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
学生心理、教学心理、学习心理,三大知识结构告诉你教育心理学的全部知识!纯干货分享,让你了解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备哪些心理学知识,教师行业的心理宝典,各位老师,快收藏下图学起来!
编辑于2019-06-11 05:22:19教育心理学
绪论
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教师
刚进入教学领域的新手
教学法--内容知识
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
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手水平
高级新手水平
胜任水平
熟练水平
专家水平
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
个人因素
涉及教师自身的职业与能力等方面特征,如教师的自我评价、师德状况、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动机水平等。其中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
情境因素
即教师学习或工作的环境
系统过程
即有目的地影响教师成长的特定方法和手段。比如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评课与教学笔记等。
专家型教师
学科知识专长
指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
特定内容的知识
优化教学所需的知识结构
课堂管理专长
是指支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课堂条件的知识
教授专长
指为了完成目标,有关与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的总和
诊断专长
是指获得关于全部学生和个别学生的信息状况的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探究教育现象
关于学生心理
认识发生论
皮亚杰
文化发展论、内化说、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
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
智力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
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
智力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
关于学习心理
起点
艾宾浩斯的《论记忆》
学习的实质
行为主义观
学习就是联结或“S—R”联系
认知观
学习就是个体能力或倾向上的变化
建构主义观
学习是一种具有社会个性的行为
学习的过程
行为主义观
获得这些联结或者联系
认知观
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一般领域或具体领域的问题
建构主义观
主要通过个体的建构活动,将外在知识内化为个体自己的知识
学习的条件
行为主义观
外界不断给予各种刺激和反馈
认知观
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建构主义观
既包括外界提供的学习情境(如各类学习材料、语言、媒介等),也包括学习者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关于教学心理
加涅在《心理学年鉴》上,首次使用“教学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1.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观念来理解教育
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习与教学的中间学科或联系学科
2.运用研究来理解和促进教学
四种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
探讨两个事件之间的关联程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在情境中引入变量,记录结果并分析因果关系
建立教学理论
学生心理
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核心是“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
发生认识论
研究认识如何发生或起源以及如何逐渐发展的一门学科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主动去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 智慧或思维的本质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 儿童的的智慧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建构知识
皮亚杰认为人们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需要亲身体验和经历事物的机会 人具有探索世界的内部动机
认知发展
认知结构(图式)
图式: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
认知机能
组织
代表着认知机能的内部方面
认知结构(图式)
适应:通过同化和顺应维持有机体生存的一种认知机能
代表着认知机能的外部方面
同化
对环境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吸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
一种量变
顺应
环境中刺激导致图式调整或重构的过程
一种质变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有机体的成长
经验
物理经验
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
逻辑—数理经验
是个体对动作和动作之间关系理解的结果,这类经验来自动作而不是来自物体。
社会环境
平衡化
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其目标是指向更好的平衡状态
需要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是个体认知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状态的一种动力机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0—2
两大成就
主客体分化
因果关系初步形成
前运算阶段
2—7
前概念或象征性思维阶段
2—4
直觉思维阶段
4—7
具体运算阶段
7—11、12
形式运算阶段
11、12以上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理论的基本观念
社会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两种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
两种工具说
物质生产工具
精神生产工具
心理发展的原因
1.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以及社会规律制约
儿童在于成人交往过程中,掌握了对高级心理机能起中介作用的工具—语言、符号
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的最早提出者之一
维果斯基理论与教育
语言与发展
作为发展的媒介与思维的工具
作为社会交往与活动的工具
作为自我调控与反思的工具
学习与发展
两种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儿童实际发展水平
潜在发展水平
教学与发展
皮亚杰“发展先于教学”
维果斯基“教学先于发展”
教学支架
支架式教学
社会和情感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提出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危机
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主动感对内疚感
勤奋感对自卑感
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亲密感对孤独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
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自我概念
学业的
非学业的
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
婴幼儿的自我意识
婴儿刚出生时不具有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的特点
依从性
被动性
表面性
主观情绪性
不稳定性
学龄初期儿童的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处在从具体的、个别的评价向抽象的、概括的评价过渡的阶段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
道德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的实质
1.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前道德判断阶段
1.5—7
集中于自我的时期
1.5—2
集中于客体永久性的时期
2—7
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5—10
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
9—11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主要采用道德两难故事
