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手该怎样学习摄影?
但对于刚入门不久的摄影小白来说,光有一部相机往往不能拍出真正好看的照片,只有掌握一定的摄影技巧,了解相机中的一些参数设置和技巧才能拍出好照片,做一个技术控!话不多说,这份摄影技术基础思维导图详细图解快收下吧!
编辑于2021-04-07 23:59:53摄影
1. 对焦
失误
快门速度慢
天气不好
画面太亮或太暗
镜头凝露
焦外虚化
对角失误
方法
锁定人物、动物、关键事物的眼睛或者关注点
半按快门
自动对焦
适用情况
使用特殊视角拍摄时,来不及使用手动对焦的时候,如拍摄运动物体
不适用情况
有前景遮挡时,或者翻拍时
模式
单次对焦(AF-S)
适用于静止物体或风光摄影,不适用于无规则变化的事物如运动摄影、宠物摄影、儿童摄影、手持微距摄影
连续对焦(AF-C)
适用于可预测运动规律的事物,旋转相机,保证对焦点始终位于主角之上(跟踪对焦点)。不适用于无规则变化的事物如球类运动、宠物摄影、儿童运动摄影
跟踪对焦(人工伺服自动对焦)
根据对焦的事物运动速度“猜测”焦点距离变化,或者根据颜色判断焦点位置变化,适用于拍摄运动、儿童摄影可以使用跟踪对焦进行拍摄,不适用于对焦目标太小、对焦目标与背景颜色、亮度太接近。
人脸优先对焦(顶级微单功能)
可以不受前景的影响,不适用于前景有非主角人脸干扰后面主角人脸上(错位识别人脸)、人物太远识别不了人脸
手动对焦(单次对焦)
适用于前景被遮挡情况、弱光环境下、拍摄环境中颜色反差极小的场景、手动对焦镜头及机身无自动对焦功能的情况下
裂像对焦
目标图像分裂,对齐即对焦
旁轴测距仪
目标图像重影重合即对焦
昏暗场景解决无法对焦的方法
尼康,机身前方小黄灯对焦
索尼,激光红外扫描后以红外线为对焦点
佳能,自动对焦模式下打开闪光灯频闪
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法正确对焦,可以用强光手电照射远处进行对焦
2. 光圈
常见的国际标准光圈值:1.2,1.4,2.0,2.8,4.0,5.6,8.0,11,16,22,32,以上数值各为一档,光圈大小呈1倍数增长,数值越小光圈越大。8.0光圈通称中等光圈,高于16为小光圈,低于2.8为大光圈。
镜头焦距会影响光圈,同等进光孔大小时焦距越长导致光圈越小,光圈算法=物理焦距/进光孔的周长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虚化越明显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远处事物越清楚,光源容易出现放射状星芒
3. 快门
常见的国际标准快门数值: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通常情况下1/30为中速快门,慢于1/8秒为低速快门,快于1/125秒为高速快门。
景物拉的越近相机抖动越明显,因此安全快门公式:安全快门快于<1/等效焦距。
高速快门的效果:定格运动中的物体,抵消相机的抖动。人类运动通常需要1/250以上快门速度,鸟类运动通常需要1/1000以上快门速度。
中速快门的效果:拍摄动静结合的画面,比如街头汽车和目标主体体现运动反差。
运用方法:追拍:拍摄者原地不动时,相机先对着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然后待目标物体到达适合角度时按下快门,然后继续对着运动中的目标物体进行移动(横摇),可以定格目标物体的同时将场景进行一定运动虚化使画面充满运动感。按快门的时机应是目标物体和拍摄者呈90°角时按下快门随后将镜头随着目标物体运动方向转动。
低速快门的效果:可以记录光的运动轨迹,比如汽车行驶轨迹、记录车流轨迹、可以用手电或其他光源在空间中创造光的轨迹、记录游乐园光的运动轨迹、拍摄星星的运行轨迹、烟花的轨迹、闪电的轨迹、人群的轨迹、水流的轨迹(水流变为雾气状)、记录海浪的轨迹。归根结底低速快门可以记录光创造的轨迹。也可以运用低速快门对相机适当的抖动人为的使光线产生轨迹。
