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learn more,study less
本图对斯科特 杨的《learn more,study less》一书做了内容摘录和整理,使得原书较为零散的内容更为精炼易懂,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采铜老师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做了一个内容摘录,并加入了我个人这些年实践时的一些其他思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如何高效学习
第二部分:信息结构
随意信息、抽象信息、具体信息、过程信息、观点信息
整体性学习附加的好处:
它强迫你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学科、课程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从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有趣的故事
第三部分:整体性学习技术
获取知识
快速阅读
指读法
用食指放在你要读的那一行下面,不断移动食指,从这一行到下一行手指提供的控制和聚焦会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
练习阅读法
阅读3分钟的材料,尽可能记下知识点,(正确的知识点数-错误的知识点数)/所有的知识点数,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积极阅读法
在笔记本上写下每章的标题和亚标题,每读完一段,在笔记本上记下(1)这一节中主要观点是什么?(2)我要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3)我要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以及应用它?
(1)促使你完整的获取信息(2)迫使对信息进行联系、视觉化和比喻法(3)要求你将信息应用在不同的情境中
如果你能对教科书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这样完整的积极阅读,你一定会天下无敌
笔记流
用较短的单词记录核心内容,重点记录知识点间的联系
联系观点
比喻
不要压抑自己的创造力,追求一个好的比喻来描述你学到的知识
内在化
明确内在化的概念,建立一个与这个概念相关的图像,使你一想到图像,就可以迅速回忆起知识。
图表法
运用图表法将有时间顺序、逻辑联系、因果推导的信息绘制出来增强知识间的联系。
随意信息的处理
联想法、挂钩法
信息压缩技术
用两三页纸概括一门课的主要观点、公式和知识间的联系
知识扩展
实际应用(做中学)
每周花5-10分钟,罗列学到的知识各种可能应用的地方,确保至少有20个用途。不用嘲笑自己的想法,只管写下去,若有可能,将这些想法付诸行动。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从小项目开始,1-3个月的时间可以完成为佳
记录你的工作进度,加强自己的自信心
项目有清晰的目标,有主动持续努力的热情
费曼技巧
选择要学习的概念,设想自己是一名老师,试图教会新生这个知识点,遇到疑惑,再查阅参考书,并最终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或是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来解说它。
自我教育的补充技巧
减少学习瓶颈/挫折的技巧
将障碍详细地写下来
使用网络搜索
找一本关于“怎么做”的工具书
尝试不同角度
和他人交流探讨
设立目标的注意事项
所有目标都要写下来
让目标客观化
设定有些困难,但是努把力可以达到的截止期限
将目标转化为每日和每周的行动
经常看看你的目标
提高效率的法门
精力管理
每晚有七到八小时的睡眠
每周3-5次的运动
多吃粗纤维和粗加工的食物,保持血糖水平平衡
注意喝水,脱水时思考会变得异常缓慢
定义学习过程中需要做的那些活动,而不要用“学习”这个笼统的容易产生歧义的词。
1、阅读材料
2、完成各项作业和在课堂上做笔记
3、应用整体性学习方法处理某些难点
4、考试前,针对学习材料做一次笔记流
绝不拖延时间
每周周末,列一个清单,包括所有的任务、作业以及想在下周完成的读书和学习活动
每天晚上检查周计划,列出每日目标清单。
缓解作决策时的焦虑,只需要检查清单即可防止做大任务时耽搁不前帮助分配工作量
任务批量处理
把所有时间不长的零散工作放在一起做完
如果一项作业不超过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那就一次性完成它,不要分成很多次的零散时间做
提高注意力阈值
有组织的处理生活琐事与杂物
所有物品放在固定位置
随身携带记事本,记录重要事项
坚持日历和做事清单
第一部分:整体性学习策略
整体性学习的组成
结构
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
模型
压缩信息,提炼知识当中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引申出全部的知识
高速公路
将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或者观念连接起来,在专业交叉的领域建立新的结构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获取
获取的信息要准确
信息量要尽量压缩
理解
例如
公式里每个符号代表什么 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它与其它公式的关系 怎样用它来解决外面世界的各种问题
贴士
当遇到比较困难的课程时,先尝试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缩小范围搞清楚真正不能理解的地方,才可以深入阅读,跨过障碍。
如果理解有困难,不如寻找写得更好,解释得更清楚的材料阅读
拓展
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
深度拓展
知识的起源与过去 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不仅仅是理解一个结论就结束了,要进一步理解结论之前的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是谁做的?怎么想起来做的?
横向拓展
知识不会孤立存在 与此类似的结论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领域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还有哪些其他的事实?
纵向拓展
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 利用比喻法,将类似却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地震的预测与八国联军 水的流动与驾驶汽车
做法
保持好奇心,不断追问
再例如
公式中的什么成分可以做些改变?这种改变会导致结果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他公式与这个公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纠错
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删除无效的联系
发现模型或者说所得结论的局限性
比喻法的确会让人得出自以为正确,实则荒谬的结论
应用
比较信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来进行调整
更多地实践,抛开书本,去做实验,去接触生活与社会
测试
获取阶段的测试
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理解阶段的测试
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
拓展阶段的测试
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
纠错阶段的测试
我删除了不恰当的联系了吗?我删除了错误的结论吗?
应用阶段的测试
我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
这并不复杂,只是要培养这样的自我意识可以对照定义进行检查,清楚自己处于哪一阶段
学习上的投资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益处,前提是你能真正应用那些花时间学来的知识。如果只是学习而没有实际的应用,就是在浪费生命。
这样做的好处是:熟悉这个方法后会,大幅度提高人探求知识的兴趣,因为你自己会提问题,自己通过思考、探索得到答案会让自己非常地兴奋。并且整体性的学习思维会大幅度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自己去想一些有趣的比喻,诺,学习兴趣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