. 教育制度
1. 教育制度概述
b. 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i. 社会依据
ii. 人的依据
iii. 学制本身的因素
c.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i. 前制度化教育
ii. 制度化教育
iii. 非制度化教育
2.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a. 双轨学制
b. 单轨学制
c. 分支型学制
3. 我国学制沿革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4.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a.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b.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c.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d.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