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五章:新时期文学 知识点梳理
本图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五章——新时期文学的高频考点进行了整理,主要内容包括新时期文学的内容概述,新时期小说、新时期诗歌、新时期散文和新时期戏剧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帮助备考的小伙伴们抓住学习重点,理清学习思路。
编辑于2021-03-26 11:14:22第五章:新时期文学(1978-2000)
概述
开始:文革宣告结束
首要任务: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1978.5,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次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全国文联及所属协会恢复工作
1978.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两个“凡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冤假错案
1979.10,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五世同堂”的盛会,邓小平《祝词》,任务和发展方向,里程碑
新时期的文学态势
1.从现实主义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深化与超越
2.现代主义的“登录”与繁荣客
新时期小说
概述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是新时期文学最有成就的一个领域
新时期小说的总特点
1.拥有一支强大切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队伍
2.题材领域不断开拓和突破,反映了广阔的生活领域
3.流派纷呈,气象万千
4.艺术表现方式丰富多样(纵向继承我国古代文学、横向学习西方现代主义表达技巧)
5.振奋民族精神、批判民族“痼疾”,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小说潮流
一、伤痕小说
新时期文学涌现出来的第一个潮头
开端:刘心武——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于《人民文学》
得名:卢新华——短篇小说《伤痕》发表于《文汇报》
【“伤痕小说”】
①新时期文学涌现出来的第一个潮头。
②1977年刘心武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是新时期文学开山之作。
③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得名源于此。
④以揭露“四人帮”的罪行、同情人民的遭遇、提出令人警醒的社会问题、表现时代主题反映人民的心声。
二、反思小说
开端:茹志鹃——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标志性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
得名:由文革推向50年代中期,对“极左”路线进行批判和反思
代表作品: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刘真《黑旗》、高晓声《李顺大造屋》(代表作)、古华《芙蓉镇》、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叶文玲《心香》
【“反思小说”】
①出现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②代表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
③ 对解放以来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
三、改革小说
兴起:蒋子龙——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得名:反映各领域改革进程,极其引起的社会变革、价值冲突、心理震荡
相关作品:张锲《改革者》、柯云路《三千万》《新星》、张洁《承重的翅膀》、王润滋《鲁班的子孙》、贾平凹《浮躁》、路遥《平凡的世界》
【“改革小说”】
①1981年前后兴起的一种小说潮流,以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等为代表。
②及时反映各领域的改革进程及其引起的社会变革、价值冲突及心理震荡。
③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尤其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四、寻根小说
开端:1985年,韩少功《文学的“根”》
主要作品: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万隆《我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
【“寻根小说”】
①1985年韩少功在《作家》杂志上发表了文章《文学的”根“》,推动了文化寻根思潮。
②注重开掘题材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传统,代表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
五、现代派小说
