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免疫学 第四章 抗 体
这是人卫第7版医学免疫学 抗体章节 的思维导图,导图详细介绍了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已知抗体的具体作用机理。里面穿插了一些英文名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所有医学僧共勉!
编辑于2021-04-03 10:54:27第四章 抗 体
第一节 抗体的结构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一)重链和轻链(heavy chain and light chain)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variable region and constant region)
结构域(domain):Ig分子的两条重链和轻链都可折叠为数个球形结构域,每个结构域一般具有其相应的功能。
(三)铰链区(hinge region)
位置:CH1与CH2之间(IgM和IgE无);
结构特点:富含脯氨酸,易伸展弯曲;
理化性质:易被酶解;
功能:有利于Ig两臂的活动。
二、抗体的辅助成分
(一)J链(joining chain)
(二)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SP)
三、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2Fab段+Fc段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F(ab’)2段+pFc’段
第二节 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
一、抗体的多样性
多样性抗原表位的存在是导致Ig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的外源因素,是Ig异质性的物质基础。
二、抗体的血清型
(一)同种型(isotype)
指同一种属所有个体抗体分子共有的抗原表位,存在于Ab的C区。
(二)同种异型(allotype)
指同种但不同个体的抗体中的免疫原性,存在于Ab的C区。
(三)独特型(idiotype, Id)
指每个抗体分子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存在于CDR区。
可刺激产生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y,AId)。
第三节 抗体的功能
一、抗体V区的功能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是Ig的主要功能。
结合价:Ig结合抗原表位的个数。
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等。
二、抗体C区的功能
(一)激活补体
(二)结合Fc受体
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3.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三)穿过胎盘和黏膜
IgG穿过胎盘从母体转运到胎儿
分泌型IgA(SIgA)经肠道上皮细胞分泌至黏膜表面
第四节 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一、IgG
IgG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是血清和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Ig,约占血清总Ig的75%~80%。
人IgG有4个亚类,分别为IgG1、IgG2、IgG3、IgG4。
IgG半寿期约20~23天,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其亲和力高,在体内分布广泛,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
IgG1、IgG3、IgG4可穿过胎盘屏障,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gG1、IgG2和IgG3的CH2能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并可与巨噬细胞、NK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ADCC作用等。
人IgG1、IgG2和IgG4可通过其Fc段与葡萄球菌蛋白A(SPA)结合,借此可纯化抗体,并用于免疫诊断。
某些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以及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也属于IgG。
二、IgM
IgM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5%~10%,血清浓度约1mg/ml。
单体IgM以膜结合型(mIgM)表达于B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BCR),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
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五聚体IgM含10个Fab段,具有很强的抗原结合能力;含5个Fc段,比IgG更易激活补体。
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故脐带血某些病毒特异性IgM水平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
IgM也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特异性抗感染的“先头部队”;血清中检出病原体特异性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三、IgA
IgA有血清型和分泌型两型。血清型为单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10%~15%。
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为二聚体,由J链连接,含SP,经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至外分泌液中。SIgA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因此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SIgA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类别,参与黏膜局部免疫,通过与相应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结合,阻止病原体黏附到细胞表面,从而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抗感染的“边防军”。SIgA在黏膜表面也有中和毒素的作用。
新生儿易患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可能与IgA合成不足有关。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SIgA,是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
四、IgD
正常人血清IgD浓度很低(约30μg/ml),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0.3%。IgD可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间产生。
五类Ig中,IgD的铰链区较长,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其半寿期很短(仅3天)。IgD分为两型:血清型IgD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膜结合型IgD(mIgD)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D,称为初始B细胞(naïve B cell);B细胞活化后其表面的mIgD逐渐消失。
五、IgE
IgE分子量为160kD,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血清浓度极低,约为3×10-4 mg/ml。主要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分泌。
IgE的重要特征在于它是一类亲细胞抗体,其CH2和CH3结构域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εRⅠ结合,当结合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后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此外,IgE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
含有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Ab
二、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Ab。
Köhler G和Milstein C于1975年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通过抗原免疫小鼠,刺激机体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B细胞。取该免疫小鼠脾细胞(含有B细胞)与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型小鼠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由于哺乳动物细胞的DNA合成分为从头(de novo)合成和补救(salvage)合成两条途径,加入HAT选择培养基后,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死亡,未融合的B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培养也发生死亡,只有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可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其既有骨髓瘤细胞大量扩增和永生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由于每个杂交瘤细胞由一个B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而每个B细胞克隆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故经筛选和克隆后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及分泌一种均一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三、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人-鼠嵌合抗体
人源化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
小分子抗体
人抗体
小结
抗体是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经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分为可变区、恒定区和铰链区。抗体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是V区的主要功能,而C区则通过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调理作用、ADCC和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等)和穿过胎盘发挥作用。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等人工制备的抗体已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