低速快门使用方法:B门(按下快门快门打开,松开快门快门关上),T门(按下快门快门打开并可松开快门按钮,再按一下快门按钮快门关闭),低速快门应配合快门线使用。
4. 感光度ISO
感光度越高导致:噪点越明显,对比度越高,饱和度越低。高感光度的好处:可提高快门速度,缩小光圈导致在弱光时可手持拍摄。
5. 测光
平均测光,测光范围遍布取景器全部画面,平均测光升级版为程序测光(佳能:评价测光、尼康:矩阵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部分进而参考全部画面测光,不适用于主体不在中央的画面、不适用于中间主体颜色过白或者过黑、不适用于主体在中间所占比例过小。
局部测光,测光面积略大于点测光,佳能仅有。
点测光,仅采用取景器中央或者对焦点一点极小区域进行测光,但点测光对准的颜色容易造成测光失误。正确使用方式为使用灰卡贴近目标脸部进行点测光,测光完毕后紧按住曝光锁定按钮*或AE-L。
6. 互易律
正确的曝光量=光的流量*曝光时间,即感光度=光圈*快门。可结合安全快门概念进行感光度、光圈、快门的调节,也可在低速快门长曝光拍摄或特殊拍摄下保持较好的画面效果。
7. 曝光
完美曝光应该是画面有细节,有层次。但在艺术层面上看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也是允许的。
曝光补偿:白加黑减,即为拍摄前观察画面较白应加曝光补偿反之即为减少曝光补偿。加减曝光补偿的量主要是看画面中高光和暗部的大小决定的,如果画面中高光较多应多加曝光补偿反之减少曝光补偿。
光比过大的解决方法:
使用RAW格式——原始图片信息更多通过后期调整可以还原光比
宁欠勿过和宁过勿欠原则(过:曝光过度)——负片胶片相机应遵循宁过勿欠,正片胶片相机应遵循宁欠勿过,数码相机应遵循宁欠勿过。
中灰渐变滤镜——在有地平线等有明暗变化的地方可以很好调节光比过大的情况
包围曝光+HDR(高动态范围)——包围曝光:运用连拍模式,使用三脚架,开启光圈优先模式,通过调节不同的曝光补偿数值拍摄同一张图,以达到能够清晰拍摄到画面各个区域的细节。可通过手动操作,部分数码相机可以设置包围曝光。包围曝光首先要设置步长(拍摄环境光比较大使用大步长反之用小步长)。最后再使用后期软件使用HDR功能合成包围曝光的照片为一张可以反映清晰光比的图像。
8. 焦距及景深
焦外虚化效果:画面简洁,主体突出
前景虚化-让画面前景朦胧梦幻,将前景物体颜色晕染到画面焦点物体上。
需要虚化的场景:
强烈虚化:排出背景画面的干扰,微距摄影
适当虚化:强调画面主角,适当虚化交代背景衬托画面
不需要虚化:合影,纪实摄影,需要交代画面环境,显得人多,风光摄影
景深:景深越大清晰的画面越广越远,反之越少越近。景深主要分为大景深、中景深、小景深。
景深三要素(三要素中焦距对景深效果影响最大):
光圈——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距离——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焦距——越长焦,景深小。越广角,景深大。
焦外虚化中前景虚化会大于背景虚化。焦距越小前景比背景虚化程度越大,焦距越大前景比背景虚化程度越小。背景/前景离对焦目标越近,虚化越不明显。
超焦距(画面中物体全部清晰):手机软件可以计算超焦距,设置好超焦距后将对焦模式切换成手动对焦。适用于无法对焦的情况如抢拍纪实摄影或街头摄影,或高机位或低机位,偷拍时可以运用超焦距对焦。但大光圈、长焦距会使超焦距失效。
焦距越小会把被摄物体拉长(如广角镜头近大远小效果明显),焦距越小会把画面压缩显得更平空间感更小。
等效焦距:不同CMOS尺寸以同样焦距镜头后的焦距效果有区别——具体换算公示为全画幅*1,APS-C画幅*1.5,佳能APS-C画幅*1.6,M4/3画幅*2。例如同样50MM焦距镜头在全画幅等效焦距为50MM,而APS-C画幅等效焦距则为75MM。全画幅镜头可以用在全画幅或非全画幅机身上,而非全画幅镜头是不能使用在全画幅机身上。
标准镜头焦距:50MM。中焦镜头:28-105,广角镜头:28以下,长焦镜头105以上。超长焦距镜头:300MM
定焦镜头的优势:轻便,成像效果好,光圈大
9. 镜头
