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写作思维与写作实践
汉语言自考教材《 写作(一)》内容 个人整理,不完善之处还请告知修改,谢谢。写作内容的本质其实是作者所记忆、所感知并在大脑中不断生成出来的信息。文章的一切内容都不过是作者头脑中相关的长时记忆、工作记忆以及即时思维。
编辑于2021-03-31 16:12:03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如需要免费的请找本人,有一整套导图(从第一章到第21章)。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个人整理 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事务文体概述、种类,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及其他。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如需要免费的请找本人,有一整套导图(从第一章到第21章)。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个人整理 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事务文体概述、种类,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及其他。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三章 写作思维与写作实践
写作思维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二者互为表里,相依相伴)
形象性思维·直观行为:基于事物之间关联性和相似性的比较而展开的思考(主要是联想和想象)是文学形象不可缺的手段。
联想:是基于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或相似性展开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从此岸到彼岸)
普希金《一朵小花》
想象:在感知材料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或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设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对已感知的创造出新的形象)象完成创造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能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李政道说:“科学家抽象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
抽象思维·间接思维:是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 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 理性认识阶段。 科学思维更注重一些。
歌德指出:诗人究竟是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这中间有很大区别……“
苏童选择了”孟姜女哭长城“的老故。所以文学也需要抽象思维(要概括主题,提炼对哲理、人类价值的思索。)
由此可见,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思维的源泉。
概要
·抽象思维用概念代表现实的事物, 形象思维用感知的图画代表现实的事物; ·抽象思维用概念间的关系代表现实事物间的联系, 形象思维用图画的变换代表现实事物间的联系。
逻辑思维与灵感思维
逻辑思维(可归结为自觉地理性思维)
定义:
是指通过研究事物之间的种属关系,按照分类的原则对世界进行重新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思维和表达的合理程序。
逻辑是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必然产物,语言也是思维,任何语言中都含着逻辑。
是选择文章的叙述线索,确立合理的文本结构的内在依据。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语词、语句(包括句群)。一一对应内容和“物质外壳”逻辑是语言的内容
1.形式逻辑
演绎逻辑
一般推出个别(有已知的前提推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归纳逻辑
个别归纳出一般(用个别的、具体的事实作为论据,来对论点的真实性进行论证和说明。)
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概括法……
2.情感逻辑
要求是特殊的、不可重复的、个性化的理由。
汤显祖《牡丹亭》: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复生。生而不可复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性格逻辑
是文学创作和塑造形象构思情节的依据之一。性格是指通过一个人待人处事的特有方式体现出来的心理倾向。 在叙事艺术的逻辑中,性格便是选择,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将左右故事的进程。
《三国演义》如果设伏华容道的不是关于而是张飞,结局将会不一样。
4.想象联想逻辑·
灵感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
定义:由于某种机缘的触发,产生的思维顿悟现象。
特征: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亢奋性、突破性。
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钱学森说:”我认为现在不能以为思维仅有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这两类,还有一类可称为灵感就是人在科学和文艺创作的高潮中,突然出现的、瞬息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
性质:不需要逻辑推理过程,却往往能解决按部就班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未能回答的问题。不过,它通常提供的只是一个稍纵即逝的启发,一个新的方向,还需要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去证实或完善。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前提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怀疑精神(一切科学、知识的发展都是从疑问开始的) 其次,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
批判是创造的前提, 创造是批判的果实。
批判性思维定义: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
美国学着恩尼说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反省的思维。”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① 进入一种心理状态,即客观谨慎地挑战他人观点的意愿和将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置于仔细检视之下的意愿。
②对事物进行逆向思考,提出与众不同的思想观点
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
③善于自我反省。
④善于从他人的视角来考虑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换位思考)
创造性思维
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 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①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②求异思维,其特征是采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事物而得出全新的思维成果。
王安石《读孟尝君》、《为王婆辨屈》、《开卷未必有益》、《卫生所不卫生》
③发散思维,面对问题时,主张从中心点向外辐射,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去寻求答案。
④不仅体现在作品思想主题 的开掘上,还体现在艺术形式与风格的创造上。
《文心雕龙·通变》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二者的联系: 无论我们写什么样的文字,是文学创作、学术研究,还是写官样文章,总有一些新的信息要传达,新的感悟要倾诉,新的思索要证明,新的政策要发布与贯彻。 倘若了无新意,只是重复别人的思想或故事,我们的写作就失去了意义。
目的性思维与形式思维(赋形思维)
马一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赋形思维就是,写作者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 立意(思想、情感、氛围、性格、特征、信息)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 ”
目的思维:写作是一种由明确目的引导的表达实践行为。 目标是激发写作动机的内驱力。
形式思维:其作用在于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纳入形式规范的轨道加以熔铸。要求作者在写作中相应地建立文体意识,结构意识和语言意识。(包括文体思维、结构思维和修辞思维, )
克罗齐:诗的素材可以存在于一切人的心灵,只有表现,这就是说只有形式,才使诗人成其为诗人。“
①文体思维:不同文类处理题材和立意的方式有着明显区别,即便同一文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的体裁在形式规范上也有很大差异。
②结构思维:通过文本顺序的精心安排将读者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导到作者预定的路线上。
米歇尔·布托尔:“要不要在长篇小说大厦之内设想各种不同的轨道呢?……作家应该对何种变体都予以控制,为他们负责。”
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
③修辞思维:如何运用语言技艺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根据文体要求,选择表达策略,考虑角色对文本语言的影 响。
首先,根据文体要求的不同,采用适合的语体风格。
其次,选择思想内容表达策略
第三,考虑角色对文本语言的影响
努力提升中专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未考)
学生最容易犯下一些中学生式作文的通病:
(1)对所有写作内容均好论。爱将自身打扮成“哲人”,空谈主题。 (2)喜欢以一种单一的修辞方式来囊括全篇。 (3)空泛地抒怀。 (4)立意时即以框定了全文的思路和结构,刻意地用修辞,追求表面的文采效果,而限制了情感的自由表达。 (5)用泛称来表达个人的情感生活,没有写出内心独特的东西。
培养写作能力 :
首先,引导他们直面社会,用心投入生活。 其次,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需要掌握更多专业化的知识及能力。 第三,要形成良好的练笔习惯。若通过网络写作锻炼写作能力,则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要选择有品位的发表平台,坚 持自己的创作宗旨,否则便可能误入歧途。
怀疑精神→批判→创造
与灵感思维相关的直觉思维: ·现代哲学和美学十分关注人的直觉在科学和艺术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定义:直觉思维是对特定事物的整体把握和不经过分析推理的直观判断,它最能体现作者对对象的独特感知与创造性想象。
·从叔本华、柏格森到克罗齐等学者都把直觉作为认识事物和表现世界的重要途径。
【2017.04.21题】文学作品用形象说话,因而文学写作可以离开抽象思维而依赖于形象思维。 【答案】错误 【理由】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形象思维对文学写作来说固 然重要,但是文学写作有时也会依赖对事物的抽象思维。如对作品的概括,对自然和人类价值的思考与哲理的提炼,乃至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所以不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都可以成为写作思维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