产生:刘索拉1985年在《人民文学》发表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
代表作品:刘索拉《蓝天绿海》、《寻找歌王》、徐星《无主题变奏》、残雪《苍老的浮云》、《黄泥街》、《突围表演》、 莫言《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王蒙《蝴蝶》、洪峰《奔丧》、《生命之流》。
【“现代派小说”】
①1985年,刘索拉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你别无选择》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第一部成功的“现代派小说”;
②代表作家有刘索拉、莫言《红高粱》、王蒙《布礼》《蝴蝶》
③表现人类普遍的荒诞性,充分体现“现代意识”
六、实验小说
时间:1985年前后出现,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潮流,又称“先锋小说”
主要作家:马原、洪峰、格非、余华、苏童、林白、王安忆
主要作品: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洪峰《极地之侧》、格非《迷舟》、苏童《平静如水》、余华《现实一种》
【“实验小说”】
①1985年前后,文坛上出现了一股更多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潮流,其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②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格非、余华、苏童、孙甘露等
③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与反叛、消解,体现为叙述游戏,结构散乱、破碎。
七、新写实小说
源自于《钟山》1989年第3期推出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
主要作品::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官场》,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桃花灿烂》、《风景》等
艺术特色
①虽然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是是一种毛茸茸的原生态
②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无奈,缺乏理性批判
③客观化的叙述,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的叙述。
【“新写实小说”】
①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发生于80年代后期;
②以写实为主,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
③代表作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等。
八、晚生代小说
出现:90年代初,一种叫做“晚生代小说”的潮流开始出现。作家多出生于文革乃至70年代后。
主要作家:韩东、鲁羊、朱文、邱华栋、述平、陈染、张梅、毕飞宇、何顿、东西、刁斗、须兰、李冯、罗望子、吴晨骏主
艺术特点
1.主题:精神内容暧昧不激进,带有明显的个体性。
2.题材:都市生活,人物多为同代人。
3.形式:带有自传色彩,真实不虚构的暧昧。
九、女性小说
出现
80年代中后期,刘索拉、残雪、池莉、方方等一批女作家涌上文坛以女性的目光审视人生的问题。
真正描绘女性生活和心理的小说出现在90年代
主要作家:陈染,林白,徐坤、张欣、徐小斌
艺术特征
1.张扬“性别意识”
2.浓厚的“主观化”倾向
3.都市的飘忽荒诞与都市女性
十、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出现:1996年
主要作家作品:刘醒龙《分享艰难》、关仁山《九月还乡》、谈歌《大厂》、何申《穷县》等
不足
1.作家视点有待真正下沉,关注普通百姓的哀乐悲欢;
2.对现实的理性批判精神有待加强;
3.需克服过于偏重写实的“报告文学化”倾向——写好人物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1.出现于1996年并对文坛产生一定冲击的一种小说潮流;
2.代表作家作品有刘醒龙《分享艰难》、关仁山《九月还乡》、谈歌《大厂》、何申《穷县》等
3.意义在于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当时的社会现实,诸如民工进城、工人下岗等现实问题都在作品中有所反映。
台湾小说家
黄凡:《赖索》(政治文学)、《大时代》、《都市生活》《慈悲的滋味》《人人需要秦德夫》(都市文学)
袁琼琼:《自己的天空》、《两个人的事》、《沧桑》、《红尘心事》
朱天文:《小毕的故事》、《炎夏之都》《世纪末的华丽》《荒人手记》
香港小说家
西西、施叔青、陶然
王蒙
主要贡献:“意识流”手法在小说创作中的借鉴和运用《夜的眼》
重要作品:《活动变人形》(倪吾诚,姜静珍)《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春之声》《风筝飘带》、《布礼》
小说风格
1.结构:随意化,多以心理为结构;
2.语言:幽默、抒情、调侃;
3.立意:富有寓意
张贤亮
代表作:短篇《灵与肉》(许灵均)、中篇《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主题思想:将自己苦苦思索的人生哲理融入作品之中。
艺术局限
1.才子落难、佳人搭救。
2.大段哲理性论述,使得作品支离破碎
刘心武
主要作品:《班主任》《钟鼓楼》《如意》、《我爱每一片绿叶》《立体交叉桥》《四牌楼》
