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胸部检查
这个系列为我复习执业医师的笔记,借鉴了一些视频课,肯定有些不足,大家可以借鉴视频课,有所取舍。
编辑于2021-03-20 21:48:39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三、胸部检查
胸部体表标志
骨骼标志
胸骨角(Louis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相连接。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第四胸椎下缘
肩胛下角:被检者双臂下垂,肩胛下角平第7或第8肋骨水平,或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
C7棘突(第七颈椎棘突):最明显棘突,用于计数椎体
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其内为肾脏和输尿管的起始部
垂直线标志
前胸部
前正中线:通过胸骨正中。。
锁骨中线:是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的中点,向下的一条垂线(一般在乳头内侧)
侧方胸部
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腋后线:腋窝后侧壁
腋中线:为腋窝顶部与腋前线、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后胸部
肩胛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直线,也称为肩胛下角线
后正中线:通过椎骨棘突的垂直线
自然陷窝
锁骨上窝(左右)
锁骨下窝(左右)
胸骨上窝
腋窝: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
背部分区(注意指双侧)
肩胛上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
肩胛下区:两肩胛下角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肩胛区:背部肩胛冈以下,肩胛下区以上的区域
肩胛间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
肺和胸膜的界限
肺下界:锁骨中线(右)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第10肋间
胸部
视诊
1胸壁视诊
①告知
②被检者:坐位或仰卧,充分暴露前胸部;考生:前面或右侧
③视诊
④协助穿衣,报告结果:有无皮疹、蜘蛛痣、瘢痕、静脉有无充盈、曲张
2胸廓视诊(看圆扁)
观察胸廓形态:是否有桶状胸、扁平胸、漏斗胸、鸡胸等;肋间隙是否增宽;两侧胸廓是否对称;正常呈椭圆形,前后径:左右径1:1.5
eg:copd肋间隙增宽;脓胸:急性增宽,慢性缩窄
报告考官:该患者胸廓呈椭圆形,前后径:左右径1:1.5;肋间隙正常,无增宽或缩窄;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桶状胸、、、、、)
3呼吸运动、频率(12-20)、节律(规整)
呼吸运动类型∶正常成年男性和儿童的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成年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呼吸频率∶ 12~20次/分。
呼吸节律∶ 节律是否均匀而整齐。
呼吸幅度∶是否异常。
报告考官∶ 被检者为腹(胸)式呼吸,呼吸频率为16次/分,节律规整,呼吸幅度正常
触诊
胸廓扩张度
①告知;
②被-坐位,考-前面右侧,充分暴露前胸及背部,暖手;
③前∶检查者双手放在被检者胸廓前下侧部,将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 后∶两手放于第10肋,拇指平行中线,拇指间轻挤起皮皱,深呼吸观察;
④先前侧,再后侧。
协助穿衣,报告结果-被检查者双侧胸廓扩张度对称。
语音震颤((区别语音共振(=听觉语音)—听诊器))
1) 告知。
2)被-仰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部,考生-右侧,暖手。
3)手掌的尺侧缘或掌面。
4)自上而下,从内向外,两手交叉比较。嘱被检者发"yi"长音。前三后四,后背避开肩胛骨(后坐起)。
报告∶被检查者语音震颤对称,无增强及减弱。
语音震颤的部位及顺序 临床意义∶ 增强—实变 减弱—胸腔积液、肺气肿、气胸、胸膜增厚、阻塞性肺不张(水、气、厚、堵)
胸膜摩擦感
1) 告知;
2)被-仰卧位(坐位),充分暴露前胸部,考-右前方,暖手。
3)双手掌轻贴前下侧胸壁,或腋中线第5、6肋间。
4)嘱深呼吸检查有无粗糙的摩擦感。屏气重复检查——鉴别是否心包摩擦感。注意检查完嘱患者正常呼吸(一憋气就消失为胸膜摩擦感,因为是随着呼吸出现的,憋气还有为心包摩擦感)
5)协助穿衣,报告结果
报告考官∶ 被检查者未触及胸膜摩擦感。
