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绪论,详细介绍这一门课,让大家在学习之前了解一下。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植物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梳理的思维导图,如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设美丽中国
普通植物病理学-寄生性植物相关知识点简要介绍,寄生性,如菟丝子:金色细丝是它的茎,缠绕在绿色寄主茎杆上,成串是它的勋果。
简要介绍(昆虫)摄影技术的相关知识点,指影像大小与实物之间的比例关10:1~200:1则属显微摄影,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绪论
植物病原生物的类群
地球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
具有遗传的特性与遗传的变异的特性
地球上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名称和命名
区域熟名
国际命名法规
双命名法
地球上生物的主要类群
无胞生物域
病毒界
原核生物域
细菌界
真核生物域
原生生物界
藻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植物病原生物的主要类群
寄生或危害植物的线虫、寄生植物,真菌、藻物、细菌和病毒等
植物病原生物的侵染原理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概念
分段以及每一个时期的概念
接触期
侵入期
潜育期
发病期
病害循环
侵染链的链接以及各定义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病原物的繁殖与传播
病原物的初侵染与再侵染
分类
间断的侵染链
连续的侵染链
病原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寄生性
寄生物
寄主或寄主
寄生物的分类与营养方式
专性寄生物(植生滴虫、病毒、锈菌、白粉菌、霜霉菌)、活体营养型
非专性寄生物(腐生物)、死体营养型
兼性寄生物
致病性
其他介绍
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抵抗病原生物侵染的方面
机械的障碍作用
植物细胞或组织里产生对病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结构抗性
生化抗性
抗病性的类型
避病性
抗病性
耐病性
寄生-病原物的互作关系
植物病理学简史
早期记载
近代植物病理学的历史
病原学
病原菌物学
病原细菌学
病原病毒学
病原线虫学
植物病理学
诊断学
柯赫氏法则
病理生理学
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
分子植物病理学
病毒流行学
植物病害控制
中国植物病理学的简史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的概念
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植物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症状类型
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的部位不同
内部症状
外部症状
按照有无病原物出现
病征
霉状物或丝状物
粉状物或锈状物
颗粒状物
垫状物或点状物
索状物
菌脓或流胶
病状
变色
整株植物、整个叶片或者叶片一部分均匀地变色
褪绿
黄化
叶片不均匀的变色
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
坏死
表现
叶斑
叶枯
萎蔫
原因
腐烂
干腐
湿腐
软腐
畸形
增大
增生
减生
变态或变形
症状的变化
综合征
并发症
隐症现象
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症状是植物与病原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病害诊断中是十分有用的。
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影响或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过忍耐的限度,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一系列病理学变化过程,在生理和形态上偏离了正常发育的植物状态,有的植株甚至死亡,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这种现象就是植物病害。
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最初表现在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输导、光合作用、养分的转移与运输、生长与发育速度,最终的影响是产物的积累与储存(即产量)和品质等方面。
病因
三种分类
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异常
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
病原生物的侵染
“病害三角”或“病害三要素的关系”
病害的重要性
社会重要性
经济重要性
生态重要性
人类的生活中需求
植物病害的类型
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毒病害
寄生植物病害
线虫病害
原生动物病害
螨害
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大气温度过高或过低
大气物理现象
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过多与过少
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
化学因素恶化
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与过少
大气与土壤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
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