艺术特色
1.追求中和之美
2.作品具有理想主义的象征意味
3.对人生社会终极价值的叩问,对文学、人生的思考5.2.3 主要作家主
高晓声
主要成就:乡土小说,以“探究者”的眼光塑造一批“中国农民的灵魂”的形象
主要作品:《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系列”:《“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出国》
思想特征
1.坚持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他以深刻的“探求者”的眼光,塑造了一批被称为“中国农民的灵魂”的人物形象。
2.他们有着中国农民善良、朴实、忠厚的传统美德,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所积淀下来的民族“劣根性”。
汪曾祺
主要作品:《邂逅集》、《晚饭花集》、《汪曾祺全集》《受戒》(反响大)
故乡怀旧作品:《大淖纪事》、《异秉》、《岁寒三友》、《八千岁》
艺术特点
①具有散文化特征,情节淡化,寓人生哲理于凡人小事的叙述之中,寓真善美于平常琐碎的事件描写之中;
②小说具有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
③语言具有诗化特征,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
韩少功
早期:张种田《西望茅草地》、《风吹唢呐声》
后期:强烈的“寻根”意识,发掘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代表作——《爸爸爸》丙崽
《爸爸爸》的人物塑造与文体特色
①《爸爸爸》塑造了丙崽这一艺术形象,呈现了一种具有远古意识、初民思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展示了人性中的愚昧、蛮荒、冥顽不化的”集体无意识“;
②作品通过象征等手法,营造出神秘诡异的艺术氛围,启发读者去思考更深层的意蕴
张承志
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黑骏马》《北方的河》《神示的诗篇》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哲合忍耶教派发生与发展历程)
小说的诗化特征
①强烈的节奏感
②运用了诗的表述方式
③以哲学家的抽象思辨,赋予小说深刻的“暗示”内涵,具有崇高的、悲剧性的、神圣的审美效果。
贾平凹
第一时期:《腊月·正月》(韩玄子);《浮躁》(金狗)
90年代以后:《废都》(庄之蝶)、《土门》、《高老庄》
艺术特点
1.呈现出变化多端的个性;
2.注重描写乡土风俗风情小说;
3.语言精练清新,深沉而绚丽,明快含蓄。
4.吸收现代主义的象征的表现手法,来丰富主题,吸收古代小说叙事技巧,注意细节和情节描写。
莫言
主要作品
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系列
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
中篇小说《球状闪电》、《爆炸》、《金发婴儿》
短篇《枯河》、《老枪》
主题思想:以奇异、新鲜的艺术感觉重新认知我们的民族的生命和文化心理
《红高粱》艺术特点
1.描写农民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原生态的生命意识,“红高粱”般的生命力
2.悲剧与反讽的结合,在最惨烈处以讽刺的笔调给人以更广阔的审美空间
3.现实主义和现代派的结合,充满象征、隐喻。森林般的红高粱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象征,而每个人物和画面均充满着深刻的寓意。借鉴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技巧。
张炜
主要作品:
长篇《古船》、《九月寓言》、《家族》、《刺猬歌》《外省书》
中篇《声音》《秋天的愤怒》《一潭清水》散文《融入野地》
《古船》艺术特色
第一部长篇小说:“洼狸镇”,隋抱朴(沉默思考者),隋见素(行动者)
1.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使用象征、魔幻、隐喻等艺术手法,气势恢宏,深沉凝重;
2.较高开创性:对“土改”、“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忠于历史和自己心理正式的立场描写;隋抱朴表现出历史反思能力、内心自审能力、爱的能力。
马原
主要作品:两个时期(分界:1984《拉萨河女神》)
前期: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海边也是一个世界》第一部小说
后期:以西藏为故事背景,极具先锋性的小说。 《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叠纸鹤的三种方法》《虚构》《游神》《大师》
主要贡献:马原的小说创作引发了80年代中后期中国小说的叙事革命。
先锋小说的特点
1.在小说中频频出现“马原”的形象,并以此来拆除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使得小说呈现出既非虚构亦非写实的状态。
2.所叙述的故事往往是缺乏逻辑关系的、互不相关的片段,这些片段只是靠马原的叙述“强制性”的拼合在一个小说中。
3.将小说的叙述过程与叙述方法视为创作的最高目的,他的故事因此也丧失了传统小说故事所具备的意义。
苏童
少年作品——彷徨、孤独、忧伤,女性精神特点
《乘滑轮车远去》、《伤心的舞蹈》、《蓝白染房》、《井中男孩》、《你好,养蜂人》
家族系列——死亡、动乱、暴力、绝望(虚拟家族兴亡史)
《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十九间房》《米》(五龙)
