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考:《写作(一)》第二十一章 新闻文体举要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个人整理 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
编辑于2021-04-02 13:03:36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如需要免费的请找本人,有一整套导图(从第一章到第21章)。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个人整理 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事务文体概述、种类,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及其他。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如需要免费的请找本人,有一整套导图(从第一章到第21章)。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个人整理 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事务文体概述、种类,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及其他。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二十一章 新闻文体举要
消息
消息概述 4考
一、消息定义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事件的新闻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及新兴的网络媒体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体裁,是新闻报道的主角。
二、消息地位 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文体,是通讯、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等发展的基础。
三、消息的特点(辨析) 更突出新、快、短。 (一)“新”是新鲜 1、指时间上最新发生的事件或最新发现的过去事件。 2、指采用新的视角看问题。 (二)“快”是消息的生命 (三)“短”指篇幅精短。
四、消息的类型 (一)按篇幅长短分: 一句话新闻、简讯(200字以内)、短消息(500字以内)、长消息(1000字以内)等。 (二)按消息载体不同划分: 报纸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网络消息等。 (三)按写作角度不同划分: 动态消息、人物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典型报道)、述评消息等。 这是我国新闻界比较通行的分类方法。
(三)按写作角度不同划分(单选) 1、动态消息:是对新近发生及其发展变化进程的报道。 2、人物消息:是对新闻人物的活动、事迹或成就的报道。 3、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中心,综合报道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若干同类或近似事件的新闻。 4、经验消息:也叫典型报道,是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单位或个人事迹的针对性报道。 5、述评消息: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新闻事件展开报道。
(四)西方新闻界的划分方法 1、按照新闻反映的事件性质不同 可分为1.事件性新闻 2.非事件性新闻 2、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消息的基本构成4考(单·论述)
消息的构成 :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尾 背景根据实际需要,可有可无,可多可少。
一、标题的写作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是展示消息内涵、吸引读者的第一道风景。 (一)分类:从标题结构看: 1、单一型标题 2、复合型标题:由正题和辅题构成。 1、正题:主标题,独立、完整,揭示标题中最重要的内容。 2、辅题包括:引题、副题。 ①引题又叫肩题、眉题,位于正题之上,起到对正题揭示、说明、引导的作用。 ②副题又称子题、下辅题,居于正题之下,对主题起补充、 解释、印证的作用。 (二)要求:标题的拟定要做到精练准确,生动醒目。 精练:能以最少的文字表述丰富的内涵; 准确:能够无误地传达消息的内容; 生动:能够使读者产生兴趣; 醒目: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 总而言之,就是要有“个性”。
叙述式 描写式 评论式 设问式 引语式
二、导语的写作(论述) (一)概论 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以简练的文字引导阅读、引发关注,通常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
(二)导语写作常用方法 1、叙述式:也叫概述式、摘要式。 采用叙述方法,简要地把消息中最具新闻价值的事实或思想直接表述出来。 2、描写式:以生动具体的描写入手,通过某个最具特色的侧面或场景,造成身临其境的效果。 3、评论式:在概括新闻事实的同时,对人物或事件展开评论,揭示新闻的价值或意义。
三、主体 承接着导语,具体陈述新闻事实的部分。 避开主体复述导语的问题。要将消息内容完全展开,以“用事实说话”的方式揭示主题。
四、结尾的写作 就是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 有明显的结构标志,如篇末点题、总结上文、呼应开头、补充说明、启人深思等。有的没有结构上标志,是自然结尾。要精心构思,既要完整结篇,也要给人回味。
五、消息背景(论述) 消息背景资料包括新闻事实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社会局势、人物简历、数据资料等。 是辅助性材料,可有可无。 背景材料用得好,有利于突出、烘托、深化主题,提高价值和意义,增强可读性。