叩诊
对比叩诊,肺界叩诊及肺下界移动度叩诊。
肺界叩诊
(1)叩诊方法∶ 直接和间接
1)直接叩诊(不要忽略)∶ 用手指的掌面直接拍击检查部位,适于病变部位广泛者。
2)间接叩诊∶
A、以左手中指第二节作为叩诊板指,紧贴叩击部位表面;
B、以右手中指指端为叩诊锤,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前端;
C、以右腕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
D、叩击后右手中指立即拾起,每个部位即诊2-3次;
(2)几个问题
顺序∶ 第1肋间开始、自上而下、左右对比,上下对比,逐一肋间叩诊。前一侧→后。注意事项∶避开心、肝。(注意口述)
叩诊线; ①前胸∶ 锁骨中线、腋前线 ②侧胸∶ 腋中线 ③后背∶ 肩胛间区、肩胛下角线、腋后线
报告∶双肺叩诊为清音,心肺和肝肺重叠处为浊音。
胸部对比叩诊
①告知;
②被-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部,考-前面或右侧,暖手;
③间接叩诊,从第1肋间开始;
④顺序∶ 从上到下,左右对比,上下对比,逐一肋间叩诊前一侧一后。 前胸∶沿锁中线和腋前线,避开心、肝。 侧胸∶上臂置于头部,沿腋中线。 背部∶ 坐位交叉抱肘,肩胛间区∶板指平行后正中线;腋后线、肩胛下区∶板指平行于肋间。
肺下界移动度
三条径线;
右锁骨中线∶ 从第2肋间开始(左侧不叩)
左右腋中线∶ 从腋窝开始
左右肩胛下角线(坐位)∶ 从肩胛下角开始左锁骨中线不叩肺下界
正常值∶ 6(右)、8(左右)、10(左右)肋间 右第5肋间清音→浊音(肝上界)→实音(肺下界)
肺下界移动度一沿肩胛线叩诊
①告知;
②被-坐位间接中诊;暴露胸背部,考-后面,暖手;
③间接叩诊
④顺序方法∶平静呼吸———肺下界;(第十肋) 再深吸气屏气,同时向下叩诊,清音→浊音做标记(①);恢复呼吸;最后深呼气屏气——自肩胛下角向下叩诊至浊音,做标记(②);
⑤测量其数值(6~8cm),同法测量另一侧;协助穿衣,报告结果。(4指)
听诊( 对比、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
听诊方法
肺听诊∶ 1)告知; 2)被-坐位或仰卧位,暴露前胸和背部,考-前面或后侧,暖器; 3)听诊; 4)顺序∶ 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左右对比,避开心脏。分别听诊前胸部、侧胸部及背部,1~2周期(咳嗽、深呼吸) 前胸——锁中线和腋前线 侧胸——腋中线 背部——肩胛上区、肩胛间区→肩胛下区、腋后线
肺脏听诊的方法 (一)在前胸和侧胸的听诊 1.从肺尖开始听诊→2沿肋间由上至下→3由外向内或相反→ 4.点对点两侧对比 →5.要注意避开心脏 →6.听诊时间最少1个呼吸周期 →7.听不清楚可延长听诊时间 →8.也可嘱患者进行深呼吸·→9.或让患者咳嗽后再听
(二)在后胸部的听诊 1.从肩胛上区开始 →2然后听肩胛间区 →3.最后听肩胛下区 →4.点对点两侧对比 →5.要注意避开肩胛→6.听诊时间最少1个呼吸周期→ 7.听不清楚可延长听诊时间 →8.也可嘱患者进行深呼吸 →9.或让患者咳嗽后再听
正常和异常呼吸音
语音共振(yi声,前3后4)
胸膜摩擦音(两侧前下侧胸壁,屏气,呼气)
报告考官∶ 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增强及减弱,无异常呼吸音,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语音共振无增强及减弱
乳房检查
视诊
1)告知; 2)被一坐位或仰卧位,考-前面或右侧,充分暴露胸部; 3)左右对比视诊; 4)口述视诊内容 ①两侧乳房是否对称; ②表面有无发红、溃疡 ③有无橘皮样改变;酒窝征等; ④乳头大小、是否对称 有无分泌物、有无凹陷等。
触诊
①告知; ②被-坐位或仰卧位,考-前面或右侧,暖手。 ③手掌和手指平置于乳房上; ④方法∶先健后患,顺序∶ 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乳头,按顺序用指腹轻施压,旋转或来回滑动触诊; ⑤协助穿衣,报告结果 报告考官∶ 包块、触痛、乳头、黏连 双侧乳房有无包块及其位置、大小、硬度、活动度、压痛。乳房有无触痛。乳头有无触痛,有无硬结、弹性消失。
心脏
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先侧视再俯视(巧记∶ 侧隐之心))
1)告知, 2)被—仰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部,考—右侧; 3)视诊; 4)先侧视再俯视。侧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再俯视心尖搏动位置和范围以及有无异常搏动。 5)协助穿衣,报告结果 报告考官∶ 被检查者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cm、心前区无异常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震颤、心包摩擦感)