粉红系列——女性在特定的环境下诡诈、狠毒、乖戾的复杂心态《妻妾成群》
艺术特色:总体格调——凄艳(忧伤而美丽),小说形式多样
主要成就
1.苏童小说的风格,大约可以用“凄艳”这个词去概括。
2.苏童的前期创作对小说形式就有多种尝试,如叙述人称的自如转换(《罂粟之家》),历史场景与现实画面的交替出现(《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3.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风格由繁复走向简洁,由俏丽走向平实。他的作品常常采用少年视角,以少年的眼光发现和体验自己周围的世界。
余华
短篇小说《死亡叙述》《爱情故事》《往事不惩罚》《鲜血梅花》《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中篇小说《四月三日事件》、《现实一种》(山岗、山峰)、《难逃劫数》《古典爱情》
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父性,许三观、一乐)
先锋性的体现
1.“冷漠叙述”:近乎执着地迷恋于暴力、灾难、死亡
2.对常见文体的颠覆:“文类颠覆的目的依然是价值观的颠覆”
先锋性成就
①“冷漠叙述”
1.偏执地迷恋于对暴力、灾难尤其是死亡的叙述
2.叙述语言都表现出近乎残酷的冷漠,叙述者的主体意向已降至感情的冰点
3.极好地实现了对于历史的彻底颠覆。
②颠覆性
对旧有的文类实行颠覆性戏仿
王安忆
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诚追求——“青春自叙传”
“雯雯系列”:《雨,沙沙沙》《命运》《幻影》《一个少女的烦恼》《广阔天地的一角》《当长笛solo的时候》
对广阔现实的关注:《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归去来兮》、《命运交响曲》
关注社会历史、人的命运与情感变迁,民族文化历史命运:
《小鲍庄》:剖析了“仁义
“三恋”:《小城之恋》(最突出)、《锦绣谷之恋》《荒山之恋》
《长恨歌》(上海女性:王琦瑶)
陈染
主要作品:同一人经验的反复叙述——《与往事干杯》、《巫女与她的梦中之门》、《麦穗女与守寡人》
代表作
成名作《与往事干杯》:一个少女与父女两代人的爱情故事,尖锐地表达了女性爱欲的困境,表现了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恋、自省、迷惘和确认。
《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激进的姿态和富于挑战的意味,表现女性焦虑的精神压抑,传达出女性意识深层次的巨大与痛苦。
艺术特色:既飘散着强烈的抒情气息,又隐含着浓郁的感伤情绪。
新时期诗歌
新时期的诗歌特征
1.诗人队伍的不断壮大;
2.诗歌美学形态走向多元;(以“今天派”为主要创作群体的朦胧诗)
3.诗歌艺术的多项探索。
朦胧诗
代表诗人:舒婷、北岛、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王小妮和王家新等。
刊物:《诗刊》《福建文学》《今天》
主要作品
《回答》(北岛)
《致橡树》(舒婷)
《远与近》(古城)
《纪念碑》《大雁塔》(江河)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艺术特色
1.打破了诗歌领域现实主义一元化局面
2.侧重表达对人的本质的现代思考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也表现对于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3.艺术技巧上广泛吸收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隐喻、变形、通感等,给人一种朦胧之美。
【朦胧诗】
①70年代后期出现的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诗潮。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等;
②注重象征、暗示、联想等手法的运用,作品具有朦胧、多义的特点。
北岛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诗歌特点
1.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现实批判精神是北岛诗歌的首要特点。
2.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3.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和组合营造出复杂的意象结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舒婷
主要作品:《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土地抒情》、《会唱歌的鸢尾花》
主题思想:把对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和对自我情感的抒发,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感知结合起来, 使诗歌获得深广的社会内涵及丰厚的人性内容。(“小我”和“大我”的结合)
艺术特色
1.书写了从“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从狂热、迷茫到觉醒、奋起与追求的心灵历程,也表达了青年人的爱情、友情的美丽与忧伤,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彩。