广角镜头的效果:明显的近大远小,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放大狭小的空间,容纳更多的景物。
中焦镜头的效果:最真实的透视感,朴实的叙事方式,适当的沟通距离,不多不少的画面元素,超大的光圈,明显的焦外虚化。
长焦镜头的效果:平面化的视觉效果,猎奇感(野生动物、无法达到的绝境画面),极端的焦外虚化效果,不便进入的场景。
定焦镜头:大光圈中等焦距的定焦镜头适用于纪实摄影和人像摄影(如35 1.4——85 1.4)
微距镜头:对焦距离较短,微距是指在对焦距离内被摄物体多远都可以使目标1比1成像。
鱼眼镜头:拍摄画面强烈扭曲,提供艺术感效果
移轴镜头:对于被摄物体线条还原度高,如拍摄建筑可较好消除透视感。可提供一定范围的景深效果
增距镜:广角变中焦,中焦变长焦
10. 构图
1、构图的第一原则就是没有原则,唯一的目的就是用图片给大脑带来愉悦和审美 2、你在照片中看到的东西 并不等于你在那一时刻看到的东西,真正的摄影技巧是对视觉的组织。 3、学习构图就是要学习如何还原我们在拍摄现场的感受,而不是简单还原拍摄现场的场景。
照片层次:
能看
好看
耐看
学习过程:
模仿
打破
超越
构图前的思考
照片中心思想: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文心雕龙,画面要有真实情感。
精简元素凸显主体
照片的标题:主题为名、主体为名、主体与主题结合(如变迁中的城市)、联想
构图的前提
机位:远近高低,角度变换,空间变化,多走走发现不一样的独特的机位,耐心等待好的机位出现。
低视角构图,与平时不一样的视角(如儿童、动物),用主体同感的视角看待世界可以获得真实情感。
高视角构图
构图的核心目的
满足大脑的惰性:画面形式简单、画面有规律、内容易懂
满足大脑的趣味追求:新鲜猎奇好奇、刺激紧张、惊喜、联想、内容有内涵有故事
十步摄影法
1观察和思考
观察
观察环境、观察光线、观察色彩、观察细节、观察微观、观察美的事物、观察气候、观察世界等等,保留对世界的初心好奇心珍惜观察能力
思考
我想拍的是什么?哪一个才是主体?
画面中打动你的是什么?
它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有什么情绪最需要表达?
2机位和视角
不同机位的不同画面效果
3选择焦段
长焦简洁、拥挤、专注
广角宏大、宽广、丰富
中焦平实朴素
4光圈
大光圈景深小背景有虚化
小光圈景深大背景清晰
5曝光补偿
画面是逆光还是顺光?光线角度
画面主色调是白色还是黑色吗?
6对焦
人物动物对焦眼睛,事物对焦主体
7构图
对完焦后移动相机进行构图
8核验安全快门速度
手持摄影时,当前快门是否小于等效焦距的倒数?等效焦距换算方法:当前焦距在全画幅1:1,APS-C索尼和尼康1:1.5而佳能1:1.6
运动摄影时,当前快门是否小于1/250秒
9等待拍摄时机
等人物、等天气、等光照、等意外、等对比……
10按下快门
快门是长曝光还是连拍还是单次拍摄?
减法原则
什么人,在哪,在干什么
对于主体拍摄现场进行裁切凸出主体画面,尽量避免拍摄后裁切
利用简洁背景突出主体
利用小景深突出主体
利用前景遮挡突出主体(搭画框)
利用黑白照片凸显光影明暗和物体质感避免色彩干扰主体,黑白照片可以使画面更干净显得更有意境和深度
利用对称感使画面简洁凸显主体
利用平面化(减少立体感)拍摄物体显得更简洁(长焦、超长焦)
平面构成
故意调整相机角度、倾斜、立体透视感、物体本身边缘可以构成各种线条、点、面
线
线条的构成可以是物体本身轮廓、排列顺序、环境线条、视线、光线、运动轨迹等具象或抽象的线条
竖直线的情绪、气氛:
稳定,平衡,安全、挺拔、刻板、诚实
横直线的情绪、气氛:
平衡、稳定、安静、安全、禅意
斜线的情绪、气氛:
不稳定、危险、冲击力、力量、运动感、刺激、活泼
对角线的情绪、气氛:
将斜线的情绪和气氛强调到极致
S形曲线的情绪、气氛:
柔软、包容、舒适、愉悦
抛物线的情绪、气氛:
有力量、有张弛感、果敢
圆弧线的情绪、气氛:
自然、优雅、规律
螺旋线的情绪、气氛:
优雅、神秘、韵律、引力、神圣
折线的情绪、气氛:
闪电、自然的力量感、紧张、混乱、强大、冲突