消息的常用结构: 4考 单选
一、倒金字塔结构 是消息最常见的结构。 以新闻事实的重要性递减为顺序,把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放在导语中叙述,然后按照重要、次重要、次要的顺序展开,顶大底小,头重脚轻,形成倒金字塔的形式。 能够快速获取重要信息,经常用于动态消息的报道。
二、金字塔结构 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安排。 用于故事性较强的新闻事件。在导语上一般采用引发读者兴趣的方式。
三、悬念式结构 金字塔结构和倒金字塔结构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方式。 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造成具有悬念的开头,再以金字塔结构形式安排消息主体部分的展开。既能立刻吸引读者的关注,又能保持读者了解事件发展过程的兴趣。
四、消息常用的结构还有: 散文式结构、并列式结构、集纳式结构等等。
通讯
通讯概述1考
一、通讯的概念 通讯作为新闻体裁的名称,是我国特有的,相当于西方新闻界的“专稿”、“特稿”。 《辞海》定义为:“一种比消息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可以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方法写人纪事,通常用来评介人物、事件,推广工作经验,介绍地方风貌等。”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通讯成为最常用的新闻体裁之一。
二、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一)相同点:通讯与消息一样,具有真实性、新闻性、及 时性特征,写作中同样要交代新闻“六要素” 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 where(何地)、why(为何)、how(如何)。
(二)不同点: 1、消息追求新、快、短,重在第一时间告诉读者what(何事) 2、通讯则更强调事件发生的过程、细节及意义,更看重how(如何)。 相对于消息写作的平面化和程序式,通讯更自由,结构灵活多变,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还可用“第一人称”表述。篇幅一般较长,可详尽揭示事件及人物,更讲究发稿时机和策略,允许一定时间上的滞后。
三、通讯自身的文体特征(单选) (一)主题性 通讯作品主题集中、明确的特性,体现作者的观念、立场和写作意识。 《邓家兄弟不寻常的求学路——一边读大学一边当“猪倌”》
二)深入性 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既要有全面的、整体的把握,又要做细部的、内在的考量,既要揭示现象、发现问题,还要找出原因、提出建议。 深入性还体现在对于新闻事实的深入感知和体验上。
(三)文学性 通讯的文学性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 1、多种文学手法的借鉴。 2、生动的形象性。
通讯的类型: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 风貌通讯
人物通讯1考
一、概念 报道新闻人物为重心的通讯。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凡人。但必须具有突出的新闻价值:即人物或体现时代精神,或具备优良品格,或做出杰出贡献,或引领新的风尚,或作为反面教材等。 在我国,人物通讯主要用来报道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以引导时代风气和社会潮流、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写作特点 写人为主,通过人物的言行、事迹,精心架构,刻画鲜明的形象,凸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以情动人、以事感人,塑造真实的人物典型。切忌以模式化刻意制造空洞的“高、大、全”形象,避免把人变成“神”,把事迹变成奇迹,而应该把人物写“活”,通过多种手法塑造有现实感、有生命气息的真实形象。
三、写法 (一)刻画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 1、以事写人: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借环境写人: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背景中,透视其言行变化及成长历程,凸显人物的性格魅力。 3、适当的心理描写或通过外在的语言、行为揭示人物内心。 4、结合正面刻画,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5、其他手法,如细节刻画、暗示、旁白、特写、蒙太奇手法等
(二)合理搭建结构 常见的人物通讯结构方法: 1、传记式结构(纵式结构):强调时间顺序 2、并列式结构(横式结构):把材料按性质分类 3、逻辑性结构(时空组合式结构):兼顾时间、空间顺序 选择哪一种结构,要根据主题的需要。
事件通讯 (未考)
一、事件通讯的概念 事件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事件为中心的通讯,是报纸、广播、网络最常见的体裁。 事件通讯重在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原因、影响及意义进行全面完整的报道。 事件通讯写作的义务:让社会了解新闻事件及深层背景,并以此引导、保护社会的健全发展。
二、事件通讯的写作 题材广泛,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各面的事件,但只有具备新闻价值,有典型的启示、教育、认识意义,才能成为写作对象。 讲究形象性、生动性,要有可读性和感染力。不仅能够吸引读者,还应引发人们思考深层的问题。
三、事件通讯写作中的注意事项(写作特点) (一)让事件说话。 (二)有现场意识。 1、从新闻采访的角度看,指记者赴现场搜集第一手新闻素材的职业意识及捕获现场关键细节的敏感意识。 2、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指写作过程中再现事件现场场景的创作意识。 (三)写好事件中的“人” (四)恰当地运用叙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