2.抒写了个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不失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性和社会内涵。
3.善于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运用想象、联想和意象的拼接组合,表达多层次的丰富意蕴。
顾城
“童话诗人”
主要作品
早期:社会意识《呵,我无名的战友》、《永别了,墓地》、《一代人》
大部分:对纯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隐秘内心世界和揭示
艺术特征
1.短篇抒情诗,象征的手法("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摒弃世俗,创造纯净优美的童话世界
3.善于捕捉感觉,和意象的选择
“第三代诗人”
【“第三代诗人”】
①80年代中后期涌现的一批年轻的诗人,也称“后朦胧诗群”、“后崛起诗群”或“新生代诗人”
②这批诗人大都出生在“文革”时期,缺少对社会历史或人生挫折的深切沉重的内心体验;
③这批诗人中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诗歌群落或诗歌“流派”,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北京诗群”、“四川诗群”、“上海诗群”、“他们诗群”和“女性主义诗群”。
“北京诗群”
代表诗人:海子,西川、骆一禾、牛波、严力、阿吾等
“四川诗群”
①“第三代诗人”所形成的影响较大的诗群之一,它包含了“非非主义”、“莽汉主义”和“整体主义”
②其中的欧阳江河、翟永明、钟鸣和柏桦等较早知名。
③是“第三代诗人”中最擅诗歌行动、也最生机勃勃的诗歌群落。
“上海诗群”
主要诗人:王寅、陈东东、陆忆敏、张小波、孙晓刚
重要诗集:《城市人》
“他们诗群”
主要诗人:韩东、于坚、丁当、吕德安
诗刊:《他们》
“女性主义诗群”
主要诗人:伊蕾、翟永明、海男、唐亚平等女性诗人
海子
作者简介:原名查海生,1989年3月26日卧轨自杀。
主要作品:生前《土地》,身后《海子诗全编》
抒情短诗: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对精神家园的渴望,朴素纯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十个海子》)
史诗:“母亲”“死亡”“黑夜”“骨头”,赤子对光明的追求与绝望《河流》《传说》《但是水、水》《太阳·七部书》《亚洲铜》
翟永明
“舒婷之后最重要的女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在一切玫瑰之上》《翟永明诗集》《黑夜的素歌》诗歌《女人》《静安庄》《人生在世》《死亡的图案》
新时期散文
基本情况
“悼念性”散文
何其芳《毛泽东之歌》、何为《临江楼》、巴金《望着总理的遗像》、冰心《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好总理》、 刘白羽《巍巍太行山》、《长江横渡》、菡子《梅岭诗意》、柯岩《岚山情思》、《怀念萧珊》、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黄宗英《星》、丁宁《幽燕诗魂》、丁一岚《忆邓拓》、荒煤《忆何其芳》
对自我个体、社会历史、文化生态及心态的反思与审视
巴金《随想录》(“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
杨绛《干校六记》、王西彦《炼狱中的圣火》、陈白尘《云梦断忆》,孙犁《秀路集》、《晚华集》、《老荒集》
报告文学
题材
反思历史、借以“立此存照”:杨匡满+郭宝臣《命运》、张书绅《正气歌》、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穆青《历史的审判》
知识分子作为主人公: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陈景润)、黄宗英《大雁情》、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
改革:程树榛《励精图治》、张锲《热流》、张辛欣《北京人》、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
军事、体育:雷铎《从悬崖到坦途》、鲁光《中国姑娘》理由《扬眉剑出鞘》
“社会问题”:乔迈《三门李轶闻》、涵逸《中国的小“皇帝”》、钱钢《唐山大地震》
特点
1.追求真实与解放思想
2.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干预生活”的姿态
3.表现手法:越来越成熟多元化
4.注意:防止庸俗化与功利性,自身理论建设应进一步加强。
巴金
《随想录》——“说真话”
第一声控诉:《一封信》《第二次解放》
思想价值
①"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
②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
③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
④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艺术特色
①形式上: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章法;追求“无技巧”
②语言上:基本上是直白的口语,没有任何藻饰,平实、自然、于平淡中含蕴深沉,于朴实中显现风华。
张中行
主要作品:《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
艺术风格:叙述庄重典雅,文风质朴而不失俊俏,传统文化功底厚实