放射线的情绪、气氛:
吸引力、引导、速度、方向指向、冲击、爆炸、强调主体
视线的角度与性格:
平视:安宁、微信、攻击性
向上延伸的视线:希望、活力、自信、神圣、攻击、思考
向下延伸的视线:内敛、温柔、顺从、包容、智慧
看镜头的视线:强烈的自信、霸气
点
单点
多点,2点成线,多点可线可面
面
圆面的感觉:完美、饱满、平等、包容、团结、和谐、张力
正三角形面的感觉:坚毅、稳定、团结
倒三角形面的感觉:尖锐、刺激、颠覆、暴力
正方形面的感觉:平整、呆板、正直、公允
长方形面的感觉:稳定、优美、自然、舒适
菱形面的感觉:活泼、尖锐、力量感十足
正梯形面的感觉:坚毅、稳定、团结
倒梯形面的感觉:稳定中又有不稳定的感觉
画面主体在画面所处位置不同具有不同受力感受
画面平衡感:主体在中央是最平衡的。主体在中央稍微偏一点的位置也有一定的平衡感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运动偏向可增添一定的趣味性。主体如果接近画面边缘,应有配角在对应位置进行平衡不让画面失衡。
主体放在正中间:
感觉主体受力四平八稳、平静、受力均匀
主体在中央水平线上偏左或偏右:
会感觉到主体背后有推力,有明显的运动方向
主体在中央水平线上边缘:
会感觉到有一个向反方向反弹的力
主体在中央偏下的位置:
会感觉到从上往下的力,主体会感觉变重
主体在下边边缘的位置:
会感觉有从下往上的反弹力
主体在中央偏上的位置:
会有从下往上的推力,主体会变轻一些
主体在上边边缘的位置:
会感觉有从上往下的下坠感
例如1表现蹦极的紧张感:人物主体应在画面的最下端,绳子会变直,会有力的反馈
例如2表现蹦极反弹的失重感:人物主体应在画面反弹的最上方,上下的力度将会有抵消的感觉
例如3变现跨栏运动员速度感:主体应在画面的左侧,右侧留出一定空间让人物有一个向左冲出的力。而不是放在中间附近的位置丧失速度感。
中央构图法
用得不好的情况:保守、呆板、无趣
用得好的情况下:稳定、霸气、极简
需要稳定的中央构图的情况:展现主体霸气、气场强烈的一面,表现主体安静稳定的一面,合影也可以用中央构图
构图衍生技巧
黄金分割线:
按照黄金分割线构图可以让画面更舒适,多条黄金分割线可以同时运用(让构图中多个事物处于黄金分割线上,并依据拍摄元素、更美好的画面、主体视线方向、水位线高低来选择黄金分割线)。视线前方空间多舒缓开阔,视线前方空间少则紧张局促。水位线低更稳定舒缓、安全,更高则更有压力、危险、紧张。
黄金螺旋线,具体形状参考螺旋线(鹦鹉螺形状)
最佳兴趣点:黄金螺旋线收尾的位置既是最佳兴趣点(对角线画一条斜线另一角画一条线垂直于对角线的点为最佳兴趣点),一个画面可以有多个最佳兴趣点,一个长方形画面最多可以有4个最佳兴趣点,而一个正方形画面最多只有1个最佳兴趣点就是画面中央。
对比构图法
反衬
光明-黑暗:营造氛围(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强调立体感和质感(如侧光物体、丁达尔光)
安静-喧嚣:动与静、实与虚的对比
大-小:同一画面呈现大小物体对比,或营造大小错觉(运用近大远小)
虚实对比
小景深的虚化可以强调主体、可以使画面简洁使远景显得神秘、可以形成质感的对比
雾霾和沙尘的虚化可以表现画意使对比度降低像绘画图案、可以使饱和度对比度降低从而使画面更简洁、
质感对比:皮肤质感对比、玉石和岩石对比
心理对比:比如冷酷和温柔的对比、疯狂与冷静的对比
构图层次感
灰阶的平滑程度:画面灰阶层次多(宽容度高,画面明暗处能有更多细节)
颜色的丰富程度:颜色越多色彩丰富程度越高
距离的空间感:画面有前景、中景、背景,即使是平面化也应该有层次感
横构图和竖构图的区别
横竖构图基本原则是为了画面简洁
横构图记录地面场景丰富,竖构图能容纳更多天空
画面中线的角度与运动方向决定横竖构图、优先根据视线角度选择、根据主体伸展方向选择
重复和节奏的构图法
重复
形状重复、动作重复、颜色重复、方向重复、光影重复、空间重复、意境重复
重复中的突变可以使画面跳脱出亮点
节奏感
画面中物体有规律的重复会形成节奏,排列可以疏密是节奏感紧密或者舒缓
韵律感
在节奏感基础之上,创造疏密结合的事物排列、线条之间的松弛、虚实规律变换,能制造一种韵律感