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成人健康护理: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
成人健康护理下册,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归纳。这是关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外阴及阴道炎症、子宫颈炎、盆腔炎的感染途径、炎症细分类、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
妇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炎
外阴炎(指外阴部的皮肤与黏膜的炎症)
典型表现
①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灼热感
②严重时皮肤破溃,糜烂,疼痛加重
③慢性炎症时,反复感染,皮肤粘膜增厚,粗糙,皲裂
外阴及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①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及尿道口
②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
③阴道自净作用:阴道在雌激素作用下维持酸性环境
④宫颈表面是抗感染能力较强的复层鳞状上皮
外阴炎治疗:1:5000高锰酸钾坐浴,水温40℃左右,时间20~30min,一天两次,5~10次1疗程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前庭大腺炎(又名巴氏腺,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
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的炎症
①多为单侧或双侧
②局部红肿,发热,压痛
③脓肿形成时,肿块大小不一
④皮肤变红,变薄,波动感
治疗:早期使用抗生素,局部热敷或坐浴,过大切开引流
治疗原则:局部全身用药
滴虫性阴道炎
病原体:阴道毛滴虫(生存于25~40℃,pH5.2~6.6,偏酸的潮湿环境)
易感期:月经前后,pH发生改变时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性交传播)
间接传播:公共场所、医源性传播
典型症状: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外阴瘙痒
处理原则(夫妻同治):切断传播途径,全身用药杀灭阴道毛滴虫,恢复阴道pH,保持阴道自净状态
用药:1%乳酸液或0.1%~0.5%醋酸液冲洗
治愈标准:检查滴虫为阴性后,继续治疗,每月月经干净后复查白带,3次检查均为阴性,即为治愈
注意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又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病原体:80%~90%是白假丝酵母菌(在酸性环境中生长,怕热,加热至60℃1小时即可死亡)
条件致病菌:当阴道内糖原增多、酸度增高,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时易感染
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
典型症状: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外阴剧烈瘙痒
处理原则:消除诱因,根据病情选择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改变阴道酸碱度。
用药
①遵医嘱选用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或制霉栓剂等药物,每晚1粒放于阴道内,连用7日
②2%~4%碳酸氢钠液冲洗阴道
治愈:7~14天和下次月经结束后进行随访两次均为阴性
萎缩性阴道炎
常见于自然绝经及暖巢去势后妇女,产后闭经或药物绝经治疗的药物也可见
由于暖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
典型症状:水样脓血性白带
处理原则:抑制细菌生长,补充雌激素,增加阴道抵抗力
用药:1%乳酸液或0.1%~0.5%醋酸液冲洗阴道,每日一次
盆腔炎
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感染途径
①沿生殖道粘膜上行蔓延
②经淋巴系统蔓延
③经血液循环传播
直接蔓延
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镜下大量白细胞浸润(白细胞正常值:4~10×10*9L)
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因传播途径不同而不同的病变特点
①炎症经子宫内膜向上蔓延
②病原体通过宫颈的淋巴播散
③急性盆腔腹膜炎
④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⑤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⑥肝周围炎
⑦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常见症状:下腹痛伴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急性高热,慢性低热)
急性期处理原则:及时,足量的抗生素治疗为主
支持疗法: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注意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子宫颈炎症
子宫颈防御功能
①子宫颈阴道部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具有较强抗感染能力
②子宫颈内口紧闭,
③子宫颈管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粘液栓
急性子宫颈炎
病因:性传播疾病常见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
治疗要点:全身治疗为主
用药原则:及时,足量,规范,彻底
慢性子宫颈炎
病理
①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
②子宫颈肥大
③子宫息肉(常为单个,也可为多个,红色,质软而脆,呈舌形)
④子宫颈柱上皮异位:过去称宫颈糜烂(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即子宫颈外口处的子宫颈阴道部呈现细颗粒状的红色区)
⑤子宫颈腺囊肿
治疗要点:局部治疗为主
小洋哥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