“三话”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三话”是指《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
2.“三话”以“过来者”、“当事人”的身份讲述了许多不见于正史的“野史”轶事,既写“现代硕儒”的嘉言懿行,也写古今才女的爱情生活。
3.“三话”运笔随意,语言自然,不拘格套,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闲话”风格。
余秋雨
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
散文的特点
1.在古今文明的对比中,体现深沉的文化忧患意识;
2.从人文山水出发,表现厚重的历史感;
3.充满哲理思辨和独特体验的现代理性精神;
4.行云流水、华丽雍容、时时在变化中可见思维的机智的散文语言。
艺术特色
1.语言:行云流水、华丽雍容、时时在变化中可见思维的机智
2.叙事形态:小说式的叙事形态《道士塔》
新时期戏剧
概况
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
“社会问题剧”
前期:只提出问题不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崔德志《报春花》、赵梓雄《未来在召唤》、赵国庆《救救她》、邢益勋《权与法》、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
后期:在正视社会弊端的同时指出一条走出昏暗的途径
宗福先+贺国甫《血,总是热的》、中杰英《灰色王国的文明》、梁秉坤《谁是强者》、水运宪《为了幸福,干杯》、李杰《高粱红了》
【“探索戏剧”】
①80年代初期,一些剧作家用新的艺术手段表达对于生活和人的生存问题的思考,创作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探索剧作。
②采用时空灵活拓展、意识流、荒诞派手法等现代戏剧技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规范。
③代表作有马中骏、贾鸿源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绝对信号》,陶骏、王哲东《魔方》,刘树纲《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
荒诞剧《屋外有热流》在艺术上有何突破: (1)这部剧作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放弃了传统的写实手法,而用荒诞、象征等现代戏剧技巧组织剧情。 (2)在外在环境的“冷”与“热”的背景上,展示人内心的“热”与“冷”,从而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转化成了一种直觉舞台形象。 (3)剧作通过哥哥赵长康与弟弟妹妹生活环境、生存观念和道德理想的反差对比,歌颂了一种高尚人格与奉献精神,同时贬斥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等个人主义的风气。 (4)剧作就这样在“热”与“冷”的渲染中展开了一场关于生与死、金钱与正义、欲望与良知的追问。
现实主义戏剧:李云龙《小井胡同》、刘锦云《狗儿爷涅槃》、何冀平《天下第一楼》
沙叶新
主要剧目:《陈毅市长》、《假如我是真的》(又名《骗子》)、《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白雪·太阳·人》
主题思想
1.《陈毅市长》——“冰糖葫芦式”,截取十个生活断面,避免神圣化和人为拔高倾向
2.《寻找男子汉》——现代女青年舒欢寻求“真正的男子汉”,作者对民族阳刚之气的呼唤和张扬
3.《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戏剧化的荒诞呈现,喜剧背后的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艺术成就
①敢于直面生命真实的作家,“寄深情于现实”
②创作“冰糖葫芦式”的戏剧形式
③以轻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某种关于宏观整体文化的思索,兼顾了话剧的通俗意味和哲学深度
高行健
主要作品
剧作:《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彼岸》
理论:《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现代戏剧手段初探》
主题特色
《绝对信号》——打破传统戏剧的线性结构;使用“小剧场”演出方式,一定程度上打破“第四堵墙”
《车站》——情节更为淡化,人物性格刻画不再是表现的主要任务
《野人》——高行健戏剧作品中最成熟的一部“多声部”,即多层主题;生态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
艺术探索的主要成就
1.在新时期戏剧的艺术探索过程中,高行健是一个坚持时间最长,并且兼具了理论与创作实践双重能力的作家。
2.在话剧写作领域,高行健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彼岸》等作品奠定了他在探索戏剧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在理论方面,他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现代戏剧手段初探》也显示了不俗的眼光。
3.他的每部剧作从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到戏剧格式上都有所不同,变化和变化中的创造是高行健话剧写作的一个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