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取保候审
这是一个关于取保候审的思维导图,讲述了取保候审的相关故事,如果你对取保候审的故事感兴趣,欢迎对该思维导图收藏和点赞~
编辑于2021-11-06 15:03:31取保候审
定义: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案件侦查阶段,对被侦查人采取不拘留措施,由其提供担保并保证按时到案接受审查的一种措施。
刑事案件侦查阶段:指案件进入司法机关侦查阶段,即侦查部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调查、收集证据等工作的阶段。
不拘留措施:指在刑事案件侦查阶段,不对被侦查人采取羁押措施,允许被侦查人在保证人提供担保的情况下暂时自由的措施。
提供担保:被侦查人需要找到一名或多名担保人,由担保人出具书面担保函,并提供担保人的财产、身份等相关证明文件。
按时到案接受审查:被侦查人需要按照侦查机关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并配合侦查工作,接受审查。
适用条件
适用于一般刑事案件:取保候审适用于刑法规定的各类一般刑事案件,包括盗窃、故意伤害、诈骗等。
适用于具备一定条件的被侦查人:被侦查人必须具备稳定的住所、固定的职业以及配偶、父母、子女等担保人的支持。
适用于能提供担保的被侦查人:被侦查人需要找到愿意为其提供担保的担保人,并提供相关担保文件和证明材料。
适用程序
申请取保候审:被侦查人通过其辩护人向侦查机关提出申请,同时提交担保人资料和书面担保函。
侦查机关审核:侦查机关对申请进行审核,包括审核被侦查人的身份、担保人的资格以及提供的担保文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担保人出具担保函:经审核通过后,担保人需要出具书面担保函,并提供相关的财产、身份证明文件,作为被侦查人提出担保的依据。
制作取保候审决定书:侦查机关根据申请和担保人提供的资料,制作取保候审决定书,明确被侦查人的主要义务和限制。
审查取保候审决定:侦查机关将制作好的取保候审决定书提交给上级机关或审查机关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取保候审。
主要特点
保护被侦查人的合法权益:取保候审相比羁押措施,可以减少对被侦查人的自由限制,更加注重保护被侦查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正常社会秩序:通过取保候审,可以减少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影响,让被侦查人在保证按时到案的前提下,继续工作、生活。
有效措施配合侦查工作:取保候审对被侦查人的要求严格,要求其按时到案接受审查,以配合侦查机关的工作,有利于案件侦查的进行。
对担保人负责:担保人在提供担保的同时,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一旦被侦查人逃避、拒不配合侦查,担保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可以提前解除:在侦查阶段,如果被侦查人提供的证据和材料足够,侦查机关可以提前解除取保候审措施,让被侦查人恢复自由。
适用范围有限:取保候审并不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对于严重犯罪行为和可能存在逃跑风险的被侦查人,一般不适用取保候审措施。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具体规定,保障了被侦查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决定了取保候审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法对担保行为和担保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取保候审中的担保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取保候审的具体操作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解释和规范。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取保候审的具体程序和要求进行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