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天真的利己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水平: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利和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三水平:后习俗或原则性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或功用和个人权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三水平六阶段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
专断型教养方式
放纵型教养方式
忽视型教养方式
在不同的教养的方式下,儿童的特点?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学业成绩
自我价值感
心理健康
同伴关系
制约同伴关系形成的条件
学业成绩
个人行为特征
教师的评价
个人的身体特征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
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
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智力与创造力
智力理论与教育
经典智力理论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现代智力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
注意—唤醒系统
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统
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核心)
对前两者有监控和调节的功能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情境亚理论
经验亚理论
成分亚理论
元成分
操作成分
知识获得成分
创造力与教育
创造力的含义
灵感
不同心理学家视角中的创造力
人格心理学视角
认知心理学视角
社会心理学视角
特殊学生
智力落后
情绪和行为障碍
学习困难
感觉和躯体障碍
听觉障碍
视觉障碍
躯体障碍
教学心理
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过程
有效教学计划的制定者
制定教学计划的阶段
前动阶段
互动阶段
后动阶段
制定教学计划的模式
目标—手段计划模式
整合性目标—手段计划模式
基于内容的计划模式
影响教学计划制订的因素
教师
学生
学科
教学计划的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
分析教学内容
任务分析理论
加涅
确定学生的原有基础
分析使能目标
分析支持性条件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程序分析
能力成分分析
安排教学事件
加涅对教学事件的描述
设计活动
提出问题
组织材料
为迁移而计划
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及其理论
含义
动机产生的两类因素
需要
诱因
正诱因
负诱因
作用
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视角
人本主义视角
认知的视角
社会文化的视角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外部因素
学习任务
教师
内部因素
兴趣
自主性
自我效能感
归因
智力观
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促进自信心的策略
促进学习参与的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教学特征
直接教学
含义
四个步骤
方法
信息加工
讲授法
定义
三个阶段
三个循环出现的基本要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教学特征及使用误区
发现学习
讨论法
个别化教学
运用技术的教学
教学特征
多媒体教学
优点
缺点
网络教学
智能辅助系统
定义
包括的三个方面
学习结果的测评
测评理论概述
完整测评过程包括
测量
评价
测量这一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
评价
第一类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第二类
常模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
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
效度
信度
难度和鉴别力
学校教育中的测验
实施测验的基本环节
设计测验
帮助学生准备测验
实施测验
分析结果,提供反馈
对认知目标的测量
编制测验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不同的测题形式
客观题
论文题
对知识的测量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对情感目标的测量
情感教学的测量特点
测量方法
观察法
情境法
问卷法
学校教育中的评价
教学评价结果的功用
对测验结果的处理
认知教学评价
情感教学评价
学习心理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
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主要探讨自主的无意识反应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中性刺激
条件反应
泛化、辨别和消退
操作条件作用
涉及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
桑代克和斯金纳的工作
桑代克奠定了操作条件作用的基础
效果律
迷笼实验
斯金纳对操作条件作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
前因
行为后果
强化
强化物
正强化
负强化
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
惩罚
呈现性惩罚
移去性惩罚
减少或抑制行为的过程
消退
强化程序
连续程序
间断程序
定时强化
不定时强化
定比强化
不定比强化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在课堂中的应用
课堂管理
运用强化来促进行为
普雷马克原理
适时表扬
行为塑造
正面练习
运用惩罚来消除行为
餍足
斥责
代价
孤立
课堂教学
掌握学习
程序化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在课堂中的新近应用
自我管理
设置目标
记录和评价行为
自我强化
自我教学
认知行为矫正
自我教学
学习的认知观
学习的认知观
历史背景
与行为主义观的比较
对“学生学到什么”的看法不同
对学习者的看法不同
对研究方式的认识不同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信息贮存
认知过程
元认知
信息贮存
记忆系统
感觉记忆
工作记忆
组块
长时记忆
知识表征
陈述性知识
命题
表象
线性序列
图式
表征形式
程序性知识
结构特征
类型
第一个维度
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第二个维度
自动化程序性知识
有意识的程序性知识
认知过程
注意、知觉和复述
有意义的编码
编码的作用
组织化策略
精致化策略
活动策略
提取
元认知
含义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调节
研究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调节
元认知在教育中的应用
三个方面
学习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环境
个体
行为
交互决定论
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
两类学习
角色扮演学习
代替性学习
观察学习
四个要素
五种后果
影响因素
三种强化模式
直接强化
间接强化
自我强化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
兴起
皮亚杰
维果斯基
不同观点
激进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文化认知观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论
控制论系统观
共识
关于知识和课程
关于学习
关于学习和教师
关于教学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课堂应用
研究性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
合作学习
合作的实质
创设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三种形式
拼图式教学
相互提问
脚本化合作
教学对话
认知师徒法与互惠教学
复杂的认知过程(上)
概念学习
概念的含义
教授概念
通过发现来教授概念
客体结构
编码系统
发现法
归纳推理(样例—规则法)
概念达成课
通过解释来教授概念
解释法
先行组织者
规则样例法
演绎推理
纠正错误概念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概述
三个基本特征
一般过程
一般方法
特殊领域的问题解决
专家—新手解题差异
专家—新手差异实质
陈述性知识
知识结构
程序性知识
特殊领域基本技能
特殊领域的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促使机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复杂的认识过程(下)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的概述
对认知策略的界定
有效使用策略者
广阔的知识背景
大量的认知策略
高度发展的元认知能力
促进理解材料的学习策略
基本学习技能
理解监控的策略
促进认知加工的思维技能
基本加工过程
特殊领域的知识
元认知知识
动机因素
迁移
迁移的概述
定义
分类
迁移的内在机制
陈述性知识之间的迁移
自动化基本技能之间的迁移
认知策略的迁移
为促进正迁移而教学
同上
个人言语理论
发展的意义
皮亚杰
维果斯基
发展的过程
皮亚杰
维果斯基
与社会言语的关系
皮亚杰
维果斯基
与环境的关系
维果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