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多借肌腱附着于骨骼,少数可附着于皮肤或独立存在
特点:肌肉外 包有 肌外膜(由含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分支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外膜伸入肌内,形成肌束膜;肌束膜将肌肉分隔成大小不等的肌束;包绕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薄层结缔组织为肌内膜。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规则的细长圆柱形,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肌浆中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细丝状);
特殊结构:明带I带,暗带A带,明带中央Z线,暗带中央H带,H带中央M线;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1/2I带+A带+1/2I带;肌节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
肌原纤维(粗细不等,界限不清)
粗肌丝
结构:杆向着M线,头(横桥)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并漏于表面;
作用机理:头具有ATP酶活性,能与ATP结合,当其与肌动蛋白接触时,ATP酶被激活,分解ATP释放能量,使横桥发生移动。
细肌丝
肌动蛋白:单体上有一个可以与肌球蛋白头部相结合的活性位点
原肌球蛋白:由两条多肽链相互缠扭而形成的双股螺旋状分子,嵌于肌动蛋白的双股螺旋链的浅沟内
横小管(T小管)
形成:肌膜陷入细胞内形成的垂直于肌纤维长轴方向的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