(1)心尖搏动 1)告知; 2)被-坐位或仰卧位,考-前面或右侧,暖手; 3)手掌、示中指 4)顺序∶ 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示、中指指腹并拢触诊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和范围。 5)协助穿衣,报告结果;(见前页)
(2) 心前区震颤(有震颤说明有器质性心脏病为正确) 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以"心尖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的顺序进行触诊——听诊相同
各瓣膜听诊区位置(二、肺、主动、三) 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 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
(3)心包摩擦感 小鱼际触诊胸骨左缘第4肋间。感觉是否有收缩期和舒张期双向的粗糙摩擦感。坐位前倾呼气末更明显。 屏气再诊
报告考官∶ 心尖搏动(同前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cm)、未触及心前区震颤和心包摩擦感。
叩诊(检查形状及大小。(皮尺、直尺、标记笔))
顺序∶ 先左后右,由下向上,由外向内,逐肋叩诊,由清变浊标记。 板指每次移动距离≤0.5cm。 左界叩诊∶自心尖搏动外2~3厘米叩诊。 右界叩诊∶ 先叩出肝上界,自肝上界上一肋开始叩诊。测量并记录,最后测量左锁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8~ 10cm) 叩诊音由清→浊画点
1)告知; 2)被-仰卧,暴露胸部,考-前或右,暖手; 3)间接叩诊;仰卧位板指与肋间平行; 4)顺序∶ 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由外向内,逐肋叩诊; A.左——先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侧2-3cm处开始叩诊,由清变浊做标记,其余各肋间从锁中线开始,逐肋向上叩诊,至第2肋间; B.右——先叩出肝上界,再从肝上界的上一肋间(第4肋间)开始,由清变浊做标记,向上叩至第2肋间。 C.测量胸骨中线至各肋间标记点的距离;测量胸骨中线与左锁中线的距离。 5)报告测量结果,协助穿衣(口述擦拭标记点)。
技巧∶左侧∶2、4、6、8,右侧2、3、4(在左手中指量出2cm)
报告考官:操作完毕,该患者心脏叩诊测量结果左侧第2345肋间与前正中线的距离分别。。。,右侧第234肋间分别是,左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
听诊((各瓣膜区听诊和心包摩擦音))
1)告知; 2)被-坐位或仰卧位,考-前面或右侧,暖器; 3)听诊器; 4)顺序方法∶ a、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位置∶ 心尖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心尖区听诊(心尖不少于30秒,其余不少于15秒) b、心包摩擦音听诊位置∶ 胸骨左缘第4肋间;
报告考官∶ 被检查者心率80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额外心音及心包摩擦音,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
外周血管检查
脉搏(率、律)
两侧对比检查,应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弱、两侧是否对称和脉波等。(2分钟,同前)
血管杂音(动、静)
包括动脉杂音和静脉杂音。
周围血管征
毛细血管搏动征∶ 考生拇指轻压被检者指甲末端。使局部发白,发白的边缘发生红白交替的,与病人心搏一致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博动现象,称。。。
水冲脉∶示指、中指、环指紧握被检查者手腕掌面。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高举过头。可明显感知桡动脉犹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为阳性 水冲脉主要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高热等。(水冲不闭热贫亢)
枪击音∶模型体件。听股、肱动脉,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样声音为(+)。
Duroziez双重杂音∶ 钟型体件听股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
报告考官:该患者脉搏(同前),未见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