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考:《写作(一)》第九章 文章修改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内容包括主题的完善、结构的调整、语言的修饰。修改是文章写作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环节。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如需要免费的请找本人,有一整套导图(从第一章到第21章)。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个人整理 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事务文体概述、种类,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及其他。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管理学
【毛概】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计算机
中国近代史
14章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和控制
管理学第一章
美术生所能报考专业
社会学概论新修
计算机专业信息资源管理
第三章 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第九章 文章修改
主题的完善
主题修改步骤及方法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立身之本。
(一)第一步:以读者的身份、心态、视点审阅自己的文章
(二)第二步:辨析主题不完善的原因 辨析主题不完善的原因得按这样一条思路走: 立意—材料—主题—材料—思维。
(三)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方法去修改
各类文体常见主题失误的分析
一、意浅情淡: 文章意蕴不深,感情不浓的原因是作者缺少写作冲动。
二、论点偏颇:文章出现论点偏颇这一毛病的原因,是作者的思维不周,思想片面,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所致
三、论点肤浅: 一是文章作者习惯于单线思维方法,二是惰性思维所致。
四、文事杂乱,题旨不明:实用文要求题旨单一明确,就是篇幅较长的总结、报告,也要有一个中心思想统摄全文。
结构的调整
调整结构的步骤:
(一)第一步:根据主题的修改情况调整结构 (二)第二步:借鉴不同文体最佳结构模式调整结构。 (三)第三步:按结构的美学要求调整结构。
不同文体:徐迟《在湍流的斡旋中》学习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
调整结构的角度 :
1、推敲文章结构是否匀称,首尾圆通,具有和谐之美。【段落匀称】 2、推敲结构安排是否具有变化之美。 3、推敲结构是否严谨合缝,精当细密,富有逻辑美。
常见结构问题分析
一、结构庞杂紊乱
李渔:“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入愚。”
二、拼盘式结构 这种结构问题在实用文写作中尤为突出。
三、结构要素不完整、运用不规范这是公文常见的问题之一。 修改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对公文写作的规定进行。
(1)内容结构残缺 (2)发文字号编写不规范 【不编虚位、不加第、用六角号】 (3)标题不规范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语言的修饰
从主题角度去推敲语言
一、从主题角度去推敲语言 语言是为主题服务的,语言的修饰自然要着眼于主题的需要。 主题的形态风格不同,就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主题是含蓄的,语言也应是含蓄的。
从文体与语境角度出发推敲语言的准确性
(1)根据各类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行修饰不同文体有不同风格,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修改也有主次之别。
(2)推敲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适用性
从语言的“规范性”出发修饰语言
(1)推敲用字是否规范; (2)推敲用词是否准确; (3)推敲句子是否通顺; (4)要推敲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从艺术性角度去润饰语言
艺术性,就是把话说得巧妙、优美。 修改时要再度审视文章在语言上是否恰当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唤起了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及内觉想象的审美愉悦等。
考辨析:修改是文章写作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环节。 作者经过观察研究、选题运思、立意谋篇、执笔成稿,制作出来的文章仍然是完美的,对初稿反复斟酌,修改润色,实为文章成功的关键。
总:文章修改完要通读一遍,注意文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